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ráo)      雾(ǎi)       脱(yǐng)而出     同捐前(qiān) B . (zhóu)然     寒(cān)      难辞其(jiù)      毋庸(zhuì)言 C . (piē)见      (bèi)谬      重蹈覆(zhě)      令人惊(gài) D . (shú)罪      计(jiào)     灯火阑(shān)     有(mú)有样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遗责    潦倒    不屑置辨    终南捷径 B . 渺茫    磊落    言简意赅    破镜重园 C . 珍摄    梗概    未雨绸缪    拭目以待 D . 诀择    赞誉    雕虫小技    不可名壮
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 山水画家施贞泉先生,其作面时轻松若定、恣意挥洒,而且他作画神速,倚马可待 , 令人叹为观止。 B .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我国眼科诊疗需求与日俱增 C . 双十一,网上的各种促销活动令广大消费者眼花缭乱 , 我们都不知道该去哪里“淘便宜”了。 D . 他在领导面前巧言令色 , 善于奉迎,爬到现在的职位,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势利小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大型幻景人文诗舞剧《李白归来》包括“故乡清境”“辞亲远游”“长安行侠”等六个部分组成。 B .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C . 能不能让已经成为省级高新区的江油高新区进一步推进江油经济发展,取决于市政府的正确决策。 D .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名著,建书香校园”。
5、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巨人三传》,叙述了贝多芬、莎士比亚和米开朗琪罗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B . 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小说《红岩》,主要通过“渣滓洞”“白公馆”两处监狱的地下斗争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形象。 C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烈士墓前深情地诉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是他的人生观自白,也是对小说主题的阐发。 D .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利用班会时间或政治学习时候偷看《红岩》,被同学给班主任揭发了,老师说这是一本好书,又还给了他。

二、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臣有二鸟,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①褫(chǐ):卸下。②受大:指饮食量大:③力裕:力量充沛。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一食尽粟一石     或:有时 B . 食之不能尽其     材:才能 C . 行百余里         比:比照 D . 故常之           奇:对……感到惊奇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2)
A . 骈死槽枥之间/所欲莫甚生者 B . 真无马邪/此为马 C . 鸣之不能通其意/受大不苟取 D . 策之不其道/不物喜,不以已悲
(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4)两则阅读材料,表面是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诗歌鉴赏(共1小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浦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①秋浦: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蒲:蒲草。③杜陵: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岸蒲”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描述。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回答。

四、句子默写(共1小题)

1、名篇名句默写。
(1)山舞银蛇,      ,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2)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4)      ,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5)白日放歌须纵酒,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6)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7)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8)一箪食,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二则》)
(9)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            ”两句比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的决心是不可阻挡的。
(10)《<论语>十则》中,孔子提出的一种处世准则是恕道,文中具体解释“恕”的句子是:            

五、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1、立德中学开展“阅读经典,走近孔子”主题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相关资料。

材料一: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眺望江河,你诵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视一寸光阴;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材料二:

    子路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呢?”

    冉有问:“听到就做吗?”孔子说:“听到就做。”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就做吗”,您说“有父兄在(不能这样做)’;冉求也问‘听到就做吗’,您却说‘听到就做’。我很疑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冉求做事总是退缩,所以我要鼓励他;仲由胆大,所以我要约束他。”

(译自《论语·先进》)

材料三:

(1)材料一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①体悟经典之美;②      ;③      ;④      

(2)《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材料二是《先进》篇第22则的译文,请说明这则译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并说说这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三的图表所表示的内容。

六、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山音

    ①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外公谢世的第二天,雾霭沉沉,下着密如针脚的雨。

    ②外公从小生在山里长在山里,在外求学十余载,漂泊十余载,兜兜转转又回到山里。当了大半辈子的教书先生。却没料到,一场乍暖还寒的三月冷雨,竟让他与这三尺讲桌永别了。山里的世界静极了,没有丝毫外界的声音,而那些留守山中的孩子,失去了唯一的老师,与外面的世界相牵的线,就生生这么断了。

    ③“现在山里人越来越少,你外公啊,一人教了几座山头的小孩,满打满算,也不过二十几个。”前来帮外公下葬的其中一位大伯对我说道,末了还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真可惜啊,那些小孩都挺喜欢他的。喏,那就有一个他的学生。”

    ④我顺着他手指的地方看去,正好对上了一双惶惑不安的眼睛。那是个大约十一二岁的女孩。头发看样子是不会扎,松松垮垮,身形也偏瘦小,上身一件衬衣洗得发白。她定定看向我,板着脸,双唇紧抿,幼兽般的眼睛漆黑得发亮,左手却紧抓着前面老人的衣摆。

    ⑤我凑过去问她:“你家在哪?”她抬头飞快瞟了我一眼,不说话,朝山上一片在雨中凝固的苍翠努了努嘴。“你爸妈呢?”我注意到她的脸迅速蒙上一层寒霜,耷拉下眼皮来,她张了张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半晌才失落的开口:“他们去外面打工了。”“那你跟谁过?”“弟弟妹妹还有奶奶。”之后我也不知该怎样搭话,便默默走开了,因为我猛然发现,虽然只差了三四岁,但我们之间已然被巨斧劈开了一道鸿沟,于是我与她的距离,就像各自眼中的风景般遥远。山也跟着沉默,不发出什么声响。

