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道德与法治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8小题)

1、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不可忽视的经济效益。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空间技术正广泛运用于通信、医疗等行业,推动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由此可见(    )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③百年大计,科技为本          ④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果显著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2、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30年要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    )

①把创新作为一切工作中心

②全面推进创新教育

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④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3、2017年在中国环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这一年里,环保领城发生了太多的大事:从“臭氧污染治理”到“洋垃圾进口禁令”,从“各地环保警察”到“中央环保督查”从“全国土壤详查”到“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从“国家环保标准‘十三五’规划”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污染防治攻坚战”,从“美丽中国”的蓝图到“雾霾爽约”的蓝天。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    )

①树立保护环境也是保护、发展生产力的观念

②依法治理环境,关停所有污染工厂

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④贯彻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③④
4、阅读下边漫画,“共享快递盒”的应用(    )

①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节能环保,降低了快递成本及物耗

③操作麻烦,耗时费力,不利于快递业发展

④有利于增强环保意识,减少快递包装污染,建设美丽中国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5、生态环境部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份,中央环保督察组受理的37640件群众生态环境问题举报已基本办结,共责令整改28407家,立案处罚7375家,罚款7.1亿元;立案侦查543件,行政和刑事拘留610人;约谈3695人,问责6219人。环保督察组的做法( )

①是落实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需要

②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④是解决目前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方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6、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我们描绘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的蓝图,总投资2.68亿元的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也将于2020年底建成。对此,下列说法你不赞同的是(    )
A . 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 B .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C . 为企业划定红线,使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降 D . 表明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关系,要善待大自然
7、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人口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亿,占总人口的17.3%,预计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将达到3亿人。这告诉我们(    )

A . 要调整和完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B . 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C . 要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D .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8、阅读漫画《全面二孩》。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 说明人口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B . 说明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彻底解决 C . 说明我国不再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了 D . 说明计划生育已不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9、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度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如低保、养老、医疗、住房以及就业等,努力让广大劳动者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直接体现了“同时富裕、同步富裕”的原则

③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0、“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上述两则古语对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启示是(    )
A . 必须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B . 党和政府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C .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保障 D . 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
11、网络提速降费套路多、看病难“小事”不小、路政强行收费、高铁盒饭食品安全……民生问题无小事,带着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社会堵点、梗阻和瓶颈问题,9月中旬,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30个部门及单位进行实地督查。民生无小事,重视民生问题是因为(    )

①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②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③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

④解决了民生问题,就解决了我国的主要矛盾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2、改革开放40年,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40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领域民生工作,城乡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社会更加扎实地迈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党和政府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B . 民生问题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C . 解决民生问题,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 . 彻底解决民生问题,就要实现收入分配均等
13、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    )

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②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③自由平等、长治久安

④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4、“和谐社会是滚滚长江,做它的涓涓浪花吧;和谐社会是黄钟大吕,做它的美妙音符吧;和谐社会是鸿篇巨制,做它的一撇一捺吧;和谐社会是万丈高楼,做它的一砖一瓦吧。”这是在强调(    )
A .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准备充足的物质材料 B .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 C .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 D . 和谐社会建立在牺牲个人利益的基础上
15、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成都市召开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强调,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贫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③有利于使全体人民共享扶贫的成果

④有利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下列事件中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不相符的是(    )

①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活动

②学校的公共电话亭遭到恶意破坏

③有些养殖企业在饲料中非法添加禁药

④某市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①③
17、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是2018年的重要财政政策,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曹堂哲教授分析,“体现在支出上各项民生支出逐年增长,加大对‘三农’、创新驱动、生态环保、民生改善、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等领域的支持”。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需要(    )

①做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

②做到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③做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④做到把民生作为我国的中心工作

A . ①②③ B . 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8、2018年是乡村振兴开局之年,今年的春耕注定不一样,绿色兴农、科技兴农、质量兴农,构成了今年春耕的亮色。这(    )
A . 体现了国家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 B . 是实现人民群众各方面需求的最佳举措 C . 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D . 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19、我国自主研发的“海龙11000”无人有缆潜水器日前完成6000米级大深度试潜,最大潜深5630米,创下我国无人有缆潜水器深潜纪录;10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下水。“雪龙2”号将于2019年上半年交付使用。可见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动力之一。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为此我们应该(    )

