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6小题)

1、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 B . 氧气 C . 氩气 D . 氯化钠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电解水时,负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 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 . 在米饭上滴加碘水,呈现蓝色 D . 铜片投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3、下图是粗略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含量的部分操作,其中对应操作不规范的是(   )

A . 甲:称量    B . 乙:溶解    C . 丙:过滤    D . 丁:蒸发
4、人体缺少钙元素易患的疾病是(   )
A . 骨质疏松    B . 贫血    C . 甲状腺疾病    D . 侏儒症
5、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 无水酒精洗手机屏幕 B . 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迹 C . 清水洗涤衣服上的食盐 D . 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
6、某有机物64g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经测定生成44g二氧化碳、28g一氧化碳和72g水,则该有机物的化学式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 . CH3OH B . C2H2 C . C2H5OH D . CH4
7、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 . 用碘水检验土豆中是否含淀粉 B . 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蚕丝 C .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 D . 用湿润的pH试纸测某溶液的pH
8、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连线前后关系错误的是()
A . 发展太阳能﹣开发清洁能源 B . 回收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C . 过量排放CO2﹣形成酸雨 D . 限制生产含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9、有一种叫做“压电陶瓷”的电子元件,当对它挤压或拉伸时,它的两端就会形成一定的电压,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在煤气灶的点火开关中已经使用到了这种高科技的陶瓷材料,只要用旋钮给压电陶瓷片施加压力,压电陶瓷片就会产生10kV~20kV的高压,形成火花放电,从而点燃可燃气体.则这种“压电陶瓷”属于()
A . 金属材料 B . 有机合成材料 C . 无机非金属材料 D . 超导材料
10、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A . NaCl固体 B . NaOH溶液 C . 蔗糖溶液 D . 酒精溶液
11、在太空舱里,为了保持舱内的CO2气体含量相对稳定,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 , NiFe2O4中铁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A . +5 B . +2 C . +4 D . +3
12、下列关于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实验室常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B . 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 C . 工业上用化学方法来制取氧气 D . 含氧的化合物可能不是氧化物
1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 .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 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 .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14、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药品之一,其主要制作原料是八角茴香中的莽草酸(C7H10O5).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莽草酸的含碳质量分数约为48.28% B . 莽草酸由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 C . 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克 D . 莽草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10:5
15、某反应前后微观示意图如图。“●”和“〇”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说法错误的是()

A .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B . 生成物是氧化物 C . 属于化合反应 D . 共有三种分子
16、下列是小强同学对有关知识的总结,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生活中的化学

①新装修屋内主要污染物﹣﹣甲醛

②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CO2

③煤气中毒的原因﹣﹣CO

B物质的结构

①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②金刚石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③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

C化学中的守恒思想

①加水稀释前后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

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

③参与反应物质总质量等于生成物总质量

D物质的俗称

①Na2CO3:小苏打

②C2H5OH:酒精

③CaO:熟石灰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多选题 (共3小题)

1、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3.0gNa2CO3粉末,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0gNaCl粉末,按图1、2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中加入的粉末是Na2CO3 B . 0℃时,甲中溶液一定不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 C . Na2CO3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a2CO3 D . 30℃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
2、现有烧杯、试管、量筒、铁架台(带铁夹)、托盘天平、酒精灯、集气瓶、滤纸、玻璃片、水槽、带导管的橡皮塞、玻璃棒,用这些仪器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 . 制取氧气 B . 制取二氧化碳 C . 过滤 D .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3、向一定量的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5.6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14g。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银 B .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 C .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没有铁 D . 滤出的固体中含有铜6.4g

三、填空题 (共2小题)

1、食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获取食盐的途径有多种。
(1)开采岩盐。地下盐层含氯化钠、硫酸钠等物质,构成硫酸钠的阴离子是      (填符号)。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应选用的试剂是      (填化学式)溶液。
(2)熬制井盐。用井中产生的天然气作为燃料熬制井盐。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海水晒盐。某地海水中主要物质的含量见表。 该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配制某氯化钠溶液需85mL 水,应选用量筒的规格为      mL。

物质

每 100g 海水所含质量(g)

96.5

氯化钠

2.7

硫酸钠

0.2

……

……

(4)松花蛋的制作过程也需用氯化钠,还有生石灰、纯碱等,制作料泥时将上述原料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即可。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该料泥是      物,料泥中的“纯碱”是      (填物质的名称) 的俗称;原料中可以做干燥剂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它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该反应过程      热量(填“放出”或“吸收”)。
2、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请你用所学化学知识关注同学们的营养问题:某山区学校食堂午餐的食谱如下:米饭、油炸糕、炖土豆、炒白菜、萝卜汤
(1)以上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主要有糖类、      、油脂、无机盐和水.
(2)为了保存易坏的食物要用到食品保鲜膜.2005年国家质监局发布公告:禁止生产或进口有害的DEHA(C22H42O4)增塑剂的PVC食品保鲜膜.市场上保鲜膜的种类较多,要保证食品安全,必须注意识别.DEHA由      种元素组成,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      .DEHA是一种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使用不当易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塑料保鲜膜不宜包装热的油炸食品,因为高温时保鲜膜中增塑剂分子更容易从保鲜膜进入食品中.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四、科学探究题 (共2小题)

