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共25小题)

1、相传,他“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后来,被清王朝封为藩王,拥兵自重。在康熙帝撤藩中,率先起兵反叛,结果被镇压。“他”指的是( )

A . 吴三桂 B . 耿仲明 C . 尚可喜 D . 噶尔丹
2、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08年,哪一场战役的失败使他一统天下的“志”破灭(     )

A . 巨鹿之战 B . 赤壁之战 C . 淝水之战 D . 官渡之战
3、如你生活在秦朝,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信的(    )

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  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  ③我和朋友一起学习儒家经典《论语》 ④我下个月送儿子去拜孔子为师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4、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少数民族领袖,他于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他来自下列的哪个民族呢(    )

A . 契丹 B . 女真 C . 党项 D . 突厥
5、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

①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②“苏湖熟,天下足”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             ④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A . ①②④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①③④
6、《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 . 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B . 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C . 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D . 列国争战,诸侯兼并
7、唐朝的对外交流中佛教僧侣的活动引人注目,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都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请问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
A . 都学习了外国文化回到大唐 B . 都发生在唐太宗时期 C . 都促进了中外的友好交往 D . 都有利于日本学习中国文化
8、以下对科举制产生、发展、废止的脉络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创立于秦朝,完善于隋唐,僵化于明清,废除于戊戌变法期间 B . 创立于汉代,完善于隋唐,僵化于明清,废除于1905年 C . 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明清,废除于1905年 D . 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宋元,废除于新中国成立后
9、古人这样评价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从中可以看出大运河的走向及直接作用是(    )
A . 东西走向;巩固了隋朝统治 B . 东西走向;加强了民族融合 C . 南北走向;便利了南北运输 D . 南北走向;促进了中外交流
10、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是(    )
A . 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B . 西起咸阳,东到鸭绿江 C .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 . 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
11、元谋人、北京人等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材料,主要通过(    )
A . 神话传说 B . 史料记载 C . 学者推断 D . 考古发现
12、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写道:“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商鞅变法 C . 文成公主入藏 D . 孝文帝改革
13、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是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标志。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 . 农业产量的提高 B . 农业技术的进步 C .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14、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下列与唐朝发明的生产工具有关的一项是(    )
A . 耧车 B . 曲辕犁 C . 水排 D . 翻车
15、在北宋末年有这样一个情景,一位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物品,他可能会携带的货币是(    )
A . 交子 B . 半两钱 C . 五铢钱 D . 开元通宝
16、《战国策·秦策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这段史料能直接提供的历史信息有(    )

①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耕战等措施

②商鞅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

③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

④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⑤富国是商鞅变法的根本目标

A . ①②④⑤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17、居住在如图房子中的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 . 水稻 B . 大豆 C . 玉米 D .
18、西藏自古以来就是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
A . 唐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19、《汉书》写到董仲舒的以下观点,由下表我们可推断(    )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

①董仲舒强调用儒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②董仲舒强调以儒家思想教化人民

③董仲舒只强调儒家思想的作用,反对使用“法度”

④董仲舒也一定程度上强调“法治”,把儒法糅合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0、“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沿海诸地…”其历史功绩是(    )
A . 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B . 收复台湾全部领土 C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 . 抗击沙皇俄国入侵
21、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春秋
2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宋朝统治者缴纳的岁币

②‘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致命弱点之一

③宋朝皇帝向三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④‘送礼’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23、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同样,明清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
A . B . 小说 C . 诗歌 D . 戏剧
24、《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可容数千人。”《清明上河图》中也有大量熙熙攘攘街头热闹的景象。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B . 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 C . 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 .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融合进步发展
25、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设立该机构的皇帝是(    )
A . 顺治 B . 康熙 C . 雍正 D . 乾隆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2分)(共5小题)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享誉世界。
(1)隋朝大运河以      为中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气势宏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3)明朝北京城中的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2、中华医学源远流长,独树一帜。
(1)“医圣”张仲景著有《      》一书,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2)“神医”华佗观察动物的活动姿态,创制了一套“      ”用来锻炼身体。
(3)“东方医学巨典”《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学家      的著作。
3、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明成祖把都城从南京迁到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5、“史学两司马”是指            

三、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20分)(共3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1)文中的公孙鞅指的是商鞅,他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2)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

(1)材料中的汉武是指谁?他创造的盛世局面叫什么?
(2)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1)上述材料中的“朕”指的是哪位皇帝?
(2)“朕”认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是指谁?
(3)这位皇帝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什么?

四、材料题(共2小题,满分20分)(共2小题)

1、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的吐蕃人是维吾尔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他们的杰出赞普尺带珠丹统一青藏高原,开始了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错误:      

理由: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的时期,但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和不变的追求。请回答下列问题:

【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1)秦朝的建立者是谁?他对历史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2)汉武帝时期,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请问:汉武帝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3)写出下面三国鼎立形势图中A,B,C处政权的名称。A:      ;B:      ;C:      

(4)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写出他改革的重要措施。
(5)【总结认识】通过对以上历史问题的探究,你有什么认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