①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降低研发投入,加大技术引进

③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优先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④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0、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叙述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研发投人不断加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网络、载人航天、电子商务、深海探测、量子通信等引领世界潮流,天宫、蛟龙、蓝鲸、天眼、悟空、墨子、C919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纷纷涌现。这些科技成就(    )

①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③标志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④说明我国总体科技水平遥遥领先世界各国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21、“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下列说法中,与这一古语寓意相符的是(    )

①国运的兴衰,系于教育

②教育能唤起人的潜力,使人智力均等

③教育发展了,国家必定强大,其他的不重要

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①④
22、之所以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是因为(    )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②教育是我国现阶段一切工作的中心

③教育会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教育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面性作用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2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讲话稿中前后一共43次提到教育。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②重视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才能在21世纪的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

③这说明我国的教育仍十分落后

④教育能直接推动经济发展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24、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船队成员——“向阳红18”科学考察船在国家海洋局深海基地靠港,圆满完成30天的共享航次任务。此次最大工作深度达到8213米,刷新了下潜深度的最新世界纪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 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领先于世界 B . 发展科技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C . 说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D . 科技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25、10月15日1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测试与试验评估,并与此前发射的卫星进行组网,适时提供服务。根据计划,后续还将发射两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和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年底将建成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参与国家提供服务。这说明(    )
A . 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B . 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世界各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结果 C . 我们需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 . 科技创新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基石
26、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B .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C . 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 D . 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B . 科技创新需要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C .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 D . 人才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了,培养人才还不如引进人才
28、2018年9月15日,我国以“一箭双星”方式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中国北斗已实现关键器部件、用户设备全面国产化。这体现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创新精神。下列诗句中还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
A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B .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C .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D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1、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全国政协第十三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强调,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委员们认为,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效缓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基础性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两孩政策效果明显,人口总量增长平稳,人口结构继续优化,人口素质稳步提升。同时也要看到,中国人口发展正在出现重大转折性变化,群众生育观念发生重大转变,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1)材料中提到的“新问题”,指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谈谈全面两孩政策的积极意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时强调,提高科技水平,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均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提升国民整体素养。现代国家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比拼的是综合实力,需要全方位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支撑,教育则是发展的根本,如果教育搞不好的话,就会成为无根之木,人才培养跟不上,导致创新乏力,难以支撑长久的发展。由此可见,国家竞争本质上就是教育竞争,我国教育基础薄弱,经过多年追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不小差距,需要坚定牢固信念,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育合格人才。

材料二:据云就业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企业进校提供职位数比往年有大幅度增长,进驻大学开宣讲会的企业数量也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各地通过降低落户门槛、就业送补贴、优惠租房买房、实习发津贴、应聘出路费以及扶助创业等政策,吸引大学毕业生到当地创业就业。相关专家认为,各地密集出炉的各种人才利好政策,以及今年秋招在高校提前进行,既是去年以来“抢人大战”的延续,也反映出人口红利正在被人才红利所取代。高校应注意其背后可能存在的短期人才结构性短缺因素,从而以更为扎实的办学态度,培养专兼结合的特色性、复合型人才。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重视什么战略的实施?
(2)重视人才培养有何现实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打算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绿化祖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人人出力,日积月累,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习总书记还强调,植树造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是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福祉的具体行动,我们既要着力美化环境,又要让人民群众舒适地生活在其中,同美好环境融为一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要用自己的努力造福子孙后代。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材料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201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塑战速决”,呼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对抗一次性塑料;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2018年环境日主题:“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旨在推动社会各界和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1)【认知】材料一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
(2)【明理】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要强调加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
(3)【践行】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少不了实际行动,作为中学生,你打算怎样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家园作贡献?

三、辨析题(共1小题)

1、背景材料: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10月23日上午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

据此,有同学认为:这说明了我国已经是科技强国,已经建成创新型国家。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个观点进行辨析。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