    ⑥在她的奶奶走后,她突然叫住了我。“你外公教过我,我很喜欢他。他教我们认字、算术,还给我们念诗、唱歌。他还说,我们这个地方以前叫作夔州。你看到我们头顶的天空了吗?他说这是夔州特有的天空,他说这种天空是‘苍色’的。”

    ⑦我惊讶于她忽然会对我这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讲这些,更惊讶于她没有我想象中隐忍至极的悲伤,却也不是饱经沧桑的麻木老成,而是一个正当年华少女的冷静自持。仿佛外公的离去对于她来说只是送别一只北归的鸟,是注视一片摇落在厚厚腐殖质中难觅踪迹的叶子。我明白,可能对于她,离别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

    ⑧渐渐地我跟那小女孩也熟稔起来。我发现她非常喜欢看书,时常看见她捧着翻旧的课本,在风里站成一株瘦削的酢浆草,融进绿得化不开的山中。

    ⑨雨声渐疏,在某个午后,阳光居然冒了个角,从天际漏了丝丝缕缕下来。我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搬了把凳子和她在院子里打发时间,清洁润泽的空气让每一次呼吸都成为一种享受。我在很多个梦境里都幻想逃离城市,水泥森林将我围困在高梁飞架之间。我不由感叹道:“还是山里好啊!”

    ⑩她不能置信地望向我,脸颊激动得有些发红。“你有没有想过这种生活,一人在山中,仅仅一人。不能做什么,只能听流水的声音,风从林间穿行的声音,鸟鸣的声音,石子滚落的声音。”“而现在我不能读书了,除了大山,外面的声音都听不到了。”她的话语被水浸透,转过头,我看见她眼里的泪花在走钢丝,摇摇欲坠。

    ⑪我离开那天,她执意要来送我。

    ⑫她步履轻捷,每一步,都分毫不差踏着我的影子,她语调平仄分明,在四下无人的山中响彻,像黄昏,像诗人,像黄昏中的诗人。她说:“我听说再过几个星期,学校就有人来修理了,有新学校,就有老师,就可以上学了。”

    ⑬“真的?”

    ⑭“真的!”

    ⑮而我撞入她黑桑葚般明亮的眼睛,宛若跌进鸦青色的深谷。“其孤意在眉,深情在睫,解意在烟视媚行。”耳畔有什么呼啸而过。

    ⑯是山音。

(1)请赏析第④段中面线的句子。
(2)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⑤段中划线词语“鸿沟”的理解。
(3)请结合全文概括小女孩的形象特征。
(4)结尾⑯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

    ①总结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学问。历览前贤俊杰,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

    ②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潜心钻研水文,设计建造了“独奇千古”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六字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真言,泽被后世。楚霸王项羽自矜其功,直到四面楚歌时仍执迷不悟,发出“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喟叹;而汉高祖刘邦清醒自知,将“所以取天下”的原因归结为“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回溯历史,一个人总结能力的高下,映照着认识水平、为人境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生走向与事业成败。

    ③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总结经验。正如毛泽东同志在1965年与程思远谈话时所言,“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事实证明,从革命年代、建设时期到改革岁月,打完一场仗、建完一项工程、推进一项改革,我们党都会及时总结反思,认真发扬优点、纠正失误。正是在不断地总结归纳中,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筑牢了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④然而,现实中不少看似有模有样的总结,却背离了初衷。有人把总结等同于写材料,任由“秀才”坐而论道、凭空出理,只求辞藻华丽、句式整齐,不管是否源自实践,是否对工作有益;有人视总结为论功行赏的机遇,把尚在构思的蓝图包装成已经完成的工作,为明显存在的问题罗织借口,结果吹大了政绩泡沫,遮蔽了潜在矛盾;有人把总结写成流水账,抄抄文件、堆堆数字、列列表格,既囫囵吞枣应付自己,也草草了事敷衍上级。凡此种种,均徒有总结之表、无总结之实,落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

    ⑤如果对总结来个“总结”,敢于直面问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心理学认为,人在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问题时,会本能地选择逃避或推卸,以拒绝痛苦情感的折磨。然而,哲人有言: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一个人在舒适区待久了,就如同“温水煮青蛙”,长此以往,只会踟蹰不前、能力退化。勇敢面对难题、善于剖析自我、学会总结得失,才能增长心智、提升认知,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

    ⑥法国作家福楼拜谈及写作体会时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你必须把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如果我们缺少勇于剖析的心理素质,丧失探寻本质的研究精神,就容易制造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的“花架子”,总结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总结是客观的观察,也是高度的概括、智慧的结晶,必须保证“含金量”。

    ⑦王安石创作“春风又绿江南岸”时,一个“绿”字,就经历了十多个字的反复揣摩。安于做思想懒汉,惯于照猫画虎,难以成就高质量的总结。保持清醒、善于钻研、提高认识,才能知兴替、明得失,用理性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A .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人总结能力的高下,映照着认识水平、为人境界,影响着人生走向与事业成败。 B . 要做到增长心智、提升认知,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必须勇敢面对难题、善于剖析自我、学会总结得失。 C . 现实中不少看似有模有样的总结都是徒有总结之表、无总结之实。 D . 第⑤段中“一个人在舒适区待久了,就如同‘温水煮青蛙’”运用比喻修辞,增强了文章的文采和说服力。 E . 我们如果不对自己做出高质量的总结,就会成为思想上的懒汉,惯于照猫画虎。

七、命题作文(共1小题)

1、请以“是你让我成长”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少于7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学校名。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四川省江油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