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10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9小题)

1、下列选项属于天体的是(   )
A . 空中的飞鸟 B . 绕月运动的“嫦娥三号” C . 着陆的“神舟七号”飞船 D . 地月系
2、   2018 年 7 月 27 日夜晚至 28 日凌晨天空上演两大天象:某行星冲日和月全食。冲日现象,是指太阳、地球和行星连成一线,而地球位于太阳和行星中间。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时段发生的两大天象涉及(   ) (1)
A . 一级天体系统 B . 两级天体系统 C . 三级天体系统 D . 四级天体系统
(2)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 (2)
A . 银河系、太阳系 B . 河外星系、地月系 C . 太阳系、地月系 D . 总星系、太阳系
3、    2016年9月7日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首次观测到小行星2009ES。这颗小行星被国际天文学界列为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近地小行星之一。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该小行星最可能来自(    ) (1)
A . 火星和木星之间 B . 地月系 C . 河外星系 D . 土星和木星之间
(2)2009ES四周没有气体聚焦,其原因是2009ES(   ) (2)
A . 温度高 B . 自转速度快 C . 距太阳较远 D . 质量和体积过小
4、“红月亮”是发生月全食时产生的一种天文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大气的折射、散射作用密切相关。

读图 ,回答下列各题。

(1)与地球相比,月球没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1)
A . 与太阳距离太近 B . 宇宙环境不安全 C . 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D . 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2)发生月全食时,太阳、火星、地球和月球(注:天体大小、空间距离不按比例)四者的相对位置关系是(   ) (2)
A . B . C . D .
5、下图为天体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太阳系这一级的天体系统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正确的是(   ) (1)
A . B . C . D .
(2)下列关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 (2)
A . 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B . 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 C .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 D .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6、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

①宇宙空间强辐射 ②穿过小行星带 ③环境长期失重 ④火星气温太高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7、  2018年8月帕克太阳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在不到7年的任务寿命期间,帕克将绕太阳运行24次,并逐渐缩短距离与太阳亲密接触。

