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19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 (共23小题)

1、“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

A .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 . 大力发展教育 C . 提倡文明开化 D . 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2、《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 甲午战争 B . 鸦片战争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
3、“它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点的开始,而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也产生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这场战役是(    )
A . 凡尔登战役 B . 莫斯科保卫战 C . 诺曼底登陆 D . 斯大林格勒战役
4、下列古代史实或措施,能直接促进中外交流的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创立行省制度

③郑和七下西洋

④设立驻藏大臣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5、以下对科举制产生、发展、废止的脉络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创立于秦朝,完善于隋唐,僵化于明清,废除于戊戌变法期间 B . 创立于汉代,完善于隋唐,僵化于明清,废除于1905年 C . 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明清,废除于1905年 D . 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宋元,废除于新中国成立后
6、《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德国人普遍具有一种痛苦和屈辱的心理,他们认为:“故土残缺不全是令人不能忍受的。”条约造成“半个欧洲忧虑,半个欧洲仇恨”。这说明《凡尔赛和约》(    )
A . 加剧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B . 激化了美日之间的矛盾 C . 解决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D . 播下新的仇恨和战争种子
7、下面年代尺主题为“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其中完整反映两极格局形成与解体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8、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是(    )
A . 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B . 西起咸阳,东到鸭绿江 C .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 . 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
9、小华正在通过因特网下载东罗马四分五裂、奥斯曼土耳其扩张、君士坦丁堡的沦陷等资料。由此我们可判断小华学习和探究的历史问题是(    )
A . 大化改新 B .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C .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D .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10、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 . 鱼纹彩陶盆 B . 骨耜 C . 铁铲 D . 筒车
11、德国《世界报》3月7日报道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5月5日)临近之时,来自中国的礼物——一座高4.4米、重2.3吨的巨型马克思铜像6日下午抵达德西南部小城特里尔,这里是马克思的出生地。以下属于马克思发表的文献是(    )
A . 《共产党宣言》 B . 《独立宣言》 C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 《国家工业复兴法》
12、《战国策·秦策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这段史料能直接提供的历史信息有(    )

①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耕战等措施

②商鞅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

③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

④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⑤富国是商鞅变法的根本目标

A . ①②④⑤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3、对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

表中西欧六国为:英国、法国、德国、意太利、荷兰、比利时,均为欧共体(欧盟)成员国

国民生产总值(百万1990年国际元)

1952年

1967年

1975年

1983年

1991年

1999年

西欧六国

1215855

2433880

3213870

3836859

4672299

5403597

美国

1625245

2847549

3516825

4433129

5775948

7651223

A . 1952—1999年西欧六国经济呈现出了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 B . 20世纪最后十年美国经济增长明显高于西欧六国 C . 英、法、德三国是欧盟成员国实力最强的国家 D . 欧盟是世界重要经济体之一
14、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
A . 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 求同存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15、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
A . 老子 B . 庄子 C . 孔子 D . 韩非子
16、《汉书》写到董仲舒的以下观点,由下表我们可推断(    )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

①董仲舒强调用儒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②董仲舒强调以儒家思想教化人民

③董仲舒只强调儒家思想的作用,反对使用“法度”

④董仲舒也一定程度上强调“法治”,把儒法糅合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7、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级’的世界格局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趋向于建立单极格局 B . 当前,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 .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D . 鉴于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美国放弃了建立单极世界的政策
18、秀美的成都平原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创造了独特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下列文物属于这一文化的是(    )
A . B . C . D .
19、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该展厅展示的主题为(    )

A . 宋代商业繁荣 B . 民族政权并立 C . 宋代国家统一 D . 宋代民族融合
20、有人说“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这个说法的法律依据是(    )
A . 《清朝疆域图》 B . 中俄《尼布楚条约》 C . 雅克萨之战 D . 中俄《瑷珲条约》
21、中国共产党和以往任何政党的不同表现在(    )

①阶级基础    ②指导思想    ③反帝反封建    ④奋斗目标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
22、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台湾回归祖国的史实,这两次回归分别结束了两个国家对台湾的殖民统治。这两国是(    )

A . 荷兰、日本 B . 荷兰、法国 C . 西班牙、法国 D . 葡萄牙、日本
23、“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在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这是毛泽东对1947年战局的一个分析,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采取的战略行动是(    )
A . 渡江战役 B . 转战陕北,进行战略防御 C . 挺进大别山,转入战略反攻 D . 打运动战,进行战略转移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2分) (共5小题)

1、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是汤显祖,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A . 正确 B . 错误
2、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地点是      
3、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后又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A . 正确 B . 错误
4、      等人掌权后,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5、“南美解放者”      

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8分) (共5小题)

1、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多个民族组成的优秀而伟大的民族,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各族人民经过多次民族大融合。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在团结局面。
(1)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2)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基础的事件是      
(3)辽政权的建立者是      
(4)元朝形成的新民族是      
(5)1727年清朝为管理西藏而设立的机构是      
(6)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7)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是      
(8)开启中国近代化的事件是      
(9)效仿是日本明治维新进行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      
(10)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2、请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涌现的代表我国思想潮流的刊物各一例。
(1)体现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
(2)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刊物。
(3)以“民主”“科学”为核心思想的刊物。
3、“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中国梦”?
4、美国的崛起是世界上的一个传奇,在很短的时间里,它就完成了从建国到强盛的华丽转变,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革命之所以会爆发,是因为美国人认为英国国王和议会想要减少殖民地广泛拥有的自由。所以,美国革命是造反者对其认为最终将压迫他们的人做出的先发制人的一击……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材料二:在美国历史上唯一的这次内战中,拥有经济和人口的优势,更拥道义和价值观优势的北方取得了胜利。林肯解放了黑奴,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内战之后。美国成为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块狭长地带,聚集了一万多家公司,其中大部分公司都是以设计和制造电脑芯片为主,人们把这一地区称为“硅谷”。有人统计,1996年,这里每24小时就产生62名百万富翁;199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400亿美元。“硅谷”的发展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会爆发革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美国历史上唯一的这次内战”对美国的崛起有什么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次战争中林肯颁布的扭转战局的重要法律文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奇迹的主要特征。人们把这个阶段美国经济的发展奇迹称为什么?这主要得益于美国政府推行的什么措施?
(4)结合以上材料,概括美国能够迅速崛起于世界的主要因素。
5、全球化是客观事实。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从1500年前后开始…第二次从19世纪初到一战前……请写出第一次浪潮开始的史实依据;以交通工具为例,举出推动第二次浪潮形成的两个重大发明。
(2)阅读下列关于第三次浪潮的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卡斯特罗

据材料,指出第三次浪潮形成的根本动力、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3)人民网《中国入世十年:改变自己影响世界》报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比重从4.3%提高到10.4%,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全球排名第六位跃居到第二位,年均增速11%…中国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万个就业岗位。”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据材料,指出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2019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