山东省临沂太平中学2019年中考语文九年级一轮验收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30分)(共7小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进/令     生/眦必报     情/笑大方 B . /欺     要/艰难择     自/不而走 C . /斑     红/缠绵恻     咀/味同 D . 绳/细     约/而不舍     倒/头转向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笑莴    阎罗    惨淡经营    华众取宠 B . 薰黑    胆怯    身临其境    拖泥带水 C . 统筹    劫难    闲情怡致    雕梁画栋 D . 藻饰    暮霭    千均之力    狂妄自大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个剧种的汇报演出,我曾看过,但浮光掠影 , 印象不深。 B . 只有拥有了广博的阅历、丰富的语汇,我们写作时才能一气呵成 C . 对那些这些至理名言,易先生在讲授中往往能信手拈来 , 加以巧妙运用,这都不足为奇。 D . 李师傅在博物馆当警务员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 , 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文中“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B .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C . 《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谈读书》《屈原》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德国的培根、中国的郭沫若。 D . “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如《送东阳马生序》;“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出师表》。
5、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甲】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A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A,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乙】

    B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得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的不醒人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邪。”……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1)这两段文字选自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分别刻画的人物是            ,和《范进中举》一样,它主要采用了      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2)A临死时念念不忘的是什么?体现了他怎样的本性?B为何“一进了号”,便“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的不醒人事”?
(3)下面这段文字是谁的一段精彩的表白,从中你能读出什么?

【丙】C说:“你以为,我因为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6、补写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
(2)兔从狗窦入,      。(乐府诗《十五从军征》)
(3)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4)      ,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5)《出师表》与《诸葛亮集》中“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的意思一致的两句话是“            。”
7、综合性学习。
(1)下面一段话有两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①在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③教育、妇联等部门要协调统筹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④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句,修改意见:      

      句,修改意见:      

(2)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            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            ;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二、阅读理解(40分)(共4小题)

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词的上片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终破楚”比喻什么?词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2)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的妙处。
2、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也。不然,章赐死。”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公遂废酒。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弦章:齐国大夫。②章赐死:即“赐章死”。③臣为制:即“制于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能面寡人之过者      

②时时而      

③又其死      

(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A . 闻寡人耳者      如是而听 B . 宫室之美        则臣制也 C . 能谤讥市朝      皆朝 D . 上书谏寡人      令章遇桀、纣
(3)下列对这两篇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齐威王和景公都是善于纳谏,能理解大臣的良苦用心。 B . 这两个文段都是用日常生活小事作类比,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C . 讽喻,是文章的一大写作特色,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章遇景公与章遇桀、纣两位暴君比幸运设喻。 D . 这两个文段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方法。
(4)【甲】【乙】两个文段中邹忌、弦章和晏子他们三人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②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

    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⑤强调背和记,绝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绝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选自《我的阅读写作》)

(1)用简洁语言概括,除“背书是写作的基础”之外背书对写作好处。
(2)分析下面句子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A . 第②段指出语文学习可分为:记住几千汉字,记住精词妙句,记住许多体式结构这三步。 B . 第③段中“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句中的“火种”比喻“对生活的观察、印证”。 C . 第④段运用对比论证,先列举小时候作文时写鸟的动作的事例进行正面论证,接着又从自己写作时遇到的情况进行反面论证。 D . 第⑤段,再次强调背书的重要性,因为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能进一步创新。
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赵三贴

刘剑飞

    ①清末民初,谯城南门里有一赵家正骨堂,主堂大夫姓赵,擅接骨,尤擅配制膏药,人称“赵三贴”。

    ②这赵三贴长得白白胖胖,又终日爱笑,活脱就是庙里的弥勒。可甭看其身胖体拙,手上功夫却是了得,碰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笑眯眯看着对方,伸出胖手这么一摸,里面怎么回事,立马心知肚明。而后,谈笑间,趁人不备,忽而双手如电,分抓断骨两端,一推一送一按一揉,但闻咔咔几响,不待那人喊疼,断骨就已接上。随即,再往伤处敷一贴膏药,上两块夹板,就算完事。临走时,照例给伤者另拿两贴膏药,嘱咐好七天一换。回去了,不出二十一天,伤处自愈,准能行动如常。人们无不啧啧称奇,于是送他绰号“赵三贴”。

