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期中)测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共18小题)

1、一战期间有一场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该战役使法军和德军双方伤亡惨重,有“绞肉机”之称。该战役应该是(   )
A . 马恩河战役 B . 凡尔登战役 C . 不列颠空战 D . 莫斯科保卫战
2、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由此可见,一战的性质是(   )
A . 反对殖民主义的战争 B . 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 C . 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D . 列强侵略和掠夺的非正义战争
3、“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里的“第二次”革命指的是(   )
A . 辛亥革命 B . 北伐战争 C . 南昌起义 D . 三大战役
4、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即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
A . 提倡民主和科学 B . 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C . 反对尊孔和复古 D . 宣传马克思主义
5、94年前,国共两党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握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据此回答问题。
(1)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的历史事件是(   ) (1)
A .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 中共“二大”的召开 C .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 . 中共“七大”的召开
(2)这次“握手”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

①迫使袁世凯撤销帝制   ②创建黄埔军校   ③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④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2)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6、小林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军旗升起的地方”、“武装反抗第一枪”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测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 . 北伐战争 B . 南昌起义 C . 八七会议 D . 秋收起义
7、联合国(英文缩写:UN)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民主、实现持久世界和平等方面的合作。最早决定成立该组织的会议是(   )
A . 开罗会议 B . 德黑兰会议 C . 雅尔塔会议 D . 波兹坦会议
8、2016年10月21日上午10时,纪念红军长征胜利____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
A . 78 B . 80 C . 82 D . 84
9、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走过黑暗,迎来光明。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追溯到发生在这里的“光明”有(   )

①《南京条约》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10、根据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上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个版面,据图判断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1)
A . 东北抗日义勇军顽强抵抗
B . 第十九路军奋起抗日
C . 一二•九运动 D . 西安事变
(2)当上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它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这里的“统一”是指(   )
                                                    (2)
A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 .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共同建国
C . 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D .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11、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下列历史照片能证明这一点的有(   )

①白求恩大夫救助中国伤员

②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③冀中回民支队英勇抗战

④美国飞行员组队支援中国开辟驼峰航线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12、2015年5月,中国数百万网友掀起了一场“为老兵擦亮勋章”的活动,下图2是一位老兵获得的勋章。据此可判断这位老兵经历过(   )

A . 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 B . 北伐战争和解放战争 C .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D . 抗日战争和辛亥革命
13、口号能彰显时代的特征。下列口号与所处时代搭配合理的是(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时期

②“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土地革命时期

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抗日战争时期

④“打豪绅,分田地”——国民革命时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4、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新华日报》的头版。根据新闻标题推测,其最有可能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 . 抗日战争 B . 重庆谈判 C . 解放战争 D . 开国大典 
15、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这首诗描述的是(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16、1950年,败退台湾的蒋介石在反思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此次战争的失败实在是国民党自己打倒了自己!国民党失败的自身原因有(   )

①经济上陷入崩溃            ②政治上失去人民的支持

③军事上指挥不当            ④武器装备过于陈旧落后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7、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里前一个“天安门”指的历史事件是(   )
A . 新文化运动 B . 五四运动 C . 北平和平解放 D . 开国大典
18、1943年2月,罗斯福就某战役的胜利致苏联斯大林贺信:“是你们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某战役”指的是(   )
A . 中途岛战役 B . 诺曼底登陆 C .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 攻克柏林战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5小题,共60分)(共5小题)

1、【材料一】

项目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870年工业产量世界排名

1

3

4

2

1913年工业产量世界排名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世界排名

1

4

2

5

【材料二】

二战前夕,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

【材料三】1942年,美国提供1800 架飞机、1700 辆坦克准备用于中、缅、印战区;英国在北非战场与德、意作战;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顽强地阻击着德军的进攻;中国组织赴缅远征军对日作战……这是战时“命运共同体”的一致行动。

