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9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把重为20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若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拉力及动滑轮重力的大小分别是( )
A . 10N 8N
B . 12N 4N
C . 16N 8N
D . 6N 4N
2、如图所示,小丽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 , 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 , 机械效率为η2 , 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 )
A . W1 = W2 η1 = η2
B . W1 = W2 η1 < η2
C . W1 < W2 η1 > η2
D . W1 > W2 η1 < η2
3、用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力拉同一物体,两力所做的功W与在这两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的关系图象如图,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
A . F甲>F乙
B . F甲<F乙
C . F甲=F乙
D .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如图所示的器具,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 .
托盘天平
B .
独轮车
C .
筷子
D .
笤帚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杠杆静止不动时,才能称为杠杆平衡
B . 杠杆匀速转动,也可以称为杠杆平衡
C . 杠杆平衡时,支点必须在杠杆的中间
D . 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才能称为杠杆平衡
6、以下现象中力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 用力将铅球掷出
B . 将一桶水提上楼
C . 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滚动
D . 骑自行车上学校
7、使用滑轮或滑轮组肯定做不到的是( )
A . 既省力又改变用力的方向
B . 既省力又省距离
C . 省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
D . 不省力,但改变用力的方向
8、学习了功率知识后,几位同学想比一比谁的功率大,以下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
A . 控制爬楼时间相同,通过控制负重(背沙袋)使总重相同,爬楼高度大的功率大
B . 控制爬楼高度相同,测出各自体重,测出各自爬楼时间,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C . 控制爬楼高度相同,比较爬楼时间,就可以比较功率大小
D . 测出各自体重,爬楼时间和爬楼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9、小梦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先在杠杆两侧挂钩码进行实验探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图所示。他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 )
A . 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
B . 便于提供不同方向的拉力
C . 便于正确认识力臂
D . 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10、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匀速水平飞行的战斗机加油,两架飞机在加油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对静止,那么加油机在此过程中( )
A . 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B . 动能减少,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C . 动能增加,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D . 动能增加,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在斜面上将一个重600N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400N,拉动的距离s=4.5m,提升高度h=1.8m,所用时间t=30s。则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 W,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2、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 杠杆,动滑轮实质上是动力臂是阻力臂 的杠杆,所以使用它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 。
3、钓鱼时,钓鱼竿可看成一根杠杆,如图,它是一个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其支点位于图中的 点.要使钓起鱼时省力一些,则钓鱼者两只手之间的距离应 一些。(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物理学中,常引入新的物理量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比如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引入速度;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需要引入 ,要比较做功的快慢,需要引入 。
5、刘佳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一袋胡萝卜,刘佳捡了一个最大的用细线系好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如图所示)。胡萝卜重为 N,如果在系线处将胡萝卜切成两段,则GA G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正常人的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为1.5W,那么在1h内,心脏做功 J,这些功将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匀速举高 m.(g=10N/kg)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如图,杠杆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1是力F1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F2的力臂L2和力F1 的示意图.
2、在图中用线代表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省力的滑轮组,要求人用力往下拉绳使重物升起.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使超市的购物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了15m所用的时间是0.5min,在此过程中求:
(1)小明做了多少功?
(2)他的功率是多大?
2、如图 所示,工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800 N的货物,所用的拉力F为500 N,货物匀速上升5 m.在此过程中,求:
(1)滑轮组做的有用功.
(2)工人拉力做的功.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五、实验题(共2小题)
1、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次数 | F1/N | L1/cm | F2/N | L2/cm |
1 | 1 | 10 | 2 | 5 |
2 | 2 | 10 | 1 | 20 |
3 | 2 | 15 | 3 | 10 |
(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调节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3)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4)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
(5)杠杆调节平衡后,小红在杠杆上的A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所示,为使杠杆重新平衡,应在B点挂 个钩码。
(6)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当乙图所示的杠杆平衡后,将A点和B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移动一格,杠杆 (选填“左侧下降”、“右侧下降”或“水平平衡”)
2、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
次数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 /m |
有用功 W有/J |
测力计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总功 W总/J |
机械效率η |
1 |
2 |
0.1 |
0.2 |
0.9 |
0.3 |
0.27 |
74.1% |
2 |
4 |
0.1 |
0.4 |
1.6 |
0.3 |
0.48 |
83.3% |
3 |
4 |
0.1 |
1.1 |
0.5 |
0.55 |
(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
(2)第3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是 。
(3)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