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4.16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为解决哪一问题提出的( )
A . 外交工作
B . 民族工作
C . 国防建设
D . 祖国统一
2、香港媒体评价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天才创造”是指( )
A . 实行包产到户
B . 建立经济特区
C . 和平统一方针
D . “一国两制”构想
3、它的回归,“有利于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一次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这里的“它”是指( )
A . 香港
B . 澳门
C . 台湾
D . 钓鱼岛
4、1999年12月20日,我国政府对下列哪一地区恢复行使主权( )
A . 香港
B . 钓鱼岛
C . 台湾
D . 澳门
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分别设立特别行政区。其中“特别”的意思是( )
A . 特别行政区与中央政府互不管辖
B . 香港、澳门分别与英国、葡萄牙继续保持政治、经济联系
C . 香港、澳门人的国籍不变
D . 享有高度自治权利,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6、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 .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 . 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 . “一国两制”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7、
下面是王老师在讲历史专题复习时出示的几张图片,据此判断他讲的复习专题应该是( )
A . 改革开放
B . 祖国统一
C . 申奥成功
D . 外交成就
8、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关系形成的“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
A . 一个中国的原则
B . 两种制度设想
C . 政治谈判形式
D . 加强联系手段
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编的《回乡偶书》反映出( )
①历史上海峡两岸曾长期隔绝 ②如今海峡两岸有了交往 ③台湾同胞浓烈的思乡之情 ④台湾已回到祖国的怀抱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10、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 . 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
C . 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D . “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
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实际出发,兼顾了各方面的实际利益,因而是各方可以接受的、合情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一构想,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杨先材《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1)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收回包括香港岛在内的整个香港后实行了什么社会制度?
(2)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图一到图二变化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是“一国两制”。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重要依据。
(4)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实施“一国两制”国策还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