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六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江入大荒流”“长河落日圆”中的江、河指的是长江和黄河。 B . 范进进学回来,中了举人,接下去要参加的是会试。 C . 《战国策》《史记》《左传》分别是中国传统史书体裁中的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史书。 D .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与美国欧·亨利、俄国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二、字词书写(共1小题)

1、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润的温州,降水丰pèi      ,河流密布,水网交织,有着丰富的淡水资源,还有各水系的支流似绸缎般地chán      绕。温州是水乡,而且多丘陵。温州的山俊秀挺拔,wēi      峨壮观,层峦叠嶂,连绵不绝。我们每一个漂泊在外、客居异乡的温州游子,都难忘温州的山水,感怀她给故乡带来的富shù      ,留恋她的美。

三、句子默写(共1小题)

1、古诗文名句默写
(1)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      ,晓月当帘挂玉钩。(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六》)
(3)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4)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第一二·五)
(5)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现多用来比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的句子是“            ”。
(6)诗词中的大丈夫:大丈夫当有孟子的“富贵不能淫,            ”的坚定心志和崇高品德;当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            ”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心情;当有夏完淳《别云间》“            ”的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视死如归的赤子情怀。

四、名著阅读(共2小题)

1、小瓯同学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读好书,好读书”的号召,开展课外阅读,有感于名人点评,小瓯把这些点评摘录了下来。现请你为它们选择对应的书名。

名著:A.《平凡的世界》     B.《镜花缘》     C.《湘行散记》

①(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胡适:作者所见的是几千年来忽略了的妇女问题。他是中国最早提出这个妇女问题的人,他的作品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他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男女应该受平等的待遇,平等的教育,平等的选举制度。      

②(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本朝:这是一篇独特而别致的散文集。它呈现了独特的自然世界和别样的生命形态,在美丽而淳朴的自然风物背后隐含着水手和吊脚楼女人的无奈和激情,表现了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沉静。      

③(著名地产商)潘石屹:这本书我一共看了七遍,每一次在我人生低潮的时候、碰到困难的时候,觉得这个坎过不去的时候,我就读上一遍。所以里面的每一个细节我都非常清楚。      

2、相约经典《简·爱》,完成下列问题。
(1)【简·爱之成长经历】请写出“简·爱”生活的四个阶段的相关内容。

①童年时期:(寄人篱下和在寄宿学校)

地点:(盖茨黑得府和罗沃德学校)

②青年时期:(做家庭教师)

地点:      

③迷茫时期:(离开罗切斯特)

地点:      

④圆满时期:      

地点:(芬丁庄园)

(2)【简·爱之对白赏析】小说中大段对白比比皆是,这些对白流露真情,充满激情,字里行间充满高贵的思想,令人震撼。在阅读鉴赏小说时,可以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进而感受它们所具有的魅力。阅读下面对白,回答问题。

    “我告诉你我非走不可!”我回驳着,感情很有些冲动。“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这段经典对白是简·爱面对罗切斯特的极力挽留的表白,你能从中读出什么?

(3)【简·爱之人生价值】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说:《简·爱》的结尾过于圆满,甚至脱离了那个时代女性不具备地位的社会特点,它是“败笔”。你是如何看待的,谈谈你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沙漠奇遇

(俄)伊·罗索霍瓦茨基

    ①起伏的地平线上残留着一抹血红,夕阳西沉,绽射出几束长长的余晖,和大地告别。

    ②考古学家米哈伊尔·葛利戈里耶维奇站在巨大无比的两座雕像脚边,他环顾四周的沙丘,隐隐地感到:这儿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究竟是什么呢?他却无法确定。惶恐不安的感觉占据了他的心头。米哈伊尔端详着巍巍耸峙的雕像,竭力回忆5年前的情景。

    ③当时米哈伊尔参加了沙漠考察队,但他和另外两名考察队员在沙漠中迷了路。就在这时候,他们偶然在沙丘之间发现了这两座雕像。米哈伊尔清楚地记得,那两座雕像的脸是用粗线条雕刻出来的,看上去是一男一女。他们几乎分辨不出五官,只一对轮廓分明的眼睛在整个脸上显得异常突出,极不协调,菱形的瞳仁、虹膜上的青筋,以及直愣愣的梳状睫毛十分醒目。

