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2018-2019年中考语文调研测试(二)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6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间,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情境】小区的楼道里总是有人抽烟,污染空气,污染环境,当你看到这样的现象时你想对这个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着语言这一通道,渺小的人可以走入广大的世界,________。语言丰富,则人生饱满;语言灵动,则人生优雅,我国古代很多文人之所以过着风雅的人生,就在于________。因此,那些传世的诗词曲赋,多数不是文人枯守书斋的结果,而是________时的即兴咏叹——这种风雅人生,至今还令许多人心向往之。
二、句子默写(共1小题)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卑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①俨然:
②要:
①便舍船,从口入。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四、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城,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的1/7000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塘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大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地面安装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没有污染,又可以“随身携带”。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的造福于人类。
(选文有改动)
①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
②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
大餐
阮红松
①今天,齐老板要请我吃大餐。
②齐老板是我们这个小城的千万富翁,按说和我一个教书匠是没啥关系的。但富人也有求穷人的时候,齐老板的儿子小豆子刚上初三,成绩很一般,为迎接中考,齐老板请我去当家教,给小豆子补习作文。
③昨天他在电话里说:“明天是您第一次上门,就在我家吃顿便饭吧。”
④送我出门时,妻子打趣说:“咱家八竿子也打不着一个富贵亲友,这次到有钱人家别嘴馋吃坏了肚子。”
⑤我哈哈一笑,“那是当然,咱虽不富裕,大鱼大肉也常吃。”
⑥话虽如此,心里还是难免有些期待,迎着明媚的阳光 , 我快步向齐家走去。到了齐老板家,主人将我迎进门,寒暄几句就上桌了。保姆端菜过来,我顶着一脸轻松的伪装,暗中却仔细打量着每一道菜:第一道菜是醋溜土豆丝,第二道菜是酱牛肉,第三道菜是萝卜炖火腿。
⑦齐老板问我是否饮酒,我表示一向滴酒不沾,但如果有果汁的话,倒是可以喝一点。齐老板愣了一下,笑着说:“饭前喝冷饮不大好,伤胃,咱们先喝汤,吃完饭再喝果汁吧。”
⑧保姆刚好端来一大碗紫菜鸡蛋汤,齐老板笑道:“菜齐了,请慢用。”
⑨千万富翁家的午餐,就只是这普通的三菜一汤吗?是故意消遣我吗?草草吃完,我再没兴趣喝果汁,踱到阳台上,正午的阳光格外刺眼,想起临行前妻子开的玩笑,心里憋闷,鼻子发酸。要不是齐老板给的补习费还算丰厚,我真想拂袖而去了。
⑩开始上课,我很快进入忘我状态,全情投入到“优秀语文教师”的角色中,滔滔不绝讲了近两小时,突然肚子“咕咕”抗议起来。
⑪小豆子惊讶地问:“周老师,您肚子饿了吗?”
⑫我讪笑一下,反问他:“你饿吗?”
⑬小豆子眨眨眼晴,“不饿呀。这么多菜,我吃得好饱。”
⑭“平时没有这么多菜?”我问。
⑮“嗯,平时没客人,我爸和我就俩菜。”
⑯我补习结束,齐老板让小豆子送我,塞给他五块钱。“爸,明天你就不用给我车钱了。我送周老师用三块钱,明天上学来回只要两块钱。”
⑰“不是四块吗?”
⑱“校门口那段路修好了,不用转车,两块钱就够。”
⑲回到家,儿子见我就嚷:“爸,我等你回家带我去吃大餐呢。妈妈说你兼职了,要请客!”
⑳夜里,躺在床上,我失眠了……
(选文有改动)
①第⑥段中“我顶着一脸轻松”、“暗中却仔细打量”,“我”是怎么想的?
②第⑥段中“心里憋闷,鼻子发酸”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①第⑮段小豆子的话能说明什么?
②第⑲段中儿子的话又能说明什么?
谦卑的人有福
鲍尔吉·原野
①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无论造物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而是生活中的种种奇迹——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健康成长——在表明,人的存在并不仅由人的力量完成,于是他们谦卑,伏在地上求得神的喜欢,使庄稼明年继续生长,让孩子们的孩子依然健康。
②如果不讨论被膜拜的一方,即神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所感动的,是先民对待周遭的姿态:虔诚、恭顺以及明智的位置选择,谦卑是一种姿态。
③如果认识到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非一霸,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的疆域中的距离,认识到气象蔼然是别人最喜欢的一张名片,那就会选择谦卑。
④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个人在时代、事业与家庭中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位置。聪明的人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坐下来,像观赏电影一样展开自己的人生,而另一些人,终生都在电影院里找位置,而无暇坐下来做应做的事情。无论在什么样的际遇里,你只要谦卑,生活的位置就会向你显示出来。
⑤谦卑是聪明睿智。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爱因斯坦正是发现了牛顿古典力学在特定情形下的谬误后,才开创了相对论。这一点,牛顿即使活着也不会惊讶,因为他从不为创立了足称不朽的定律而狂妄。所有称得上大师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谦卑。如果在乞巧面前不够谦卑,证明他是一个有钱人;如果在世界的壮美面前仍不谦卑,则证明他是愚人。
⑥谦卑是美,谄媚、奴颜、趋炎附势种种恶行与谦卑无关,谦是虚怀若谷所显示的平静,是洞悉人心之后的安然,是进退自如的从容,谦卑不是让你向势高一头的人畏缩。它是心智的清明,在天地大美面前豁然醒悟之后的喜悦。谦卑使人焕发出美,不光彬彬有礼,也不光以笑颜悦人,它是一个人在历经沧海之后才有的一种亲切,大善盈胸之际的一份宽厚,物欲淘净之余呈现的一颗赤子之心。这种姿态超凡脱俗,使人心仪不已。
⑦这就是谦卑的力量。
(选文有改动)
五、作文(共1小题)
(一)一边漫步人生,一边体会生活,捕捉感动你也感动他人的一点一滴,学会感思,学会珍惜。
请以“且行且珍惜”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二)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有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染布的,二儿子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儿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大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就会为二儿发愁,因为不能卖伞了,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
后来一位智者告诉她,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二儿子高兴,他可以卖伞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大儿子高兴,他可以晒布了。
这样一改变,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改变自己;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把事情做好;做人要乐观。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