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天台县赤城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共10小题)

1、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景最早应出现在(   )

A . 元朝后期 B . 明朝前期 C . 明朝中期 D . 清朝前期
2、在伏尔泰、孟德斯鸠等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    )

A . 自由、平等、共和国 B . 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C . 民族、民权、民主 D . 民族、民权、民生
3、假期去美国旅游的李小伟同学在美国一小镇看到了一座纪念碑,碑上刻着:“坚守阵地,就在敌人没有开枪射击以前,不要先开枪,但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在这儿开始吧!”碑文中的“这儿”是指( )
A . 萨拉托加 B . 约克镇 C . 来克星顿 D . 纽约
4、明清两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族建立政权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5、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黄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详细介绍。该书是( )
A . 《本草纲目》 B . 《天工开物》 C . 《农政全书》 D . 《齐民要术》
6、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民族。电影《东归英雄传》讲述了清朝时期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这支少数民族是( )
A . 东突厥 B . 蒙古族土尔扈特部 C . 回族 D . 吐蕃
7、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 )

①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②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③使得中国更加闭塞停滞      ④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8、下列有关我国明至清前期社会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官办工场和作坊占据主导地位       ②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③农耕明文达到鼎盛                 ④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9、马可·波罗是历史上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中国的人,其著作《马可·波罗游记》所介绍的这个被孔子思想浸润的富裕国家,激起了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对东方的强烈向往。第一个从海上到东方的航海家是( )
A . 迪亚士 B . 哥伦布 C . 达·伽马 D . 麦哲伦
10、华盛顿和拿破仑是张同学非常感兴趣的历史人物,为此张同学对他们的主要活动进行了如下总结,其中正确的有( )

①都是19世纪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

②都是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时刻登上政治舞台

③都曾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与外来势力英勇斗争

④都毕生致力于维护君主立宪制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大题,共60分)(共3小题)

1、周恩来同志说:“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做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1)图一、图二中的人物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请列举史实加以说明?
(2)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组织什么反击战?最终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从而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3)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
(4)上述材料中的人物事迹和历史事件对你有何启示?
2、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

中国

西方

材料一

 清雍正年间,有人因作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被认为是讽刺朝廷被处死。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让真理来代替迷信,让正义来代替偏私,让平等来代替强权,让人权来代替压迫”

——伏尔泰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

图2  权利法案

材料三

康熙帝多次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末也。”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16世纪的英国,呢绒占英商品总出口量的86%,煤产量增加14倍,占全欧产量的五分之四,冶金和造船等都有了显著发展。

(1)材料一反映当时中西方在思想方面有何不同?
(2)结合史实,说说图1和图2反映的两国政治体制的区别?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
(4)通过上述中西比较,对今天中国发展有何启示?
3、世界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人类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海岸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材料二: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革命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也指出了它们的共同点。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1)最先实现材料一中“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是谁?材料一反映了他去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区别?
(3)从原因和结果两方面归纳三国革命的共同点。
(4)说说材料一反映的事件与材料二法、美、英革命的联系。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天台县赤城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检测试卷(历社部分)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