    ④雕像的身材很不匀称:躯干和胳膊很长,两条腿却又短又细。考察队员们争论不休,却终究不能确定这两座雕像属于哪一种文化、哪一个时代。

    ⑤米哈伊尔呼吸急促,呆若木鸡,无法把视线从这对眼睛上移开。他梦游似地向雕像走去,突然,他“哎呀”一声惊叫起来,裤兜里,黄铜烟盒滚烫滚烫的,仿佛在火上烤过一样。

    ⑥几天之后,一架飞机发现了迷路的考察队。他们回到了家乡,同行的费多罗夫,从女人雕像的脚上敲下了一小块标本,打算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不久,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了,米哈伊尔上了前线。费多罗夫也在一次实验室爆炸事故中罹难。爆炸正是在他研究那块雕像物质时发生的。据他的实验助手说,那东西犹如一种活性极强的酶,能加速一些反应,延缓另一些反应。正由于这个原因,引起易燃物质猝然起火、爆炸。

    ⑦战争结束后,米哈伊尔重回了那个沙漠,现在他正站在雕像面前。

    ⑧落日尚未全部从地平线上隐去。天地尽头,沙砾似乎正在熔化,形成一条奔腾的火龙。一阵风吹过,沙子簌簌作响。

    ⑨只有雕像仍旧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仿佛比这沙漠更缺乏生气。整整五年,它们就这样一动不动地矗立着,狂风泄怒于这些高大的障碍,从四面八方侵蚀它们。时光像沙子一样从它们身边流逝,带走人间的欢乐和痛苦。他取出一张照片,那是五年前他在雕像前的留影。这是怎么回事啊?这不可能!不可能!

    ⑩照片上,那座女雕像笔直地站着,两手下垂;而眼前,她已改变了姿势:两膝微屈,一只手伸向脚边,伸向被敲掉一块的那个地方。而那座男雕像则向前跨了一步,朝那女雕像侧过半边身子,仿佛在庇护她,右手伸向前方,握着一件武器一样的东西。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

    ⑪所学过的知识在他记忆的屏幕上一一闪过。新陈代谢和生命持续的时间并不固定,它们因物种而异,差异幅度极大。例如葶苈属植物的全部生长过程在五六周内即可结束,但红杉属植物却能生长几千年。

    ⑫一个中心思想已经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明确……

    ⑬两座雕像仍旧纹丝不动地矗立在那儿,但米哈伊尔已经领悟到这种静止不动只是一种假象,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雕像,而是来自其他行星,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生物,他们由另一种材料构成,他们有自己的时间。我们这儿的一百年,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瞬间。显然,他们那儿非生物界的运动过程,也是按照另外一种节律,一种较慢的节律进行的。这个女人感到脚上疼痛,并开始对此作出反应,这竟用了五年时间;那个男人则用了五年时间才向前跨了一步。在这五年时间里,米哈伊尔经历了漫长的生活历程,他结识了一些朋友,也失去了一些同志,他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在战火中体验到了爱和恨。

    ⑭米哈伊尔的脑海里一下子涌现出许多问题……

    ⑮“瞬间”这个概念是非常相对的。人生的一秒钟并不是钟表的“滴答”一声这么简单,而是指人在这一秒钟内所做的事情。这一秒钟可以是无所作为,也可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秒钟之内,地球运行一定路程,风儿掠过一定距离,蚂蚁爬过一段小路。人可以根本不介意一秒钟时间,也可以用一秒钟按动电钮,将火箭送入太空;可以无聊地打个呵欠,也可以发现一条新的自然规律。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空间和自己的生命期限。时间是自然界的万物之主,而人则是自己时间的主人。

    ⑯沙漠尽头火红的地平线正渐渐暗淡下去,一堵墙垣似的火烧云已隐没在沙丘后面,唯有一长束橘红色的余晖告诉人们,太阳是在这儿被不可抗拒的时间送走的。

(选自《沙漠奇遇》(有删改))

科幻:想象创造价值

也许每人在孩提时代都曾幻想着遨游太空,去另一颗星球发现文明,到外星人家中做客聊天……无论民族、时代、阶层,每个人都拥有做梦的权力、想象的自由,这正是科幻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所在。

近年,科幻电影迸发出炽烈的“科幻热”,形成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我们似乎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科幻文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它给人类的思维与智慧带来了哪些启迪?

