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逍林初中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30小题)

1、2014年2月我省开展的“五水共治”行动,对改善生活环境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成为我们中学生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与“五水共治”行动不符合的是(    )
A .   不随意倾倒生活垃圾 B . 及时拧紧水龙头 C . 工业废水先处理后排放 D . 农业上提倡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
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 糖水 B . 碘酒 C . 蒸馏水 D . 澄清石灰水
3、如果没有空气,下列运动无法进行的是(    )
A . 跑步 B . 跳伞 C . 打篮球 D . 跳远
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 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 B . 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 C .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 .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5、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稀有气体 D . 二氧化碳
6、空气质量日报可以及时反映空气质量状况,下列物质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
A . 二氧化硫 B . PM2.5 C . 二氧化碳 D . 一氧化碳
7、下列关于固体取用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8、大气水在水循环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来自于(    )
A . 陆地水的蒸发 B . 海洋水的蒸发 C . 植物的蒸腾作用 D . 以上各项都是
9、下列事实,①动物呼吸②白磷自然③食物腐烂④火药爆炸。它们的共同点是(    )
A . 都发光 B . 都属于缓慢氧化反应 C . 都发生燃烧 D . 都属于氧化反应
10、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使水温明显上升的是(    )
A . 硝酸铵 B . 氢氧化钠 C . 蔗糖 D . 食盐
1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 .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 .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 . 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内,火焰熄灭
12、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很多的生活现象都包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下列对生活中出现的场景解释错误的是(    )
A . 地湿后,开窗通风干的快,是因为加快空气流通,使蒸发加快 B . 从冰箱冷冻室取出后的冻鱼表面覆盖着一层霜,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 C . 水烧开后,看到有“白气”喷出,是因为烧开后水不断汽化产生 D . 用洗涤剂容易清洗油质,是因为洗涤剂可以乳化分解油质
1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存在大气压的是(    )
A . 堵上茶壶盖的小孔,茶壶里的水不易流出来 B . 向气球内吹气,气球越吹越大 C . 医生提起针管里的活塞,使药液通过针头进入针管 D . 吸盘紧贴在光滑的玻璃砖上可用来挂衣服
14、如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 B . 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的过程 C . 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 D . 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的过程
15、在标准大气压下,关于“100℃的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一定在沸腾 B . 可能在沸腾 C . 一定在蒸发 D . 蒸发和沸腾可能同时在发生
16、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 . 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 . 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C . 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D . 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17、如图,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    )

A . 二氧化碳 B . 小水滴 C . 空气 D . 水蒸气
18、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    )
A . 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 .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 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1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 B . 继续往溶液中增加溶质,溶质还能溶解,说明原溶液已经饱和 C . 饱和溶液一定是非常浓的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非常稀的溶液 D . 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0、下列关于溶解度叙述正确的是(    )
A . 20℃时,100g水中溶解36g食盐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B . 60℃时,110g硝酸钾完全溶于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 C . 20℃时,100g某物质饱和溶液溶解了20g该物质,则20℃时,该物质溶解度是20g D . 36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刚好形成饱和溶液,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21、现有100g 20%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溶液含溶质20g    B .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4 C .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1:5 D .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5:4
22、如图是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木炭代替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 . 将红磷在空气中点然并放入瓶内后应立即塞紧瓶塞 D . 实验能证明空气中氮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4/5
23、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研究中,有如下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只能体现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
A . B . C . D .
24、2014年,有一张消防员抱着喷火的煤气罐照片走红网络,被赞“抱火哥”。从科学的角度分析,罐内燃气为什么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

A .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B . 缺少空气 C . 缺少可燃物 D . 以上都正确
25、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是(    )

A . ③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②
26、在家里用电热水壶烧水,第一次烧了一壶水直到沸腾,第二次仍用该水壶烧了半壶水直到沸腾,则两次水温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第一次为实线,第二次为虚线)(    )
A . B . C . D .
27、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 . 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 . 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 . a块玻璃内侧,b两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 . a块玻璃外侧,b两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28、将mg硫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P%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9、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在相同的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甲容器中的酒精消失了,乙容器中的水减少了许多。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 酒精和水都会蒸发 B .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C .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D . 以上结论都能得出
3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1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0g甲物质,3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0g乙物质.则在2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
A . 相等 B . 甲大于乙 C . 甲小于乙 D . 无法比较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共5小题)

1、下图表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时常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与A试管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源的      极,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2)请写出检验B试管中气体的方法:       。
(3)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序号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①      ;⑥      
(2)图中各环节构成的水循环,其中能使陆地上的水得到不断补充的循环是      (填名称)
(3)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影响水循环中的      环节(填编号)。
(4)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3、小明对着手轻轻的吹气,手感到凉,而对着手哈气时,手反而感到暖和,这是因为吹气时加快了手上的汗液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使手温度下降,哈气时,哈出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      热量。
4、如图是某物质从熔化到沸腾的图像(在标准大气压下),从图中可知,它熔点是      ℃;其中BC段是      过程,处于      (填物质状态名称)状态;而DE段是      过程。


5、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25g、10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填烧杯编号)。

(1)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2)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4分)(共2小题)

1、配制50g16%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

(1)用如图所示的序号表示正确配制该溶液的操作顺序为      
(2)以上实验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有      
(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        。 (3)
A . 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 . 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 . 调节游码 D . 添加砝码
(4)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接下来玻璃棒的作用是为      
(5)如果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50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胶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保持空气正常流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方法一: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      ,最终活塞前沿停留在      mL刻度处。
(3)方法二: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活塞的移动情况为      ,最终活塞前沿停留在      mL刻度处。
(4)小华按照方法二完成实验后,发现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则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可能原因是      (写一点即可)
(5)小明也想亲自完成实验,并按照方法二步骤,实验前将活塞拉至某一刻度后,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小明发现活塞移至针筒底部,于是他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发现明显偏小。请你帮组小明分析产生的原因是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38,39题每空2分,40题4分,共16分)(共3小题)

1、液化石油气(简称LPG)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易燃,燃烧时发热量大,无烟尘,污染小,是现代城镇居民家中主要的燃料。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工人们把它们经过加压后变成液体装进特制钢罐中,这样便于运输和储存。使用时,需要拧开钢罐上的阀门,经减压后使其重新变为气体。为了便于发现液化石油气的泄漏,商用液化石油中一般加入恶臭的乙硫醇。请回答下列问题

丙烷

丁烷

熔点

-187.6℃

-135.35℃

沸点

-42.09℃

-0.5℃

(1)工人对这两种混合气体加压装罐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最先变成液体的是      
(2)液化石油气钢罐在放气使用过程中罐壁会出现明显的小水珠,而未使用的钢罐却没有这样的现象,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      
(3)当晚上家里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3)
A . 关紧阀门 B . 开灯 C . 开窗通风
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50℃时,在50g水中加入40g的乙,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食盐是生活必须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农业上可以配制一定浓度的食盐水用于选种,现要用20%的浓盐水配制2000g,16%的食盐水用于选种,则需要20%的浓盐水多少克?需要加水多少克?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宁波市逍林初中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