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金丰片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12月)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共16小题)
1、有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满了水,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使水溢出质量最多的是( )(已知ρ铜>ρ铁>ρ铝)
A . 铜球
B . 铁球
C . 铝球
D . 不能确定
2、一杯水倒掉一半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 .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 . 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D . 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3、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4、如图,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酒精、水、盐水,则装酒精的是( )
A . 甲杯
B . 乙杯
C . 丙杯
D . 无法判断
5、下列物体中是光源的有( )
A . 红宝石
B . 月亮
C . 萤火虫
D . 猫眼
6、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传播过程减弱的是( )
A . 市区里种草植树
B . 戴上防噪声耳塞
C . 用手捂住耳朵
D . 摩托车排气管上装了消声器
7、轻敲和重敲同一面鼓,鼓发出的声音( )
A . 音调不同
B . 响度不同
C . 音色不同
D . 频率不同
8、下列几种现象中,哪一个是光的反射现象?( )
A . 日食的形成
B . 水中的月亮
C . 水中的金鱼
D . 小孔成像
9、人无法听到飞翔的蝙蝠发出的声音,其原因是( )
A . 蝙蝠没有发声
B . 蝙蝠发出的是次声
C . 蝙蝠发出的是超声
D . 蝙蝠发出的声音太弱
10、在下列的动物中,质量最接近2kg的是( )
A . 一只老母鸡
B . 一只老鼠
C . 一匹马
D . 一只麻雀
11、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 )
A . 30°
B . 60°
C . 90°
D . 120°
12、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的变化是( )
A . 从小变大
B . 从大变小
C . 不变
D . 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
13、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该( )
A . 往右盘中加砝码
B . 往左盘中加砝码
C . 将调节螺母往左移
D . 将调节螺母往右移
14、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
A .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正立、缩小的虚像
D . 正立、放大的虚像
15、A、B、C、三种物质的体积跟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三者密度大小及与水的密度的关系是( )
A . ρA>ρB>ρC , 且ρC>ρ水
B . ρA>ρB>ρC , 且ρA>ρ水
C . ρA<ρB<ρC , 且ρC>ρ水
D . ρA<ρB<ρC , 且ρA>ρ水
16、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4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 6cm
B . 7cm
C . 10cm
D . 20c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共7小题)
1、太阳光是白光,它可分解成 种颜色的光。(填数字)
2、发声音叉轻插入水中,会看到 的现象。此实验证明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3、人们能分辨出钢琴、小提琴、二胡的声音是因为这三者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4、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从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属于光的反射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而学习或工作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其作用是利用光的 ,(填“反射”、“折射”或“沿直线传播”)将光线尽量集中照到需要的地方。
5、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在云里游,看到鱼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看到云是光的 形成的,它们都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填“反射”、“折射”或“沿直线传播”)
6、身高1.4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则此人的像高 m,像离镜 m.若人往前走1m,像的大小将 (最后一空格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小明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测得铁块的长度是5.83cm、5.84cm和5.85cm,则他测量的结果是铁块的长度为 cm。
三、作图题(图1为1分,图2为1分,图3为2分,共4分)(共2小题)
1、在图1、图2中画出入射光经薄凸透镜(厚度忽略)后对应的光线。
2、如图所示,一物体AB放在平面镜前,请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四、简答题(共1小题)
1、一杯水结成冰后,质量、体积和密度都发生了变化,这种说法正确吗?请你凭借所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水结冰后质量、体积和密度这三个量的变化情况。
五、实验题(每空1分,共28分)(共7小题)
1、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
(2)选用的器材除小车、木板、垫块和金属挡板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 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上,这时横梁平衡。若在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移动。
(3)把被测物体放在 (填“左”或“右”)盘里,用镊子向另一个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横梁再次恢复平衡。在测某一铁块质量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这时应该在天平右盘中 (填“增加”或“减少”)砝码。
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 ,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 。
(2)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
4、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或半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 ;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此实验中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研究像与物的 关系
(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
5、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应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甲所示,当凸透镜位于蜡烛和光屏之间中点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如图乙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像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蜡烛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 方;
(3)如图乙,为了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具座足够长),下列操作不可行的是 。 (3)
A .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和蜡烛位置互换
B . 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右移动适当距离
C . 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4)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15.0cm,像距为 cm。
6、某一托盘天平,其称量标尺的最大测量值是1g,每一小格代表0.02g,和它相配套的一组砝码(质量以g为单位)共有以下值:1、2、2、5、10、20、20、50、100.当称量一个186.24g的物体质量时,右盘里得放 个砝码(填写个数),游码的示数为 g.一位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150g面粉(做面包所需用量),在称量时,他先在右盘里放好了150g的砝码,面粉放在左盘里后,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A.减少面粉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移动游码 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7、为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所测金属块的质量是 g。
(2)量筒中原来装有60cm3的水,把金属块完全浸入到水后,液面上升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图乙中水面上升后对应的体积为 mL,由此可以算出金属块的体积是 cm3 . 金属块的密度是 g/cm3。
六、计算题(第33题5分,第34题7分,第35题8分,共20分)(共3小题)
1、小明乘坐着一艘速度为v1=10m/s的汽艇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t=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2=340m/s。求:
(1)5s内,汽艇行驶的路程s1是多少?
(2)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s2是多少?
(3)他向山崖大喊时,离山崖的距离s是多少?
(4)他听到回声时离山崖的距离s0是多少?
2、汽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m的斜坡,经10s到达坡顶,接着又以10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经6s到达坡底,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一个体积是30cm3的铜球,其质量为178g,问:
(1)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为什么?(已知ρ铜=8.9g/cm3)
(2)若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