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

A . 氧气 B . 氮气 C . 二氧化碳 D . 稀有气体
2、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宋代突火枪

B.海水制盐

C.粮食酿酒

D.铁的冶炼

A . A   B . B   C . C   D . D
3、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
A . Ca B . Cu C . Ag D . Al
4、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
A . 2H B . 2H+ C . 2H2 D . 2H2O
5、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 牛奶 B . 面包 C . 苹果 D . 花生
6、150年前,门捷列夫依据相对原子质量排出元素周期表。现依据原子中质子数排列元素周期表。原子的质子数等于( )
A . 相对原子质量 B . 最外层电子数 C . 核电荷数 D . 中子数
7、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减少的是( )
A . 浓盐酸 B . 氯化钠 C . 碳酸钠 D . 浓硫酸
8、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黄白》中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其主要反应为Fe + CuSO4 = FeSO4 + Cu,该反应属于( )
A . 化合反应 B . 置换反应 C . 分解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9、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配制溶液

B.检验溶液酸碱性

C.制取氧气

D.稀释浓硫酸

A . A   B . B   C . C   D . D
10、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直玻璃管内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 . 可利用点燃的方法处理尾气 C . 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D . 直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 + Fe2O3 =3CO2 + 2Fe

二、选择题组(共1小题)

1、依据下列实验和数据回答以下小题。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序号

固体种类

KNO3

KCl

KCl

KCl

固体的质量/g

25

25

25

50

温度/oC

10

10

30

50

(1)①~④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1)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下列关于①~④所得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2)
A . 溶质质量:① < ② B . 溶液质量: ③ < ④ C . 溶质质量分数:② = ③ D . ④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三、填空题(共2小题)

1、补齐连线。从A或B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A计分。

A  俗称 — 物质

B  物质 — 用途

2、中科院建成了国际首座10兆瓦级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原理如图所示:

(1)空气变成压缩空气,从微粒角度分析,其变化的是      
(2)燃烧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简答题(共1小题)

1、铁粉常用作食品袋内的“双吸剂”,其原理是铁粉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
(1)用铁粉而不用铁块作“双吸剂”的理由是      
(2)为检验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双吸剂”是否仍有效,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得到的结论是      

五、科普阅读题(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目前我国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某研究小组依据2005-2016年的监测数据,研究中国部分污染物的时间分布特征,结果如下。

表1  部分污染物随季节变化的统计数据

首要

污染物

出现天数占总污染天数的比例(%)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PM10

68.64

55.13

63.63

59.75

SO2

4.3

2.11

4.13

13.32

NO2

1.08

0.46

1.15

1.1

2016年1月1日全国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提高了对某些污物的控制标准和限值要求,衡量空气质量的“尺子”更严了。北京市为提升空气质量,依据研究结果、能源发展趋势(图2) 、城市特点等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如调整燃煤锅炉的能源、平房的“煤改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综合整治使北京市这样的北方超大型冬季供暖城市的污染物浓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至少答两种)。
(2)依据图1可知,全国PM2.5月均浓度变化特征是      
(3)对北京市采取的整治措施进行分析。

①结合表1分析,冬季供暖“煤改电”可使      污染物的排放降幅最明显。

②由图2可知,未来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的能源有天然气和      

③三元催化器可净化汽车尾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补全图中微粒      

六、流程题(共2小题)

1、某工厂处理含硫酸、细菌、固体残渣等杂质的废水。主要流程如下。

(1)搅拌池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与“金属网”和“MBR膜”工作原理类似的是      (填“过滤”或“蒸发”) 。
2、从含铅废料(PbSO4、PbO2、PbO等)中回收铅,是再利用废旧电池的有效途径之一。主要流程如下:

(1)整个过程中,Pb元素的化合价有      种。
(2)过程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过程Ⅱ中某反应为 。现有23.9 t PbO2 , 可转化成PbO的质量为       t。

七、实验题(共3小题)

1、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2)实验B中,能证明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3)实验C中,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4)以上实验中,水起到安全防护作用的是      (填序号)。
2、按照下图完成相关实验。

(1)使用的粗铜丝是用铜块拉制而成,说明铜具有      性。
(2)能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 的实验现象是      
(3)依据整个实验过程中白磷的现象,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4)反应后测得左侧玻璃管中液体的pH小于7,说明      
3、进行以下对比实验,研究NaOH的性质。

实验一

观察固体表面

实验二

向固体表面滴加稀盐酸

实验三

振荡3个塑料瓶

(1)实验一的结论是      
(2)实验二的目的是      
(3)实验三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八、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某小组对“化学红绿灯”实验感兴趣,进行以下实验,探究温度和靛蓝胭脂红溶液浓度对变色所需时间的影响。

(查阅资料)靛蓝胭脂红是一种指示剂;向靛蓝胭脂红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液(绿色)中,加入葡萄糖,静置时靛蓝胭脂红与葡萄糖逐步反应,而产物在振荡时又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再逐步转化成靛蓝胭脂红。颜色变化可循环多次,过程如下:

(进行实验)

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表中试剂,充分混合后,溶液为绿色。静置,观察并记录。

实验序号

0.1%靛蓝胭脂红溶液体积

/ mL

2%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mL

18%葡萄糖溶液体积

/ mL

水体积

/ mL

温度/℃

变色时间/s

绿→红

红→黄

合计

①   

10

70

10

10

20

178

81

259

②   

10

70

10

10

40

22

21

43

③   

10

70

10

10

60

6

5

11

④   

20

70

10

0

40

21

27

48

⑤   

5

70

10

x

40

25

5

30

注:所用溶液的密度均按1 g/mL计。

(解释与结论)

(1)靛蓝胭脂红的化学式为C16H8N2Na2O8S2 , 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2)实验⑤中,x =      mL。
(3)实验①②③的结论是      
(4)能证明靛蓝胭脂红溶液浓度对变色所需时间有影响的实验是      (填序号)。
(5)(反思与评价)

上述实验循环多次后,当葡萄糖完全反应后,再经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最终为      

(6)除上述实验探究的因素外,还可能有的影响因素是      (写出一条即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京市通州区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