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 中国古代称毛发黄而未黑的孩童为“黄发”,又常用“垂髫”来指代老人。 C . 《春》《济南的冬天》《天上的街市》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和郭沫若。 D . 契诃夫是俄国作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二、句子默写(共1小题)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悠哉悠哉,      。(《诗经·关雎》)
(2)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3)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俗子胸襟谁识我?      。(秋瑾《满江红》)
(5)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
(6)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7)      ,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9)富贵不能淫,            。(《孟子》)
(10)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运用比喻表达忠贞报国之心的诗句是:            

三、字词书写(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有一种瓷器,以一抹①(A.qiān  B.xiān)尘不染的素白惊艳了世界,为世人争相推chòng②(A.崇  B.祟)收藏,它就是德化白瓷。福建德化瓷器品质高贵,器型丰富。白瓷雕像以陶瓷之脆性,表现衣褶之(甲)(A.柔软  B.柔嫩);以陶瓷之剔透,表现肌肤之温润。釉色滋润莹白,形象(乙)(A.栩栩如生  B.炉火纯青)。随着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使德化白瓷名扬海内外。

(1)为文中①处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②      

(2)为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只填序号。

      ;乙      

(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随着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使德化白瓷名扬海内外。

四、诗歌鉴赏(共1小题)

1、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词作的上片描述出猎情况,下片抒发情感,语言风格粗犷、豪放。 B . 词作以“狂”字开篇,奠定作品感情基调,展现词人的不羁姿态。 C . “千骑卷平冈”描绘了一副千骑奔驰腾空越野的恢弘壮阔的画面。 D . 下片引用冯唐获罪遭遣的典故,表达了人生易老壮志未酬的感慨。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石门阎正衡,字季蓉,少喜读书,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读之数月,皆能记。同里某翁家有《史记》,请借不许,请就其家读之又不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 , 乃许之。正衡朝食薪携笔札往读之,且读且写,数月乃毕。苦下县寡陋,复游学长沙,好事者闻其名而访之,皆谢不见。正衡喜抄书,九经、三史、老、庄、墨子、杜诗等莫不手抄。为文章峭劲雄悍,略如半山老泉 , 然不多作。尝曰:“文以达理,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吾学未至,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

(节选自《清代名人轶事》)

【注】①半山老泉:“半山”“老泉”分别是王安石、苏洵的号。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媵人持沃灌      

②余则缊袍衣处其间      

③请借不      

④正衡朝食薪携笔札往读之      

(2)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 B . 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 C . 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 D . 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

(4)【甲】【乙】两文都表现人物的勤奋好学,但写法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江南的春天

陈荣力

    ①持续的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

    ②其实,人们对每个春天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记得第一次强烈感到春天扑面而来的,是四十余年前的那个三月。那时我上班途中要穿过一大片江南的田野。许是囿于匆忙,往日,对乡村的景致我多是熟视无睹。而那天早上当我一踏上穿越田野的土路时,一阵近乎沸腾的蛙鸣声如波涛一般向我卷来。咯咯咯,咕咕咕,咯咕咯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蛙鸣如暴雨骤落、万锅齐沸 , 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甚至每一缕目光和呼吸。虽然脚步近处蛙声稍淡,但未及抬步,身前身后早被密密匝匝的蛙声层层裹挟,迭迭淹没。清晨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那铺天盖地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软软沉浮。

    ③阳光、蛙鸣、绿毯……春天第一次在我十八岁的生命里烙下华美的印记,定格成湿漉漉的底片。而那铺天盖地的蛙鸣声,如春天的歌唱和宣言,是如此的鲜亮、如此的蓬勃。声音——春天的声音,也成为我真切认知春天的第一个关键词。

    ④又一次为春天所震撼的是几年后的一个下午,我骑车到一个海涂农场送货。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起,经过二十多年肩挑车推,那时我老家已围起了近三十万亩的涂地。春种油菜,秋收棉花,堪称浙东的“北大仓”。那天当我吃力地将车蹬上海塘,不经意抬起头,我被深深地震慑了。那是一幅怎样宏伟、浩大的画卷啊!但见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尽头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掀起金色的骇浪了……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心脏剧跳,甚至都不会呼吸。

    ⑤都说江南的春天秀丽和精致,倘若你也看到过江南的田野上几万亩油菜花连天接云、大气怒放,那么我相信你肯定会为这种说法感到羞愧的。

    ⑥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第二个关键词,让我对江南春天的瑰丽和雄奇有了身心俱澄的敬仰和膜拜。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丽、完美的春天,不只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气象、物候的驱使加上人类的劳作,两者的和谐、互动、美美与共,才构筑成春天瑰丽雄奇的画图,而且永葆天人合一的生机和蓬勃。

    ⑦春天是缤纷烂漫的代名词。然而这缤纷烂漫,又何止是自然界万紫千红、美不胜收的春天的摄录和写真?三年前,映山红开满山岗,我到山区的一所小学看望“结对”几年的女孩。内向和不善言辞是那里孩子常有的特征。那天当我正要告别时,刚才还站在身边的女孩忽然不见了。老师让同学寻找未果,我只得怏怏离开。不料我刚走到校门口,女孩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追了上来。她递上一捧开得正旺的映山红,“我刚到后山上采来的,送给叔叔。”她一脸通红,就像做了一件错事。刹那间,我的眼眶有点潮湿。一路上我特别小心地着那捧映山红,因为我知道——每个春天都各不相同,但我捧着的分明就是最美的春光

    ⑧此刻,久违的太阳正洒下一地金光,窗外的紫薇也绽起浅浅的嫩芽。虽然持续阴雨让江南的春天有点姗姗来迟,但我相信你已看见江南的春天了,说不定你看到的这个春天,还会带来更多的惊喜呢!

