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至第七单元期末综合检测(A)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数百年的政权分立状态,使中国重新进入统一时期的朝代相继是(   )

A . 隋、唐 B . 宋、元 C . 明、清 D . 秦、汉
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 . 巩固隋朝的统治 B . 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 .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 . 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诗人金榜题名后在京城写下的诗句。该诗人生活在( )

A . 秦汉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两宋时期 D . 明清时期
4、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道:“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

A . 锦衣卫 B . 科举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军机处
5、“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有人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下列关于这位皇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B .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C . 重用人才,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D . 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6、诗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历史背景是( )

A . “文景之治”时期 B . “贞观之治”时期    C . “开元盛世”时期 D . “康乾盛世”时期
7、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一段话:……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面是一轴轴的书画卷轴。她要郭靖相帮,展开一轴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幅“天王送子图”。“天王送子图”的作者是( )

A . 顾恺之 B . 吴道子 C . 张择端 D . 赵孟頫
8、

下图是一幅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形势图。图中★所代表的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

A . 鲜卑族 B . 女真族 C . 契丹族 D . 党项族
9、

右图人物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他是( )

A . 文天祥 B . 戚继光 C . 郑成功 D . 岳飞
10、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和兄弟逛街,这条街上热闹非凡,有卖古玩字画的,有卖药材的,有说书的,有唱曲的,有相面算卦、耍杂技的……他们这是来到了当时的( )

A . 客栈 B . 瓦肆 C . 酒馆 D . 茶馆
11、“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哎耶,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哎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听到。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元朝,其建立者是( )

A . 耶律阿保机 B . 成吉思汗 C . 忽必烈 D . 完颜阿骨打
12、一学者在分析中国商业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下图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 《女史箴图》 B . 《洛神赋图》 C . 《步辇图》 D . 《清明上河图》
13、2003年明太祖的陵墓——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下列史实与明太祖有关的是( )

①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立六部    ②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③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                ④大兴文字狱

⑤设立军机处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④⑤
14、“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

A . 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B . 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C . 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D . 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15、

下图中⑤海域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其中的郑和群礁见证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这一壮举( )

A . 加强了七大洲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B . 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C .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D . 开通了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通道
16、周恩来说:“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清朝那样统一。”下列哪项不属于清朝前期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

A . 派戚继光等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B . 设置台湾府,加强海防 C . 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D .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下列加强思想控制的大事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秦始皇——“焚书坑儒”

②明朝——八股取士

③东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清朝——“文字狱”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18、清朝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 )

A . 设置西域都护                       B . 设置驻藏大臣          C . 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             D . 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19、专制集权国家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修建规模庞大的工程。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 司母戊鼎 B . 敦煌石窟 C . 明长城 D . 赵州桥
20、“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这应是塑造的英雄人物所说的话( )

A . 《三国演义》 B . 《水浒传》 C . 《红楼梦》 D . 《西游记》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局部)

材料二    北宋时期,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新飞跃。据考古发现,当时采用新印刷术印制的书籍,字体工整,装订精美,但也出现了个别文字方向颠倒的现象,这可能由于排版疏忽所致。

材料三   英国哲学家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与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画面精美,当时采用什么印刷技术?

(2)材料二中印刷术的新飞跃是指什么?从材料中找出你的判断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有什么意义?

2、材料一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与唐朝时期的什么制度有关?这一制度中常设的科目有哪些?从材料中的这两句话可以看出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这句话是唐太宗说的,由此可看出其民族政策具有怎样的特点?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

(3)列举三个表现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具体史实。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三条唐朝繁荣的原因。

3、

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材料四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1)上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4)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请列出除火药以外的其他两项重大发明。

4、明清时期我国历史最显著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明朝和清朝前期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各起到什么作用?

(2)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清朝前期对新疆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

(3)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你认为这一政策对当时的中国有什么影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至第七单元期末综合检测(A)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