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州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6小题)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 分别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B | 除去NaOH 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 加入足量稀盐酸 |
C | 除去 CO2 中混有的少量 CO | 在足量的氧气中点燃 |
D |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二、填空题(共4小题)
①原子的质子数为69
②属于金属元素
③原子的中子数为69
④相对原子质量为168.9


三、推断题(共1小题)
回答下列问题:
四、实验题(共1小题)
回答下列问题: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经查阅,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编号 |
操作 |
现象 |
甲 |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
无明显现象 |
乙 |
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丙 |
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 |
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
比较实验乙和实验 (填“甲”或“丙”)可得知:打磨能破坏氧化铝薄膜。
小组同学针对实验丙的现象,经讨论后猜测:Cl-破坏了氧化铝薄膜。
为检验此猜测是否正确,他们首先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CuSO4溶液,并均浸入表面未打磨的铝丝,然后进行了新的探究: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推论 |
(1)向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NaCl固体 |
铝丝表面析 出红色固体 |
氧化铝薄膜 被破坏 |
Na+或① 能 破坏氧化铝薄膜 |
(2)向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 Na2SO4固体 |
② |
氧化铝薄膜 未被破坏 |
Na+和SO42-都不能 破坏氧化铝薄膜 |
得出结论:前述猜测 (填“正确”或“错误”)。总结反思:本次探究充分运用了比较法和控制变量法。
六、计算题(共1小题)
次序 |
① |
② |
③ |
④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25 |
25 |
25 |
25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16 |
a |
10 |
10 |
回答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