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0.5 机械效率 同步练习(基础练习)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4小题)(共14小题)

1、山区里的挑夫挑着物体上山时,行走的路线呈“S”形,目的是(  )

A . 加快上山时的速度 B . 省力 C . 减小对物体的做功 D . 工作中养成的生活习惯
2、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绳重和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力),滑动轮的重力为15N把60N的重物1s内匀速提高1m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机械效率为75% B . 绳子自由端向下移动速度为1m/s C .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37.5W D . 绳子的拉力为37.5N
3、用滑轮组竖直向上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檫,下列措施能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是( )
A . 增大重物上升的速度 B . 增大重物上升的高度 C . 减小定滑轮的重力 D . 减小动滑轮的重力
4、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通过改进机械的性能可以使机械效率达到100% B . 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C .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 D . 做功快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5、如图1所示,拉力F使物体竖直匀速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拉力F 做的功是有用功 B . 提升动滑轮做的功是额外功 C . 拉力F 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 2 倍 D . 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6、用如图2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200N的重物G,竖直向上的拉力F为100N,重物被提升1m,不计绳重和滑轮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拉力做的额外功是100J B . 动滑轮的重力为50N C . 拉力做的总功是200J D . 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是2m
7、如图3所示的装置,用250N的拉力F将重为4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 总功为800J B . 有用功为500J C . 额外功为300J D . 机械效率为80%
8、工人用如图4所示的动滑轮,将重100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竖直提升了1m,人对绳自由端

的拉力F为600N,不计绳重和摩擦。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 动滑轮的有用功为600J B . 动滑轮的重力为400N C . 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3.3% D . 拉力F的功率为120W
9、如图,两个滑轮组由每个质量相同的滑轮组成,不计摩擦和绳重。用它们分别将物体G1、G2提高相同的高度(   )

A . 若G1=G2 , 拉力做的额外功相同 B . 若G1=G2 , 拉力做的总功相同 C . 若G1=G2 , 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D . 用同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10、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滑轮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用大小相同的力F1、F2分别把同一重物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力F1做功的功率大 B . 甲滑轮组的额外功较大 C . 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 D . 甲、乙两个滑轮组的总功相同
11、用如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 . F<F B . η<η C . η>η D . F=F
12、工人用滑轮组把一箱箱货物从一楼提升到五楼,在滑轮组上加润滑油后,机械效率提高了,则加润滑油后工人提升同样的重物时,做的(   )
A . 有用功减小,总功不变 B . 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小 C . 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 D . 有用功减小,总功减小
13、用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和机械效率为(   )

A . F=F;η=η B . F<F;η<η C . F>F;η<η D . F>F;η>η
14、用四个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用它们提起相同的货物,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则(   )

A . 乙图滑轮组可以省三分之一的力 B . 两组机械效率相同 C . 甲滑轮组机械效率较高 D . 乙滑轮组机械效率较高

二、多选题(共7小题)(共7小题)

1、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800N的物体在10s 内匀速上升了1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500N,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

A . 做的有用功是800J B . 拉力F的功率是100W C . 绳子自由端被拉下3m   D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0%
2、某同学不小心把水桶掉进井里,当他把桶从井里捞出来时,桶里带了一些水,下面有关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克服桶的重力做的功是总功 B . 克服桶内水的重力做的功是总功 C . 克服桶的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 D . 提水的功与提桶的功之和是总功
3、如图甲所示,甲在用滑轮组提升重物,乙仅改变了滑轮组的绕法,使用改进后滑轮组来提升同样的重物,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乙改进后与甲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比甲费力,械效率降低 B . 比甲省力,机械效率提高 C . 比甲省力,做的有用功相同 D . 比甲省力,机械效率不变
4、建筑工地上需要将6块相同的砖从地面运送到楼顶,工人师傅利用如图11所示的装置分三次运送,第一次运1块,第二次运2块,第三次运3块。每次运送时,砖都匀速上升,绳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这三次拉力依次为F1、F2、F3 , 效率为η1、η2、η3 , 则(   )

A . F1+F2=F3 B . F1+F2>F3 C . η12=η3 D . η1<η2<η3
5、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功率越大,做功越快,机械效率越大 B . 做功越少,功率越小,机械效率越小 C . 功率越大,做功越快,与机械效率无关 D . 机械效率越大,表明它做的无用功比例越少
6、如图所示,甲、以两套装置所用滑轮的质量均相等,用它们分别将所挂重物在相等时间内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G1=G2 , 所用竖直向上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 , 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1和P2 , 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和η2(忽略绳重和摩擦)。则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 F1>F2 η1<η2 P1<P2 B . F1>F2 η1=η2 P1=P2 C . F1<F2 η1<η2 P1<P2 D . F1<F2 η1>η2 P1>P2
7、质量为6kg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10N的拉力作用下使物体以1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不计滑轮和绳重,则下列说正确的是(g取10N/kg)(   )

A .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N B . 物体A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小于30N C . 在1s内拉力F所克服的额外功为6J D . 在A物体上面再放一个物体B时。滑轮组机械效率大于80%。

三、填空题(共10小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起一个重为350N的物体,物体在10s内竖直上升了1m,人拉绳的力为250N,试问:人拉绳子做功的功率为      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动滑轮重      (不计绳重和摩擦)

 

2、如图所示,斜面长为s=2m,高为h=1m。装卸工人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将重1000N的货物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用时10s,不计空气阻力,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则工人拉力F的功率为      W,货物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      N。