一,“梦想成真”的预言与忧思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在1869年发表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构想了一只名为“鹦鹉螺号”的潜水艇。但人类社会中潜水艇成为现实,却是在几十年以后。1886年,英国才建造出第一艘使用蓄电池动力的潜水艇;1954年,美国才建造出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值得一提的是,这两艘潜艇也都被命名为“鹦鹉螺号”。

    “美梦成真”的故事不仅发生在潜水艇上。凡尔纳笔下的直升机、留声机、太空旅行,威尔斯笔下的基因改造技术,克拉克笔下的同步通讯卫星……在今天都已成为现实,并且改变了世界。

    “科幻”不是无风起浪,而是立足现实科技展开的想象。科幻文学不仅能反映一个时期科学发展的状况,更能启迪科学家的思考,激发科学创新的灵感。

    科幻不仅赋予人们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赋予人们科学的思维、科学的世界观,它通过对科学以及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文化、道德伦理等问题的想象构造,让人们理性地思考未来。

    科幻作家在乐观地憧憬科技文明的同时,也在对科技泛滥带来的弊端进行反思。在科幻小说《神经浪游者》中,网络独行侠凯斯奉命潜入跨国企业的信息中心窃取情报,在信息大战中帮助神秘力量主宰世界。但他想得到的并不是世界,不是权力,而是希望超越肉体的束缚,逃避废墟般的现实世界。还有许多科幻文学都不约而同地反映了科幻作家们的前瞻与忧思:人类在利用科技为自己造福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多一份理性与制衡?

二,开启思想实验与创新之门

    美国哲学教授拉菲尔是一位科幻迷。他在学校开设了一门“怎样通过科幻小说学哲学”的课程,大受欢迎。他认为,科幻是思想的实验,而哲学里也有许多思想的实验,其内在思维是相通的。

    以科幻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类情景为例:人类面临着外星攻击,拯救人类的唯一办法,是放弃一些人的生命。假设这一刻成真,而你是执掌地球生命的核心人物,你会怎么决策?放弃哪些人的生命而拯救其他人?为什么该放弃的不是你自己?

    正是在这种貌似“不可能”的戏剧情境中,科幻小说为我们开启了一场又一场蕴含着哲学意味的思想实验,激发无数想象、创造、预测、设计,启发我们在真实世界中的思考与行动。科幻文学的不竭动力正在于此。而我们的未来,正基于今天种种思想实验所取得的成果。在这样的视野之下,科幻作品的意义就显得深远而重大。

    在科幻作家吴岩看来,科幻不属于科学教育,而应属于创意教育。“比科幻小说中的科学知识更加重要的,是科幻文学给人的思维方式带来的影响和改变。”美国科幻文学研究者托马斯·斯科提亚也指出:“科幻小说家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实验的专业制造者,不管他是在考察一项新的科技发展所引起的局部后果,还是在考虑一种社会潮流的更为宽泛的影响。”

    或许到了必须为幻想正名的时候。幻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在心理学教科书中,想象分为三类: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多种课本都在重复一个说法,即再造想象就是在脑海里复现一个事物,比如让你先对一个杯子进行观察,然后凭想象画出这个杯子;创造想象是把几个事物在脑海中加工、组合并表达出来,比如让你将鱼鳞、鹿角、蛇身、凤爪想象拼装成一条龙的样子。据说,这两种想象是“好的”,而那种抛开现实事物,天马行空地去想并实现出来的幻想,是应该规避的,是让人想入非非的。

    吴岩认为,这种说法应该彻底改变。想象力的本质就是超越现实,对现实否定得越彻底,人的想象力才越高级。如果一直模仿前人,不去远离现实,根本无法做到真正的创新。这才是对我们这个社会有价值的想象。

(1)下列选项中,对文(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文章两块主要内容——“梦想成真”的预言与忧思,开启思想实验与创新之门,属于并列结构,顺序可以更换。 B . “人类面临着外星攻击,拯救人类的唯一办法,是放弃一些人的生命”,这是科幻小说的常见情景,也是一次思想实验,其结果与哲学实验大相径庭。 C . 作者讲述《神经浪游者》故事,是为了论证科幻赋予人们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 D . 文中说“‘科幻’不是无风起浪,而是立足现实科技展开的想象”,又说“想象力的本质就是超越现实,对现实否定得越彻底,人的想象力才越高级”,这两句话是矛盾的。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一)中的人物在五年内的人生轨迹。
(3)文(一)是一篇科幻小说,为了把故事说得动人,作者采用了多种写作技法,请参照示例,结合本文内容,探究其写法及作用,完成下表。

