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学期第五、六单元期中综合检测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20小题)

1、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底蕴。隋朝时修筑的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

A . 大运河 B . 赵州桥 C . 长城 D . 故宫
2、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

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中的“吾”是( )

A . 唐高祖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3、《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 .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 其执政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 . 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 . 重用有才能的人
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首诗歌赞颂的是我国古代的( )

A . 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科举制 D . 郡县制
5、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广告中有这样一句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下列哪一个朝代以博大的胸怀,造就了盛世繁荣景象(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隋朝 D . 唐朝
6、宋王溥《唐会要·杂录》:“贞观四年,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太宗”指的是(   )

A . B . C . D .
7、下面的诗句反映了( )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唐)陈陶

A . 唐朝的民族关系融洽 B . 唐朝的对外政策开明 C . 唐朝的经济繁荣 D . 唐朝的科技先进
8、一提起玄奘法师,一般人们都会想到《西游记》中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然而史实记载的玄奘法师与鉴真却存在很多相同之处( )

①都为唐朝的对外交往做出重要贡献

②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难困苦

③都具有顽强不屈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

④都在贞观年间出国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9、“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A . 对外开放 B . 经济繁荣 C . 政治清明 D . 交通发达
10、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唐三彩、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汉朝 D . 南北朝
11、河北民歌《小放牛》中唱道:“赵州桥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是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其中的鲁班应改为( )

A . 李冰 B . 李春 C . 郑板桥 D . 李白
12、胡锦涛曾为我国研制的舱外航天服题名为“飞天”,取名“飞天”是源于位于甘肃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一幅壁画。请问,如果我们要去参观这幅壁画,应去( )

A . 敦煌莫高窟 B . 龙门石窟 C . 云冈石窟 D . 麦积山石窟
13、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佳句最能体现唐代文学特色的是( )

A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D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②① C . ④②③① D . ②③①④
15、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丝绸之路开通 B . 生产工具改进 C . 市民阶层壮大 D . 南方经济发展
16、

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应确定的研究主题是( )

A . 宋代商业繁荣 B . 民族政权并立 C . 宋代手工业的发展 D . 民族融合
17、宋代社会的基础是文官政治。在重文轻武的国策背景下,有较高社会地位的是( )

A . B . C . D .
18、“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材料中说的“易聚易散”的场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 . 海外贸易的兴盛 B . 农业的发展 C . 城市的繁荣 D . 旅游业的兴旺
19、

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依次是(     )

A . 宋朝、唐朝中后期、魏晋时期 B . 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宋朝 C . 魏晋时期、宋朝、唐朝中后期 D . 宋朝、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
20、分析图表与下列哪个事例无关(  )

A . 隋朝的繁荣 B . 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 . 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 . 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二   武周时期搜罗人才,尝十道使人,天下选残明经、进士,及下村教童蒙博士,皆被搜扬,不曾试练,并与美职。能够重视农业,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表现在户数增长上,从永昌(689年)时的三百八十万户,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

——《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三   “开元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绢一匹,钱二百;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绵百八十万屯,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新唐书》卷五一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谁在位时期的什么统治局面?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这些局面的共同点。

(3)想一想这些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处于什么时期。

2、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唐宋时期是我国民族接触频繁的时期,有战有和,民族融合的速度不断加快。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吐蕃赞普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材料二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和同为一家”指哪两“家”的关系?(2分)该事件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中的现象是在哪一次议和后出现的?你如何看待这次议和?

(3)材料三中的“岳家军”的首领是谁?要“撼岳家军”的又是谁?

(4)你认为岳家军的首领是民族英雄吗?为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   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二中的“市舶”指什么?为获“市舶之利”,宋朝政府是怎么做的?

(3)宋朝“市舶”范围较广,你能说出到达过哪些地方吗?如你是当时的商人,在往返的途中,你会装载什么货物?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两则材料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学期第五、六单元期中综合检测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