3、在物理学中,把      功和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由于存在额外功,机械效率总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1。
4、用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将同一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拉力F对重物做的功W       W , 机械效率:η      η . 若乙图中再挂一物体,机械效率将      

5、如图所示,某人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把一个重为1000N的物体,沿着倾角为30°的斜面由底端匀速向上拉动5m,已知拉力F的大小为600N,则拉力做的功为       J,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物体所受斜面的摩擦力为       N。

6、如图所示,当工人师傅用40N的拉力向下拉绳时,可使重60N的重物匀速上升10m,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7、如图,在斜面上将一个重为5N的物体匀速拉到顶端,沿斜面向上拉力为2N,斜面长4m,高1m。则拉力做的有用功为       J,生活中我们利用斜面可以省力但不能省      

8、小强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将货物运送到楼上,不计绳子和摩擦,如果所送货物重G从20N开始逐渐增加,每次均匀拉动绳子,且提升同样的高度,图乙记录了在整个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的重力的增加而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以知道动滑轮重为       N,当货物重G为18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9、如图所示,在滑轮组的作用下,重100N的物体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动滑轮重为2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拉力F做功的功率P=       W

10、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10N的物体匀速提升0.1m,所用时间为2s,作用在绳子末端的拉力F为6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所做的有用功为       J,动滑轮自重       N,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       W,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3小题)

1、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利用三个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如图所示。已知甲、丙滑轮组中的动滑轮的重力相等,且小于乙滑轮组中动滑轮的重力。实验数据如下

表:(实验中不计绳重和摩擦)

次数

钩码重力/N

钩码匀速上升的距离h/m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N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

0.1

1.2

0.2

83.3%

2

4

0.1

2.2

0.2

90.9%

3

4

0.1

2.7

0.2

74.1%

4

2

0.1

0.8

0.3

(1)实验中应      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四次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3)对比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机械效率与      有关,与      无关。
(4)【拓展】甲、乙两个滑轮组中的动滑轮的重力之比为      
(5)利用甲装置在2s内提升9.6N的重物上升0.1m,拉力的功率是       W。
2、交流与评估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光明中学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了“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以后,进行了小组交流,如表是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小组

钩码重G(N)

动滑轮G′(N)

拉力F(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0.5

0.4

0.35

47.6%

2

0.5

0.4

0.38

43.9%

3

1

0.6

0.62

53.8%

4

1

0.8

0.71

46.9%

5

2

0.6

0.98

68.0%

6

2

0.8

1.06

62.9%

请你对表中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1)1、2两个小组的动滑轮重相同,提起的钩码重也相同,测出的滑轮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不可能是下列的(   ) (1)
A . 滑轮的轮与轴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同 B . 测拉力时没有使测力计匀速上升 C . 测拉力时拉力的方向没有竖直向上 D . 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不同
(2)分析3、4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分析3和      两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所提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 ,可能的原因是:      
3、小芳和小兰运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全班交流实验结果时,老师提出:如果各组所用滑轮和串绕绳子的方式不变,改变其它因素,是否会影响它们的机械效率呢?大家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猜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猜想1:可能与匀速提升的速度大小有关;

猜想2:可能与被提升的钩码重有关;

猜想3:可能与钩码被提升的高度有关。

小芳和小兰分别根据各自的猜想进行了探究,每次提升的高度相同,实验记录如下表:

(A)从表二数据中可以发现,小兰探究的猜想是第      种猜想

(B)请根据小兰(表二)和小芳(表三)的实验记录,在表中写出这次探究的结果。

表二

控制因素

钩码重/N

绳端拉力/N

机械效率

相同的速度提升

10

4

83.3

15

5.4

87.7

探究结果


表三

控制因素

钩码重/N

绳端拉力/N

机械效率

较小提升速度

10

4

83.3

较大提升速度

10

4

83.3

探究结果


(C)归纳他两的实验探究,你所得的结论是      

五、综合应用题(共6小题)(共6小题)

1、一个滑轮将重3600N的货物提高4米,如果额外功是9600J,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滑轮组在哪些方面消耗了额外功?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机械的机械效率?能否使机械效率达到100%为什么?
2、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在l0s内将21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已知工人的拉力为80N(不计绳重与摩擦阻力),求:

(1)对重物做的有用功;
(2)工人做功的功率;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为了改变施力的方向,某同学采用了滑轮组的另一种绕法,此时工人的拉力为多大。
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拉着重6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在40S内移动了8m,拉力F做的功为1280J。

(1)求拉力F的大小和功率;
(2)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5%,求动滑轮的重力(不计绳重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
4、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物体重72N,绳自由端的拉力为30N,如果物体匀速升高1m。求:

(1)拉力F所做的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5、如图所示,滑轮组在向下的拉力F作用下,将重为600N的钢材匀速提起,在20s内物体上移的距离为h=2m。

(1)计算物体上升的速度;
(2)计算有用功;
(3)如果拉力F为400N,计算滑轮组提升该重物时的机械效率。
(4)拉力的功率。
6、小强家打井时。他发现工人师傅用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从井中往外提土。若工人每次将重为280N的泥桶。在5s内匀速向上拉到深5m的井口。动滑轮重为20N,不计摩擦及绳重,求:

(1)每次做的有用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工人作用在绳端的拉力的大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10.5 机械效率 同步练习(基础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