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选项 | 物质(杂质) | 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 |
A | NaCl(泥沙) | 溶解,过滤,蒸发 |
B | CO2(水蒸气) | 气体通过装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
C | KCl溶液(K2CO3) |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CaO(CaCO3) | 高温加热 |





二、填空题(共2小题)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
溶解度/g |
氯化钠 |
35.8 |
36.0 |
36.3 |
36.6 |
碳酸钠 |
12.2 |
21.8 |
39.7 |
53.2 |
A 节约资源 B 避免滥用塑料袋 C 保护生态环境 D 提高生活水平
三、推断题(共2小题)
四、流程题(共1小题)
在上述流程中,通过操作a分离出固体Mg(OH)2 , 操作a的名称是 ,试剂C为: 。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五、综合题(共1小题)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化学方程式是: 。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气体从a端进入,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
同学们在探究铁的锈活动中,同时做了如图3的三组实验进行对比:
一段时间后,发现装置①有铁锈生成,装置②和装置③都没有观察到铁锈,三组实验对比可以探究铁的生锈要有 和 同时参加。
六、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资料信息)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2SO4 |
常温下溶液的pH |
7 |
13 |
11 |
7 |
(探究过程)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一:取适量废液M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无色酚酞变红色 |
有同学认为废液M中一定含有NaOH。请你对该结论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
步骤二:重新取适量废液M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废液M中一定含有 。判断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步骤三:再重新取适量废液M于试管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过量的 溶液,静置。 |
有白色沉淀 |
由步骤三、步骤四可知:废液M中一定有 。 |
步骤四:取步骤三中的上层清液,滴加过量的 溶液。 |
有白色沉淀 |
(实验反思)步骤三空中滴加的溶液一定要过量的原因是 。
七、计算题(共1小题)
次 数 |
1 |
2 |
3 |
4 |
5 |
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g |
20 |
20 |
20 |
20 |
20 |
生成沉淀的质量/g |
2.5 |
x |
7.5 |
10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