写作技法

结合文章内容探究写法并分析作用

巧用对比

①本文多处使用对比,如米哈伊尔的五年和雕像的五年进行对比,突出了人类的时间比雕像的时间节奏更快,引发了人类关于时间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伏笔照应

      

(4)从下面出自文(一)的三段文字中选择一处,联系语境,赏析其表达效果。

①起伏的地平线上残留着一抹血红,夕阳西沉,绽射出几束长长的余晖,和大地告别。

⑧落日尚未全部从地平线上隐去。天地尽头,沙砾似乎正在熔化,形成一条奔腾的火龙。一阵风吹过,沙子簌簌作响。

⑮沙漠尽头火红的地平线正渐渐暗淡下去,一堵墙垣似的火烧云已隐没在沙丘后面,唯有一长束橘红色的余晖告诉人们,太阳是在这儿被不可抗拒的时间送走的。

(5)文(二)倒数第二段提到了想象有三种,分别是“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文(一)中,两个类似雕塑的外星生命属于哪种想象?请联系本文和生活体验,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6)针对选文(一)第⑩段“握着一件武器一样的东西”一句,在⑬段与⑮段之间,可以补充一个照应语段⑭,以引发读者更多的想象与思考。请结合选文,承接“米哈伊尔的脑海里一下子涌现出许多问题”一句,发挥想象,补写出来,不少于100字。

米哈伊尔的脑海里一下子涌现出许多问题。

(7)结合文(一)和刘慈欣的一部科幻作品:《带上她的眼睛》或《三体》或《流浪地球》,谈谈你对文(二)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六、诗歌鉴赏(共1小题)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 , 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 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琴名。②流水:即《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它的高妙。③余响:出晋代张华《博物志》卷八:“余响绕梁,三日不绝”;霜钟:西晋郭璞解释:传说丰山之上有九座大钟,霜降则感应而鸣,称为霜钟。

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第三联中“洗”字用得极妙,充满情趣。试结合全诗分析该字的妙处。

七、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真山水之岩石,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 , 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 , 则云气之态度活矣。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气象正矣。真山水之风雨,远望可得,而近者玩习不能究一川径隧起止之势。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隐见之迹。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

(节选自郭熙(《林泉高致》)有改动)

【注】①融怡:暖和。②斩刻之形:形容过分雕琢刻画的风格。③即:靠近、接触。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真山水之阴晴远望可尽而近者拘狭不能得明晦隐见之迹。

(2)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选择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①画见其大      

A.目似瞑,意暇甚(《狼》)

B.此中有真(《饮酒》其五)

②远望      

A.潭中鱼百许头(《小石潭记》)

B.二者不得兼(《鱼我所欲也》)

③盖身即山川取之      

A.安陵君受地于先王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B.面山居(《愚公移山》)

(3)细读选文,完成下面的赏析。

作者通过观察景物特点进行作画的。如春天的山影浅淡如同美人的微微一笑,            ,冬天的山惨淡无色就好像睡着了没有精神。画家这样创作旨在告诫我们      

(4)画家李可染创作山水画的技法之一是让科学规律服从于艺术规律,其效果是追求景与情的巧妙结合,以期达到意境的独创性。郭熙的山水画能达到“山水之意度见矣”,他的创作技法和效果与李可染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简要阐述。

八、材料作文(共1小题)

1、根据要求作文。

金圣叹在批注《西厢记》的“拷红”一折时,见红娘妙语连珠,连用三十三个“不亦快哉”表达畅快之情,令人拍案叫绝,现摘录七则如下:

其七:子弟背诵书烂熟,如瓶中泻水,不亦快哉!

其十六:冬夜饮酒,转复寒甚,推窗试看,雪大如手,已积三四寸矣,不亦快哉!

其十七:夏日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其廿八:推纸窗放蜂出去,不亦快哉!

其廿九:做县官,每日打鼓退堂时,不亦快哉!

其三十:看人风筝断,不亦快哉!

其三十三:读《虬髯客传》,不亦快哉!

上述摘录引发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以“不亦快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写作提示: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可以进行文学创作,也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或结合自己的生活与阅读展开阐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六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