完成下列各题。

(1)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    ) (1)
A . 日冕  色球   光球 B . 日珥  色球  光球 C . 光球  日珥   色球 D . 光球  色球  日冕
(2)帕克太阳探测器将借助某天体的引力调整轨道逐渐逼近太阳,该天体最有可能是(   ) (2)
A . 木星 B . 火星 C . 地球 D . 金星
8、下图为2017年7月31日太阳M处爆发太阳活动(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太阳活动爆发于( ) (1)
A . 太阳内部 B . 色球层 C . 光球层 D . 日冕层
(2)此太阳活动爆发对地球的可能影响是 ( ) (2)
A . 地球沿海地带出现大潮 B . 扰乱大气层,造成有线通信中断 C . 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D . 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
9、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愈短,其能量被大气削弱的愈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愈多,太阳辐射强度愈大。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分别是( ) (1)
A . 甲地、乙地 B . 乙地、丙地 C . 丙地、丁地 D . 甲地、丁地
(2)产生乙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 (2)
A . 海拔高 B . 晴朗天气 C . 天空多云 D . 位于阳坡
10、太阳能是人类生活中最经常利用的能源之一,而且太阳能清洁无污染。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太阳辐射的能量中绝大部分都能到达地球 B . 人们使用石油是间接使用太阳能 C . 到目前为止,太阳辐射能只能用于生活,但不能用于生产 D . 太阳辐射不会引起地表景观的改变
(2)下列城市中,最适宜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是 (    ) (2)
A . 上海市 B . 南京市 C . 成都市 D . 拉萨市
11、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④地质时期是(    ) (1)
A . 前寒武纪 B . 古生代 C . 中生代 D . 新生代
(2)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2)
A . 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 . 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 . 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 . 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3)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重要成煤时期,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 ) (3)
A . 干燥,冷热多变 B . 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 . 湿润,森林茂密 D . 寒冷,冰雪广布
12、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其分布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读历史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自3000年前至明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 ) (1)
A . 不断北移 B . 不断南移 C . 先北移后南移 D . 先南移后北移
(2)图示四个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3000年前极地冰盖面积最小 B . 宋代到时期亚洲象分布最广 C . 明代时期全球最温暖 D . 清代时期全球降水最多
13、读景观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1)图示景观所呈现的地球圈层为( ) (1)
A . 水圈、生物圈 B .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 . 水圈、  岩石圈、大气圈 D .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2)形成该景观的主体部分的根本能量来源是( ) (2)
A . 太阳辐射能 B . 重力能 C . 水能 D . 生物能
14、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火山是地球内部炽热的融熔状态的岩浆等物冲出地表面所形成的山,这些岩浆主要分布在( ) (1)
A . 地壳 B . 上地幔 C . 下地幔 D . 地核
(2)有关岩浆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2)
A . 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B . 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 . 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 . 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自上而下明显加快
(3)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3)
A .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15、    2016年2月6日早晨3时57分,台湾高雄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当地多幢大楼倒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1)
A . 莫霍面 B . 下地幔 C . 岩石圈 D . 软流层
(2)此次地震发生时,大楼里人们的感觉是(   ) (2)
A .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 .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 . 只有上下颠簸 D . 只有左右摇晃
16、读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①为大气圈,使地球上温度变化和缓 B . 四个圈层没有联系 C . ③为水圈就是指地表水 D . ②为生物圈,和水圈范围一致
(2)有关④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包括地壳和地幔 B . 岩层越向下越新 C . 位于软流层以上 D . 没有生命存在
(3)有关②圈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3)
A . 参与改变地表形态 B . 可以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C . 可以转化太阳能 D . 包含了其他三个圈层
17、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1)
A . 对流层 B . 平流层 C . 高层大气 D . 地球表面
(2)关于大气分层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极光现象出现在平流层 B . 对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C . 平流层适合飞机飞行 D . 高层大气的极光可以反射无线电信号
18、20世纪90年代,人们在南亚上空14千米处发现了一片3千米厚的褐色云层,这一褐色云层被称为“亚洲褐云”。“亚洲褐云”由灰尘、煤烟及其他有害悬浮颗粒组成。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受“亚洲褐云”遮蔽的地区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①日照增加 ②白天气温降低 ③会损害呼吸系统 ④夜间保温作用增强

(1)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2)“亚洲褐云”出现在( ) (2)
A . 对流层 B . 平流层 C . 高层大气 D . 电离层
(3)关于地球大气圈低层大气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3)
A . 主要由氧气组成 B . 由干洁空气组成 C . 由氧气和水汽组成 D . 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19、臭氧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9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臭氧总量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增 B . 随年份的推移,在低纬地区递减明显 C . 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 D . 随年份的推移,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2)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2)
A . 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B . 平流层气温降低 C . 酸雨区面积缩小 D . 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二、综合题 (共2小题)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高能带电粒子被两极俘获,与大气摩擦会产生的现象是       ,扰动磁场产生      现象。
(2)不考虑气候等因素,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是(     ) (2)
A . 低纬度地区 B . 中纬度地区 C . 高纬度地区 D . 一样强
(3)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水汽和杂质。其中既能光合作用,又有保温作用的气体是      
(4)氧气含量对人体健康与机能至关重要,目前世界最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主要来自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国家(      ) (4)
A . 地处低纬,耐高温 B . 地处高原,有适当的缺氧条件 C . 太阳辐射强,降水多 D . 运动员刻苦科学的训练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若D表示太阳内部A、B、C代表太阳大气。则A为      层, B为      层,C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太阳活动的周期都是      年。
(2)若A,B,C,D表示地下沉积岩层,则岩石地质年代最古老的是      
(3)恐龙繁盛时期为(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4)若该图为地球内部圈层,A为地壳,C、D分别为外核和内核。则B为      ,B、C的分界为      界面,当地震波由B传播到C时,横波      
(5)若D表示地球表面A,B,C代表地球大气。则C为      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      。B为      层,风云等天气现象在       层,A有      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信号。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10月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