1、全世界每年因生锈而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1/4.某同学想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他将干净的铁钉分别同时放入A、B、C三支试管中进行探究。
(1)(设计实验)请你帮助该同学完成下列实验设计的内容:

编号

操作方法

实验目的

A

在干燥的试管中放入铁钉,并放入少量氯

化钙做干燥剂

探究铁在      铁的生锈情况

B

放入铁钉,注入蒸馏水浸没铁钉,并用植

物油液封

探究铁在      铁的生锈情况

C

      

探究铁在有氧气和水同时存在时的生锈情况

(实验结论)一周后,编号为      的试管中的铁钉最易生锈。

(2)(扩展延伸)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

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查阅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且不切开的苹果没有此现象,所以苹果“生锈”与猜想①无关。

在②﹣④猜想中,你认为猜想      最不合理,理由是      

(3)(实践应用)

①用相同材料制作,经过相同防锈处理的铁栏杆,安装在沿海比安装在内陆更易生锈,其主要原因是      

②有时候铁制品腐蚀不一定是因为锈蚀而引起的,如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含硫酸铜溶液)就很容易被腐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近年各大体坛赛事报道频繁出现一个名词“嗅盐”。某校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嗅盐”展开了系列探究:

(查阅资料)①嗅盐,是一种由碳酸铵和香料配制而成的药品,给人闻后有刺激作用;

②嗅闻原理是碳酸铵晶体产生的氨气对人体有刺激作用,过量嗅闻不利健康;

③碳酸铵[(NH42CO3]晶体受热易分解,产生NH3、H2O、CO2

(定性初探)验证“嗅盐”的化学性质

(1)甲同学进行了NH4+的验证实验:取适量嗅盐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在试管口放一张      ,观察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请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同学进行了CO32的验证实验:取适量嗅盐于试管中,再加入稀硫酸,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后观察到了预期的现象。
(3)(定量再探)测定“嗅盐”中碳酸铵(NH4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Ⅰ:取样品6.0克,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测量C装置在反应前后增加的质量即为产生NH4+的质量:

图1

图2

图3

装置B的作用      ,装置C中普通漏斗的作用是      ,图2装置中不能与其起到相似作用的是      

(4)小组同学经讨论后,均认为用该套装置测量会导致碳酸铵的质量分数偏小,原因是      
(5)方案Ⅱ:取样品6.0克,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利用F装置测量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

请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 D 中橡胶管除平衡压强,便于液体顺利滴下外,还有      的作用。

(6)该方案实验结束后,会有气体残留,不能完全进入量气管中,      (填“需要”或“不需要”)通入N2将其 中残留的气体排入量气管中,阐述你的理由      
(7)实验测得量气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为 558mL,该方案所测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为      。(已知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约为1.97g/L)。(请写出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1%)
(8)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下列因素会导致所测嗅盐中碳酸铵的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填字母)

a.反应前量气管液面在0刻度处以下

b.实验结束后,调节两端液面相平读数

c.反应结束后未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就开始读数

d.反应前正确读取量气管中液体体积,反应后仰视读数

五、流程题 (共1小题)

1、工业上以半水煤气(主要成分是 N2、H2、CO、CO2和H2O)、食盐等为原料制取纯 碱的流程如图 1:

图1

图2

(1)反应Ⅰ是在使用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半水煤气主要成分间发生反应,实现了CO转化,化学方程式是      
(2)将反应Ⅱ生成的 NH3和操作Ⅰ分离出的CO2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即可得 NaHCO3固体,下列两种操作,你觉得更为合理的是      

a.先通NH3再通入CO2       b.先通CO2再通入NH3

(3)操作Ⅱ的名称是      ,实验室进行该项操作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普通漏斗、烧杯和      ,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作用是      
(4)反应Ⅲ的成功实现说明该实验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      (填“>”“<”或“=”)NH4Cl的溶解度。
(5)纯碱用途广泛。工业上可用废碱渣(主要成分Na2CO3)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SO2 , 制备无水Na2SO3 , 达到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的目的。反应过 程中溶液组成变化如图2所示。

①吸收初期(图2中A点以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不断通入SO2 , 最终产物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