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二实验中学西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共10小题)

1、“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诗人认为“桥流”,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B . C . 河岸 D . 岸上的树
2、在欣赏国庆70周年《奋斗吧中华儿女》文艺晚会时,正在洗手的小红单凭声音就知道是张杰正在演唱,她分辨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 . 音调 B . 音色 C . 响度 D . 传播速度
3、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 . 凝固 B . 升华 C . 熔化 D . 凝华
4、下列实例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 禁止喧哗 B . 教室安装隔音玻璃窗 C . 小区内禁止鸣笛 D . 打雷时,用手捂住耳朵
5、如图所示是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它的含义是天气酷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下列哪个温度值以上?(   )

A . 0℃ B . 20℃ C . 40℃ D . 70℃
6、甲、乙两个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运动的速度之比是1:3,运动的时间之比是2:1,则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
A . 1:3 B . 3:2 C . 2:3 D . 6:1
7、如图是测量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8、物理课上,王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
A . 音色改变 B . 音调变高 C . 是老师的声带振动发出的 D . 后排同学听到的声音比前排听到的声音大
9、图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较快地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为113.7℃,酒精灯外焰温度约800℃)(   )

A . 浸入开水中 B .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 . 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 . 置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10、如图,是四个与声现象相关的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说明真空能传声 B . 图乙说明只有固体可以传声 C . 图丙可以探究音色与频率的关系 D . 图丁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共6小题)

1、把洗完的衣服展开晾在阳光下,并且挂在      处,这是为了加快水分的      
2、玻璃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冬天,湖水结冰时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3、手机铃响,提示有微信消息,这是利用声音传递        。用手机听音乐时,按压手机的侧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4、如图是我们伟大祖国建国七十周年大阅兵时的场景。整个方队步伐一致,战士们威武雄壮,口号声嘹亮。方队在行进的过程中,以其中某一个战士为参照物,与他相邻的战士是        的,嘹亮的口号声是通过      传到周围观众耳中的。

5、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白气”是水蒸气      形成的,其中      (选填“a”或”b”)处的“白气”较浓,判断的依据是       。

6、如图是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不应短于      min。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共2小题)

1、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0.1s以上,人耳才能区分开回声和原声。如果你面向一个高墙喊话,要听到回声,则你离高墙的距离至少应大于多少米?(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2、一条大桥的总长是6000m,小汽车在桥上行驶时的限速为80km/h。有一辆小汽车在桥上匀速行驶,完全通过此桥用时300s。
(1)求小汽车通过此桥的速度。
(2)通过计算判断,该小汽车是否超速?

四、综合题(第19题2分,第20题3分,第21、22题各4分,第23题7分,第24题8分,共28分)(共6小题)

1、2016年,古巴驻美外交官声称,在房间内遭到“声波武器”的袭扰,科学家发现这是某种蟋蟀发出的声波。如图所示为他们在房间内记录的声波和在野外记录的几种蟋蟀声波(橫坐标单位为0.1s),经对比,“声波武器”来自蟋蟀品种       。这种蟋蟀发出的声波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

2、如图是一支水银体温计,其读数是       ℃,该体温计      (选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读数。如果用酒精棉球擦拭这个体温计的玻璃泡,对其消毒,则体温计的示数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螺丝的长度是       cm。图乙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示数是       ℃。

4、小玲和小红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时,小玲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这时她应该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
(2)实验装置调整好后,小玲重新进行实验,她用停表正确测量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所用的时间t1=3s,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2s,则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s,平均速度是      m/s。
(3)实验中,小红想采用下述方法,测量小车从A点滑到C点的过程中,通过斜面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把小车自B点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所用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在运动过程中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你认为她测出的平均速度值要比真实值      (选填“大”或“小”)。
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1)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目的是:

①使该固体受热       ;②使该固体升温       ,便于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

(2)下表中记录了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分析数据可知:这种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6分钟,该物质是      态。停止吸热,该物质      (选填“会”或“不会”)继续熔化。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2

(3)如果实验中,该物质熔化的时间过短,不便于观察现象,请你为此提出改进方法:      
(4)如果在加热10分钟后,把试管从烧杯中取出,让试管中液体的温度慢慢降低,则当温度为       ℃时,该物质会发生凝固现象。
6、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应选用      (选填“酒精“或”煤油“)温度计来进行测量(酒精和煤油的沸点分别为78℃和140℃)
(2)实验中,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器材更合理。为了完成实验,除图中器材外,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3)加热过程中,水中气泡如图乙所示时,水      (选填“没有”或“正在”)沸腾。
(4)如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当时当地的气压        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5)请你利用上述实验结论分析下面的实例:

①在煮饺子时,往锅里加入一些冷水,锅内的水就停止了沸腾,这是因为       (选填“水的温度低于沸点”或“水停止了吸热”)。

②如右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水并用酒精灯持续加热(标准大气压下),在两个试管中分别盛有水和酒精,已知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则在对水加热的过程中,试管中的        会沸腾(选填“水”、“酒精”或“水和酒精都”)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二实验中学西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