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共24小题)

1、“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段话反映的是(  )
A . 新航路的开辟 B . 亚历山大东征 C . 郑和下西洋 D . 文艺复兴运动
2、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把都江堰视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因为“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主持修建该工程的是(    )
A . B . 郑国 C . 李冰 D . 炎帝
3、漫画具有针砭时弊的社会批判功能,富含历史文化价值。如图漫画反映的是(   )

A .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 .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 “铁幕演说”的发表 D .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4、《墨子•亲士》中记载“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这反映墨子主张(   )
A . 兼相爱,交相利 B . 尚贤 C . 尚俭 D . 为政以德
5、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   )
A . 丞相 B . 御史大夫 C . 刺史 D . 三司使
6、儒学开始取得独尊地位成为正统思想与下列哪两个人物密切相关(   )
A . 鲁昭公和孔仲尼 B . 嬴政和韩非子 C . 汉武帝和董仲舒 D . 朱熹和王阳明
7、史载:鸦片战争后“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百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外商在中国投资建厂 B . 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 . 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D .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8、梁启超说:“吾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与文中所涉及内容相关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9、如图是孙中山的题词。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领导五四运动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完成北伐战争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③④
10、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的政治觉悟”。这一观点(   )
A . 成为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B . 说明国人思想解放的必要性 C . 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相同 D . 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1、如图宣传画中的游行队伍中打着“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还我青岛”等标语,其反映的史事是(   )

A . 洋务运动 B . 公车上书 C . 武昌起义 D . 五四运动
12、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这表明日本早已在中国驻扎军队。使日本取得在京津地区长驻军队特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13、张謇41岁才状元及第,金榜题名中进士,可谓“大器晚成”。甲午战争失败后,他却辞官创办了大生纱厂,该厂属于(   )
A . 洋务企业 B . 外商企业 C .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 .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14、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正式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下列如图旅游景点能见证这一史实的是(   )
A . 革命圣地井冈山 B . 陕北延安窑洞 C . 遵义会议旧址 D . 河北平山西柏坡
15、英国金融时报载:“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催生2001年创业高潮的动因是(   )
A . 扩大企业自主权 B .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C . 加入了世贸组织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16、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政治制度是(   )
A . 地方自治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7、“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以及祖国强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力保障。下列实践中首次成功运用该构想的是(   )
A . 1979年元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 . 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C . 1997年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 . 1999年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8、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迎来了又一次建交高潮。下列事件对建交高潮有直接推动作用的是(   )
A . 田中角荣访华 B . 万隆会议 C . 尼克松访华 D . 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发展到顶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成为显著特征。这一特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所有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 B . 抽签选举,轮番执政 C . 按财产多寡划分等级 D . 享受“观剧津贴
20、以明确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利,约束国王行为,保证议会自由的法律是(   )
A . 英国1689《权利法案》 B . 美国《1787年宪法》 C . 法国《1875年宪法》 D . 1871年《德意志国法》
21、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
A . 波士顿倾茶事件 B . 来克星顿枪声 C . 萨拉托加大捷 D . 约克镇战役
2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

①波及范围特别广

②持续时间特别长

③破坏性特别大

④经济效益特别好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3、“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庞地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付给广告商……”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 . 美国的汽车生产依靠亚洲国家 B . 美国汽车行业的利润被分享 C . 韩国汽车生产工人的工资较高 D . 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的特征
24、《互联网进化论》一书指出:“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 .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B . 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C . 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于信息革命 D . 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

二、材料解析题:(共38分)(共3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取得造船术方面的进步和掌握大气环流的规律之后,欧洲人便能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的优势,横跨大西洋,获取美洲新大陆的财富了。

﹣﹣斯塔夫里阿斯诺《全球通史》

材料二:为什么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后期而不是在早100年,或1000年时发生?答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海外大扩张之后欧洲惊人的经济发展中找到。

﹣﹣﹣﹣﹣﹣﹣斯塔夫里阿斯诺《全球通史》

材料三: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世界经济整体化进一步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更进一步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在新航路开辟中走在最前列的两个国家的名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和经济上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什么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世界经济总体呈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又称“十二表法”是罗马人最早的习惯法汇编,因刻于12块铜牌之上而得名。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册)

材料二:对于1787年美国宪法的评价,中国史学界有着不同的观点。其中学者王荣堂侧重其局限性,认为“宪法保留了奴隶制度,维持着种族歧视,没有规定劳动者的任何权利”;而学者刘祚昌,王觉飞则主要肯定其进步性认为它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南方与北方、大州和小州的矛盾,“有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二铜表法》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有什么特点?解决了哪三对矛盾?在解决南北矛盾时留下了怎样的遗憾?
3、建构时序性的历史知识体系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是美俄两国历史发展示意图,看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B年因两个事件﹣﹣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而被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因为革命,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兑统威尔逊宣称美国参战是为了结束战争、结束痛苦和灾难,他提出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发了一场和平期望与民主愿望的骚动,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威尔逊当作”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C阶段,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美国正在与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做斗争。

(1)材料一中,美国在A年是如何解决本国危机的?
(2)美国宣称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了结束欧洲的痛苦和灾难,你认为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
(3)美国应对这场大危机的领导人是下图中的哪一位?(填字母)该政策的名称?该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根据所学知识为D阶段命名。该阶段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5)现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总体趋势是怎样的?面对这种趋势的曲折发展,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应该怎样维护国家和国际和平。

三、综合探究(14分)(共1小题)

1、材料一:“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伟大进程。”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图片展时的讲话

材料二: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酌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三: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请举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典型事例。(任举两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中国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的原因是什么?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了社会主义的什么本质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共领导下的中国在新时期融入世界,成为经济大国的重大举措。(任举两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