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我省淮南八公山的豆腐闻名遐迩。豆腐制作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下列关于豆腐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筛选豆子 B . 磨豆子 C . 烧豆浆 D . 压豆腐
2、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在行动。下列做法不属于防治大气污染措施的是(   )
A .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狠抓治污减污 B . 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 . 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煤的燃烧 D . 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3、我国研制出世界目前最薄钙钛矿二维材料。钙钛矿的主要化学组成为钛酸钙。如图是钙、钛、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0 B . 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C . 钙、钛、氧的质子数依次减小 D . 三种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能溶解任何物质 B .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C . 为了健康可多饮蒸馏水 D . 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5、下列实验操作或设计正确的是(   )
A . 塞紧橡皮塞 B . 吸取液体 C . 氧气验满 D . 摆放试管
6、工业上常用煤制备水煤气,其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B . 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C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D .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7、模型认知是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建立的模型正确的是(   )
A . 空气中物质的含量模型 B . 四个氧原子模型 C . 镁离子模型 D . 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8、最近科学家造出世界上最纯净的水。下列关于这种最纯净的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由一种新型分子构成 B . 它的分子之间没有间隔 C . 结冰后水分子不再运动 D . 自然界中没有纯净的水
9、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蔗糖放在水中逐渐消失

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

B

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的体积变小

C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

分子个数增多

D

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

分子间间隔不同

A . A B . B C . C D . D
10、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利用多功能传感器对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前后气体成分的变化进行测量,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相对湿度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蜡烛点燃前

48.4%

18.7%

0.058%

0

蜡烛熄灭后

71.6%

15.6%

3.643%

0.0182%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A . 蜡烛最终熄灭的原因是氧气耗尽 B . 蜡烛燃烧的过程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C . 蜡烛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D . 此过程中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共5小题)

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如图是某矿泉水的标签。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三个氯离子      ,”Ca2+”中数字“2”的含义是      
(2)该矿泉水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鉴别该饮用矿物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      ,生活中可用      方法使硬水软化。
(4)生产矿泉水时,对于水中的不溶性固体,可以通过      的方法去除。
2、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      
(2)高锰酸钾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3)将烧红的木炭伸入集气瓶中时,应      (填“缓慢”或“迅速”)伸入,效果更好。能说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的现象是      
(4)下图是收集氧气的过程,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用字母表示)。

集满氧气后的操作顺序是      (填写序号)。

①盖上玻璃片②正放在实验台上③取出集气瓶

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可利用空气制取氮肥,其简要流程如下:

(1)利用空气制取氮气和氧气是在低温下加压把空气转变成      态,然后蒸发,      先蒸发出来,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
(2)写出生成氨气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其反应类型是      
(3)写出氮气的另外一种用途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

(1)该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说明分子      

(2)【提出问题】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大烧杯内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导致产生上述现象。

猜想2:浓氨水中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      ,导致产生上述现象。

(3)【实验探究】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酚酞溶液,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取少量小烧杯中的氨水,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由上述实验探究可知猜想      (填“1”或“2”)是正确的。

(4)【实验拓展】模型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在A、B和C中,能比较A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填标号)。

(5)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6)从上述图中还可以得出分子的性质是       。
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矿泉水瓶取回浑浊的溪水水样,带到实验室里探究“水的净化”,请你一起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

【初步处理】同学们将水样放置一会儿观察到瓶底有一层泥浆,小明同学建议采取过滤的方法进行处理。

(1)组装过滤器时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      (填序号)。

(2)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
(3)小明正确组装好过滤器后,按右图进行如下过滤操作:

①将一瓶水样摇匀后,倒入烧杯中

②用玻璃棒在烧杯中多次搅拌后,立即沿玻璃棒转移到过滤器中

③当过滤器中液体略高于滤纸边缘,暂停加入液体

④为加快过滤,用玻璃棒在过滤器内搅拌

小明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有      (填序号,下同),小明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操作是      

(4)【分析与讨论】

在同学的帮助下,小明对实验进行改进,重新过滤后得到略带红色的澄清液体。如果要除去水的颜色,可利用      (填物质名称)除去。

(5)经过以上操作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水      (选填“是”或“不是”)纯净物,原因是       。
(6)附加分:若正确回答下列小题,将获得4分的奖励,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拓展】

提出问题:过滤操作中漏斗的下端为什么要紧靠烧杯内壁呢?

实验探究:过滤20mL氢氧化钙悬浊液,用右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1

2

3

不靠

不靠

不靠

1min

11

9.5

10.5

8.5

9.5

7.5

2min

16.5

14.5

15.5

14

15

13

3min

19

17.5

18.5

17.5

18

16.5

4min

19.5

18.5

19.5

19

19.5

19

5min

-

19.5

-

19.5

-

19.5

分析与结论:要比较过滤速度,除了测量相同时间得到的滤液体积外,还可以      ,漏斗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的原因是      

三、本大题共6分(共1小题)

1、小芳同学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定量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过程如下:

①测出广口瓶容积为250mL(已扣除瓶塞所占体积)。

……………………..

③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后,将燃烧匙中红磷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集气瓶中,并将导管伸入装有100mL水的量筒中。

④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等到水不再进入广口瓶时,从量筒中取出导管,记录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

⑤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为44mL。

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过程②       。
(2)红磷在瓶内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小芳同学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