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密山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海伦·凯勒《再塑生命》 ) B . 反动派挑拨离间 , 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 C .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雨果《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D . 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粱墨绿色的叶鞘里。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不知不觉地走过去,闪电一般捏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哀啼,也不理睬。(程海《三颗枸杞豆》)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高速铁路具有服务大众,紧贴民生的特点。 B . 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C . “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 700 万单左右。 D .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我市 PM2.5 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二、新添加的题型(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解释词语。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②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骄: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3)请你从(甲)(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三、字词书写(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花开易落,人生易老,珍惜时间,方成大器。攀登书山,颓唐者彷徨,软弱者怯步,唯有勇者能凌绝顶。春寒料峭,未知的种子已然蒙发;夏雷阵阵,催促我快步跋涉;秋菊摇曳,学识已如硕果盈枝;冬雪皑皑,炉火旁的阅读依然毫无倦怠。求知报国,不折不挠。

(1)请将下面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求知报国,不折不挠。

(2)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唐(    )    料(    )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改为                改为      

四、句子默写(共1小题)

1、古诗文默写。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2)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温庭筠《望江南》)
(3)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4)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现作者统一南北,抒发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5)请你写出带“春”字的连续的两句古诗:            

五、名著阅读(共1小题)

1、走近名著。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边的问题。

    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

(1)该选段表现的故事情节是      ,林冲杀死陆谦是因为      
(2)该选段鲜明地表现了《水浒传》怎样的主旨?

六、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1、“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振华中学八年(1)班开展了“保护黑土地,振兴北大仓”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曾经的黑土地能攥出“油”,现在连水都攥不出来,黑土地退化现象十分严重,为了保护好黑土地,班级开展了写宣传标语活动,你也写一则吧。
(2)班级定于 6 月 25 日 14 点在班级开展关于如何保护好黑土地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邀请校长来参加这次活动,你会怎样说?
(3)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班级成立了调查小组,赴邻近的“黑土地保护示范区” 进行调查。请你完善下面调查方案的内容。

调查目的:

调查内容:

调查方式:

(4)为了保护好黑土地,请你提出两条有效的建议。

七、诗歌鉴赏(共1小题)

1、古诗赏析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1、阅读《卖栗子的老王》,回答各题。

卖栗子的老王

许思雨

    小镇不大,一条笔直的街道,挤着各路生意人,老王的店也在其中。老王卖栗子,他一人负责炒,收了个小徒弟替他卖,生意十分红火。

    老王的手艺好,方圆几十里都知道镇上有个卖栗子的老王。后来老王竟被传称为“栗子王”。

    老王也知道自己炒的栗子好吃,这手艺可是他琢磨大半辈子才得来的秘招,旁人都不晓得。要说能有啥名堂,说到底还不就是个吃物,只是老王的栗子炒熟后,任意挑出一个,那顶端都有五道裂纹,不长不短,状似梅花,令人惊奇!

    生意人相聚,三句话不离本行,总要谈收入的多少。大家都知道老王的生意好,进项多。据那小徒弟透露,老王的店两天就能卖出一卡车的栗子。那些运卸栗子的人也说,老王的店后面连着一个大大的院子,可以装好几大车的栗子。于是,生意人便估摸老王的收入,少说一年也有三四万元吧!这可是笔不小的收入。按理说,老王的日子应当是过得滋滋润润的,可是老王的光景比一般人还要差。

    小镇上的人有喝下午茶的习惯,也是休息休息的意思。三两个人聚在一起,或是一碗三鲜面,或是一笼肉包子,再次一些也是各式小点心,这是习俗。老王每日下午也来,只是他的下午茶比较简单,吃烧饼,他与徒弟每人一块,天天如此。烧饼店就在老王的店的旁边,也方便,当然主要是便宜。

    而且,生活中每遇婚丧嫁娶,大家都随份子,但老王不。逢年过节,大家都祭祖买花烧纸钱,但老王不。

    老王的店门上贴着“僧道无缘”,于是,连化缘的僧道都难以登门了。

    于是,生意人间又多了一项话题:老王抠门,这似乎给他们的谈话增添了很多的乐趣。

    一天,老王的店里来了几个年轻人。他们戴着眼镜,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倒是老王显得有些局促,口里不停地说着:“是你们呀!真好!”

    镇上的人纷纷来看热闹,左右打听着。那烧饼店的老板直接拉住几个年轻人中的一个,问他们是谁,来干什么。

    那年轻人笑了笑说:“我们是王大爷资助的贫困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王大爷一直资助我们读书,从未间断。如今我们大学毕业了,想来看看他老人家,也想报答他老人家。”

    众人听到这话后瞠目结舌。

    几天后,老王资助的那些学生中的两位来到小镇,做了镇上的小学老师,其中就有那位被烧饼店老板拉住的年轻人。他第一次站上讲台,颇有些激动,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人性的光辉”,再转过身来时,眼中竟有了泪光。

    这一切,老王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了恐怕也认为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老王依旧炒栗子、吃烧饼,依旧不顾人情,僧道无缘。

    (《意林》2017年6期)

(1)老王为什么会被人传称为“栗子王”?
(2)老王的哪些表现,让别人觉得他的光景比一般人还要差?
(3)“他们戴着眼镜,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如果把外貌描写的这句话删掉可否,为什么?
(4)“众人听到这话后瞠目结舌”,透过瞠目结舌这一神态描写,能读出当时众人有什么样的心理?
2、阅读《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回答各题。

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

    ①就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

    ②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资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至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③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在人均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流经中国一些人口稠密地区的淮河去年也断流了90天。从卫星拍摄的照片看,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目前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④但是,广大老百姓能感受到我们如此的窘境吗?没有。

    ⑤就生产用水来说,在宁夏的一些地方,每亩水稻一年大约需要浇2000多立方米水,一亩小麦要浇1200多立方米水。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在宁夏,每公斤大米耗水超过2吨。大水漫灌如果真的对庄稼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

    ⑥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⑦觉醒吧,国人!如果这种用水状况还持续下去,那么我国水资源枯竭那一天必会来临!

(1)阅读第③段,概括出题目中“贫穷”的依据。
(2)第③段“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中加点词“将”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面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你有哪些合理的建议?
3、阅读《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一文,完成后面题目。

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

    ⑥记诵、朗读毕竟是手段,古代读书,更重获得学养。诵诗读书以广学问增修养,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朱光潜先生继承了古代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⑦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

(选文有改动)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⑥段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4)古人读书重记诵、朗读,作为现代中学生,你有哪些好的读书习惯或读书方法,请联系实际分享给大家。

九、命题作文(共1小题)

1、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

    请以“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题二: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文题二:

    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报答:既有子女对父母的,学生对老师的,受益人对恩人的;也有游子对故乡的,赤子对祖国的;还有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彼此的……

请以“报答”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字数在 600 字以上。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黑龙江省密山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