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宏观事实 | 微观解释 | |
A | 蔗糖放在水中逐渐消失 | 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 |
B | 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 压强增大,分子的体积变小 |
C |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 | 分子个数增多 |
D | 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 | 分子间间隔不同 |
相对湿度 | 氧气含量 | 二氧化碳含量 | 一氧化碳含量 | |
蜡烛点燃前 | 48.4% | 18.7% | 0.058% | 0 |
蜡烛熄灭后 | 71.6% | 15.6% | 3.643% | 0.0182% |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共5小题)
集满氧气后的操作顺序是 (填写序号)。
①盖上玻璃片②正放在实验台上③取出集气瓶
此实验说明分子 。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大烧杯内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导致产生上述现象。
猜想2:浓氨水中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 ,导致产生上述现象。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取少量酚酞溶液,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② |
取少量小烧杯中的氨水,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 |
酚酞溶液变红 |
【实验结论】
由上述实验探究可知猜想 (填“1”或“2”)是正确的。
在A、B和C中,能比较A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填标号)。
【初步处理】同学们将水样放置一会儿观察到瓶底有一层泥浆,小明同学建议采取过滤的方法进行处理。
①将一瓶水样摇匀后,倒入烧杯中
②用玻璃棒在烧杯中多次搅拌后,立即沿玻璃棒转移到过滤器中
③当过滤器中液体略高于滤纸边缘,暂停加入液体
④为加快过滤,用玻璃棒在过滤器内搅拌
小明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有 (填序号,下同),小明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操作是 。
在同学的帮助下,小明对实验进行改进,重新过滤后得到略带红色的澄清液体。如果要除去水的颜色,可利用 (填物质名称)除去。
【实验拓展】
提出问题:过滤操作中漏斗的下端为什么要紧靠烧杯内壁呢?
实验探究:过滤20mL氢氧化钙悬浊液,用右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1 | 2 | 3 | ||||
靠 | 不靠 | 靠 | 不靠 | 靠 | 不靠 | |
1min | 11 | 9.5 | 10.5 | 8.5 | 9.5 | 7.5 |
2min | 16.5 | 14.5 | 15.5 | 14 | 15 | 13 |
3min | 19 | 17.5 | 18.5 | 17.5 | 18 | 16.5 |
4min | 19.5 | 18.5 | 19.5 | 19 | 19.5 | 19 |
5min | - | 19.5 | - | 19.5 | - | 19.5 |
分析与结论:要比较过滤速度,除了测量相同时间得到的滤液体积外,还可以 ,漏斗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的原因是 。
三、本大题共6分(共1小题)
实验过程如下:
①测出广口瓶容积为250mL(已扣除瓶塞所占体积)。
②……………………..
③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后,将燃烧匙中红磷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集气瓶中,并将导管伸入装有100mL水的量筒中。
④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等到水不再进入广口瓶时,从量筒中取出导管,记录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
⑤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为44mL。
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