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将适量的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和无色滤液,则关于滤出的固体和无色滤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镁 B .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镁 C .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 D .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2、人体中发生的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汗水的挥发 B . 蛋白质的水解 C . 葡萄糖的氧化 D . 油脂的消化吸收
3、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实施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 . 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 C . 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少 D . c点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少
4、如图是小凡用手势OK表示初中常见化学反应中生成水的不同方法,要求手指上的物质分别通过某种反应的基本类型直接生成水(如图中的H2O2、O2),则物质X一定不是下列物质中的(   )

A . H2 B . H2CO3 C . CH4 D . KOH
5、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原子的质子数为6 B .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C . 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D . 该原子的核外共有3个电子层
6、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   )

选项

共性

差异性

A

均由分子构成

分子的种类不同

B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元素的质量比不同

C

均能与水化合

化合时现象不同

D

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

A . A    B . B    C . C    D . D
7、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空气中稀有气体含量虽少,但却包含了氦;氖;氩、氪、氙等多种气体 B . 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不能与其它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 . 稀有气体不仅可作保护气,而且作为制冷剂制造低温环境 D . 稀有气体充入灯泡内,不仅能使灯泡经久耐用,而且还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8、爱国科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该方法是将CO2和NH3通入饱和的NaCl溶液中充分反应,其中的一步反应是NH4HCO3+NaCl==NaHCO3↓+NH4C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B . 该反应中四种物质都是盐 C . 反应后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NaHCO3    D . 反应后的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NaCl
9、测定人体内体液的pH,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一些体液的近似pH如下:下列液体中,碱性最强的是( )

液体

胃液

胰液

胆汁

血浆

pH

0.9﹣1.5

7.5﹣8.0

7.1﹣7.3

7.35﹣7.45

A . 胃液   B . 胰液   C . 胆汁   D . 血浆
10、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干冰、③水银、④不锈钢、⑤冰水混合物、⑥高锰酸钾、⑦液氧,分类错误的是( )
A . 混合物:①③④   B . 氧化物:②⑤   C . 单质:③⑦   D . 化合物:②⑤⑥
11、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A . 该反应后待测Q质量为12g B . 反应后生成15gZ C . 该化学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D . 该反应中Y与Q质量之比为1:1
1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      g乙,溶液达到饱和;

(2)t2℃时,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3)t1℃时,若要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4)若要从甲中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可用的方法是      

2、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磷元素      ;②5个溴原子      ;③3个二氧化氮分子      ;④钾离子      

3、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由上图可知,HCl与NaOH的反应实质是H+和OH-之间的反应,此反应可表示为:H++OH-=H2O。像这种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来表示反应的式子称为离子方程式。任何复分解反应都可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

(1)[练习] 按照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l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      

HNO3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      

(2)[归纳]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结合生成      的反应。
(3)[应用] 判断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H+、Cl-、CO32-

b、H+、Ba2+、Cl-、SO42-

c、Cu2+、Na+、NO3-、OH-

d、H+、K+、Cl-、SO42-

4、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下表表示元素 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      
(2)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多种,请写出化合价为十1价的氮的氧化物      (用化学式表示)
(3)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元素周期表还将逐渐完善。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形成了117号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      

三、推断题(共1小题)

1、图中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A、B、D含相同的阴离子,C、D、E、F含有同一种元素,C、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A、C之间的反应可用于检验铵态氮肥,B、E之间的反应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框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的化学式:      .
(2)写出C的一种用途: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C:      ;D→E:      

四、实验题(共1小题)

1、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      
(2)写出A装置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要制取氧气并测定体积,需将上述A,B,C装置进行组装,则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      (用导管口字母和“→”表示)。能用C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      .
(4)将产生的氧气分别通入D、E装置中,观察到D中的白磷燃烧,E中白磷不燃烧.这一事实说明可燃物燃烧必备的条件是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1)(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

猜想四: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理由是      .

(2)(实验探究)

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3)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的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如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在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13.6g中逐渐加入质量分数为7.3%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X的值是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三模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