(选自《人民日报》2019.3.27,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A . 文中描写细腻,语言优美,那风景、那人物无不洋溢着动人的光彩。 B . 第⑤段“感到羞愧”的原因是人们沉醉于秀丽而精致的江南的春天。 C . 第⑦段划线词“捧”写出动作之小心,表现“我”对映山红的珍视。 D . 文章以赞美江南的春天作为线索,思路很清晰,抒情色彩十分浓厚。
(2)文章叙写了“我”三次感知春天的经历,请简要概括。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咯咯咯,咕咕咕,咯咕咯咕……正是仲春稻秧鹅黄半绿的时机,那蛙鸣如暴雨骤落、万锅齐沸 , 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截沟渠、每一滩泥洼,甚至每一缕目光和呼吸。

①赏析画线句子。

②赏析划线词语。

(4)第④段画线句写“我”的感受,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5)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自己捧着的就是“最美的春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

盛玉雷

    ①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哇”“超赞”的简单感叹。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②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比如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③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网络语言,习惯运用固定的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④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⑤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⑥事实上,身处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嚼字”。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更进一步说,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对待生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印。

(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1)
A . 第①段将生活中人们面对烂漫春光时不同的情感态度进行对比,引出文章的话题。 B . 第②段“百花齐放”原指各种花同时开放,这里比喻各种形式和风格的语言实践。 C . 据调查,超七成受访者拒绝使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不会引用、创作诗句。 D . “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及诗词的古音讨论,对善用语言、善待文化没有意义。
(2)作者怎样看待网络语言风靡这一现象?请简要概括。
(3)文章认为应如何“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请简要概括。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目前,我国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和焚烧两种。简单填埋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水体及大气污染。而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可燃物,所含热值较高。如果有效地利用垃圾发电,每年可为我国节约煤炭5000~6000万吨,其资源效益表现良好。今年初,为破解“垃圾围城”的现实困局,多地掀起新一轮规划建设垃圾焚烧厂的“热潮”。

材料二:“十三五”规划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一览表(部分省市)

地区

2015年

2020年

处理设施规模(万吨/日)

所占比例(%)

处理设施规模(万吨/日)

所占比例(%)

填埋

焚烧

其它

填埋

焚烧

其它

填埋

焚烧

其它

填埋

焚烧

其它

全国

50.15

23.52

2.16

66

31

3

47.71

59.14

3.64

43

54

3

福建

0.94

1.36

0.02

40

59

1

0.89

2.25

0

28

72

0

浙江

2.02

3.05

0.05

39

60

1

1.74

4.74

0.15

26

72

2

山西

1.76

0.54

0.05

75

23

2

1.98

1.14

0.05

62

36

2

内蒙古

1.74

0.14

0.02

92

7

1

2.06

0.71

0.04

73

25

2

材料三:有专家表示,由于各地预估的垃圾产生量存在一定的超前性,随着未来垃圾分类利用、减量化等政策举措的影响,未来小城市垃圾处理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中小城市建设垃圾焚烧厂有其现实合理性,但也不能够一拥而上”。目前我国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普遍较为薄弱,导致垃圾含水率较高,且因为混入较多不可燃的杂质,大大增加了垃圾焚烧的难度,每吨垃圾燃烧产生的热值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5~1/6。另外,垃圾焚烧发电模式普遍存在着技术创新的短板问题,在涉及技术研发、运用等关键环节的体制建设方面,垃圾焚烧处理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改进空间,“这不是多建几个垃圾焚烧厂就能够解决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北极星环保网)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1)
A . 目前我国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以卫生填埋和焚烧这两种方式为主的。 B . 在各地的规划中,预估的垃圾产生量通常要大于现实的垃圾产生量。 C . 全国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为垃圾含水率高。 D . 在我国垃圾焚烧处理模式的发展前景方面,专家们的态度比较悲观。
(2)“十三五”规划中我国垃圾处理方式将发生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怎样解决垃圾焚烧面临的问题?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七、名著阅读(共2小题)

1、判断正误。
(1)鲁滨逊的父亲指望儿子学法律,他规劝一心想去航海的鲁滨逊不要出海冒险,否则就会陷入悔恨和求告无门的绝望。(《鲁滨逊漂流记》) (1)
A . 正确 B . 错误
(2)悟空在瑶池大闹蟠桃会,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回花果山,又打退了奉命前来捉拿他的二郎神及众天神。(《西游记》) (2)
A . 正确 B . 错误
(3)在桑菲尔德庄园里,简•爱半夜听见梅森先生凄厉的尖叫声,急匆匆赶去帮忙,却遭到罗切斯特先生的断然拒绝。(《简・爱》) (3)
A . 正确 B . 错误
2、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卢俊义道:“若是免的此难,当以厚报。”吴用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灵处。”卢俊义叫取笔砚来,便去白粉壁上写。(《水浒传》)

吴用为什么让卢俊义将“四句卦歌”写在墙上?请简述。

八、命题作文(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冬天降临了,我们才想起采摘果实,可已经错过收获的季节;比赛结束了,我们才匆匆而来,可已经错过挑战的机会……我们曾在错过中懊悔莫及、感慨万千,也曾在错过中得到砥砺,学会成长。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错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福建省漳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