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   )
A . 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 .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C .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2、某同学用量筒准确量取20 mL某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 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 )
A . 大于9 mL    B . 小于9 mL    C . 等于9 mL    D . 不能确定
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 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A .    B .    C .    D .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倾倒液体 C . 检查气密性 D . 给液体加热
5、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正确的分析是()


A . 反应结束时能生成(a﹣b)g氧气 B . 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 . 在反应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 . 在0~t2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不断增大
6、下列叙述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 . 氧气无色无味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 . 干冰易升华       食物腐败 C . 氮气难溶于水    轮胎爆炸    D . 食盐有咸味      食盐溶于水
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 . 空气中各成分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C .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 .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
8、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固体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 .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 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9、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有如下共同点:①都放热②都很剧烈③都需要物质与氧气接触④都发光⑤都属于化合反应⑥都属于氧化反应,下列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①③⑥    B . ④⑤⑥    C . ①②③    D . ②④⑥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5

A .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B . 过氧化氢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 .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 利用如图装置可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11、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 氨气+氯化氢→氯化铵 B . 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C . 硫化氢+氯气→二氧化硫+水 D . 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12、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 . 1滴水中大约有 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B . 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 . 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 .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13、下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片_x0020_100010

A .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C . 反应前后均为纯净物    D . 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
14、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 验 装 置

图片_x0020_376886578

硫在氧气中燃烧

图片_x0020_585099930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图片_x0020_2105242659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图片_x0020_457304740

排水法收集氢气 氢气难溶于水

解 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排水法收 集氢气,气体更纯.

A . A    B . B    C . C    D . D
15、化学反应之间、化学物质之间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表中X、Y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图片_x0020_867066624  

A

B

C

D

X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纯净物

物理变化

Y

氧化反应

分解反应

混合物

化学变化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用化学符号填空)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可以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其中      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是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空气成分中体积含量 的气体是            虽然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也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如填充探空气球等;空气中的      可以使放置在空气中酥能的饼干逐渐变软。
2、现有铜、铁丝、木炭、硫、镁带、蜡烛、红磷等,按下面的要求选择适当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写出一种红色固体加热的反应      
(2)写出一种淡黄色固体物质的燃烧反应      
(3)写出一种银白色固体物质的燃烧反应      
3、分类是学好化学的方法之一,现有下列物质:①水银   ②糖水  ③冰水混合物  ④氖气  ⑤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以后的剩余固体   ⑥澄清石灰水    ⑦液氧    ⑧铁粉;请按要求将序号填入横线上。
(1)属于纯净物的是      ,其中由原子构成的纯净物是      ,其中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是      
(2)属于混合物的是      

三、推断题(共1小题)

1、如图,已知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A、C两种物质常温下为液体,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表示一种物质能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试回答:

图片_x0020_100019

(1)写出D的符号      
(2)按要求写出符号表达式:

      

      

(3)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      

四、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小明同学利用不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图片_x0020_100020  

(1)小明先用图1中装置测定空气中氯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      ,实验结束后小明同学得出的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小于 ,导致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写1条)。
(2)完成实验后,小明想能否使用其它物质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并且查阅了相关资料如图2所示。下列物质中,请你判断不能用于代替红磷进行该实验的有________字母序号)。 (2)
A . 木炭     B . 铁丝        C . 镁条          D .
(3)小明又设计了图3装置测定空气中氯气的含量

(查阅资料)温度达到 时,白磷可以燃烧。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 ,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 ,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剧烈燃烧,放热;

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其原因是      .

③待白磷熄灭、雏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剩余气体的化学性质是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五、实验题(共3小题)

1、如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探究分子的运动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图片_x0020_297033552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2、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70580438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若用装置G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填“a”或“b”)通入,验满的方法是      ;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后发现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写1条)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__________) (3)
A . ①⑦③②⑤④⑥      B . ⑦②③①④⑤⑥ C . ⑤⑦③②①④⑥      D . ⑦③①②④⑥⑤
(4)常温下,实验室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液体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已知在常温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选择      来收集二氧化碳。
(5)装置B和C对比,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进行实验的优点是      
3、某兴趣小组对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图片_x0020_2116419073

编号

氯酸钾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 氧气所需时间/s

实验1

5

-

-

171

实验2

5

二氧化锰

0.5

49

实验3

5

氧化铁

0.5

58

实验4

5

氯化钾

0.5

154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      
(3)写出氯酸钾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4)由实验      和实验      对比可知,氯化钾      (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 氧气,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解释原因:      .
(5)若要证明氧化钾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和      不变。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