【材料四】

大战名称

参战国

交战双方

伤亡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个

同盟国与协约国

3000万

1805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个

轴心国与反法西斯同盟

1.9亿

40000亿美元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根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归纳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表格,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
2、一生爱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下表是其一生经典语录摘要及其时代背景材料:

时间

经典语录及时代背景材料

1894年

①他 《上李鸿章书》:“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鉴于日本维新的成功,隔年,一批有识之士也开始救国救民的新探索。       

1903年

②他《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12年

③他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在此(1912年3月)之后,剪辫渐成一种新风尚,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

1917年

④在复辟的季节里,最宝贵的莫过于脑后的那条辫子,很多农民竭力保存这条顺民象征的辫子。当张勋率领辫子军上演复辟闹剧后,孙先生不禁感慨:“……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嘛。可民国六年来,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各级行政官员都视法律为粪土,民众,仍被奴役着。……民众,没有权力,没有自由。”

1924年

⑤他在黄埔军校的演讲:“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

1925年

⑥他在北京病逝,留下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小链接】民国初期社会面面观

签订“二十一条”

上海街头流浪的逃难者

老“猿”百态(猿同“袁”)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①中“一批有识之士”进行了怎样的救国救民新探索?
(2)与材料①相比,材料②中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转变?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主要历史功绩有哪些?
(4)孙中山先生留下遗言:“革命尚未成功”,但也有人说:“革命已经成功。”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请结合上述材料及小链接图文资料,说明你的理由。

(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3、【材料一】他们都深深根植于中国古典文化,也深谙西方文明。他们中的杰出代表陈独秀、胡适等于1915年先后归国,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青年学生受到感召,公开探讨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问题……这种酝酿,在1919年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下面所示照片摄于1919年的北京

(1)材料一中的“思想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把这场思想革命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写出一点原因即可。
(2)1919年引发的“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中的口号判断,该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3)联系所学知识,说明这场思想革命与1919年的大规模全国性运动之间的关系。
4、9月3日是一个中国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73年前的这一天,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九年级某班以抗日战争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广泛收集资料如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小组列表梳理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节选)

时间

重大事件

影响

1931年

……

……

1936年

……

……

1937年

标志着我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1938年

取得中国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

……

……

材料二:第二小组在查阅某一历史事件时,找到了以下两则史料:

史料1:一些放下武器或被俘投降的士兵,还有包括许多妇女儿童在内的普通民众,也被(日本兵)肆无忌惮地枪杀和刺死,人们很难想象这种痛苦与恐怖。

——1938年1月10日时任金陵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人贝德士的日记

史料2:南京街道极为平静。……在难民区内,他们(日本兵)不问性别、年龄,给难民分送面包、点心、香烟等,大家感到非常高兴,表示感谢。

——1938年1月8日日本人主办的《新申报》

材料三:第三小组收集的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抗战:

“事实上,由于英军和美军兵力不够,惟一对日军作战的陆军就是中国的陆军了。”

——法国二战史学者亨利•米歇尔

中国的抗战,成为将日本引入通向泥潭之路,继而又引发日美、日英战争,最后成为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决定性力量。

——【日】石岛纪之《中国抗日战争史》

“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桃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

——美国总统罗斯福

(1)请将①、②对应的重大事件填写完整。
(2)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哪则史料真实可靠,并运用所学史实说明理由。
(3)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中曾提到,1937——1944年美国对中国处于赞赏阶段。结合材料三,说说当时中国最值得世界赞赏的原因是什么?
5、进入20世纪以后,实现独立、民主、富强的现代化目标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面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中华民族向西方学习,向俄国学习,最终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新的发展道路。阅读年代尺,回答问题:

(1)根据年代尺和所学知识,将①②③④的历史事件填写完整。

历史事件

历史意义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

(2)20世纪20年代,在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在实践和理论上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有何特点?
(3)中国走特色革命道路取得了成功,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期中)测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