    ③有一年,镖局的杨镖头外出护镖,路遇悍匪,被打得四肢齐断、奄奄一息。看了几个大夫,均是摇头叹息。后来找到赵三贴,接上断骨,贴了膏药,到了一个月头上,就能打拳练棒了。杨镖头很是感激,花重金为赵家正骨堂做一牌匾,并请书法名家题写了“赵三贴”三个大字。自此,赵三贴名声更盛。

    ④自古道:同行是冤家。在城北也有一家治骨伤的老字号,主家姓孙,人称“孙接骨”。自从赵三贴名声大盛后,这孙家的生意就日渐冷清。孙接骨就恨上了赵三贴,逢人便讲赵三贴是江湖野医,根本不懂接骨续骨之正法。赵三贴听到传言也不生气,依然乐呵呵地配药接骨。

    ⑤一日上午,赵家正骨堂突然闹嚷嚷抬进一个伤者。这人正是街面上的一个混混儿,名叫马三。但见他左脚低垂,小腿红肿,显然是左小腿骨断了。

    ⑥正位,接骨,贴膏药。正当赵三贴准备上夹板时,马三吸溜着嘴,阴阳怪气地道:都说你赵三贴擅接骨、膏药神,马爷我这腿,你确保能接好吗?

    ⑦赵三贴淡然一笑,不紧不慢地道:一贴正骨、二贴生肌、三贴闭合,不出三七二十一天,定能让你走路。

    ⑧呵,好大的口气!马三一撇嘴,到时我这腿要是不好,可要砸你的招牌!

    ⑨赵三贴就知道是遇上找碴的了,轻笑一声,不再多言。

    ⑩二十一天后的下晌,十多个无赖抬着马三,骂骂咧咧地闯进赵家正骨堂。

    ⑪一进门,马三就指着赵三贴大骂,你他娘的什么赵三贴?说什么二十一天准能行走,现在你给我睁眼瞧瞧,老子的腿接好了吗?

    ⑫赵三贴一愣,走上前细看马三的伤处,但见左腿依然红肿,一只脚无力地垂着,竟是没接上!待伸手去摸断骨的部位,不禁心中一惊,豆大的汗珠顺额头流下。

    ⑬弟兄们,给我砸!马三一声喊,众无赖早已跑出堂外,摘掉写有“赵三贴”的那面牌匾,稀里哗啦,一通猛砸。

    ⑭赵三贴也不讲话,脸上依然带着笑,抄起一把大扫帚,慢悠悠地清扫地上的碎匾。

    ⑮再说孙接骨,听说赵家招牌被砸,高兴得又是放鞭炮又是换匾,发誓要研制一种骨伤新药,盖过赵三贴。

    ⑯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孙接骨带着徒弟,去城西六十里的龙山采药。孙接骨从崖上摔下,竟硬生生把脊椎骨给摔折了。其徒弟再三施救,也没能将他的断骨续上。正当孙家人哭天抢地、一筹莫展时,赵三贴竟背着药箱,上门治伤来了。

    ⑰经此一事,孙接骨是又惭愧又感激。伤愈后,在芍香楼订一桌酒席,答谢赵三贴。席间,孙接骨说起当年马三找碴闹事,砸赵家的招牌,皆是他花钱收买,幕后指使的。

    ⑱赵三贴一笑,这事你不说我也知晓。当初马三的断骨本是齐碴,伤在膝下四寸;第二次再来找我,断的却是斜碴,伤在膝下五寸,显然是外力挫伤所致。而细观挫断其腿骨的手法,正是你孙家的分筋挫骨手。只是,当时有些震惊,这生生将人闭合之骨再次挫断,也未免太有违医道了!

    ⑲喝了一口酒,赵三贴又道:其实,孙兄不知,我们行医之人,招牌不在店门,全在病人的心里。故此,你虽让人砸了我的招牌,却无法砸去病人对我的信任。

    ⑳一旁的孙接骨,早已听得又羞又愧……

(1)本文主要写了与赵三贴有关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他三件事。

      

      

      

④孙接骨伤愈后答谢赵三贴,说出真相。

(2)赏析第②自然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阅读全文,简要概括赵三贴的性格特点。
(4)说说第⑲自然段画线句的含义。

三、写作表达(50分)(共1小题)

1、以下两题选做一个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一)“气息”,指呼吸进出的气,也指情趣和风格。如“生活的气息”“泥土的气息”“时代的气息”……请将“___________的气息”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3月22日下午,意大利众议长菲科向习近平主席发问:“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您是怎么想的?”习近平主席回答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临沂太平中学2019年中考语文九年级一轮验收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