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测试卷(B)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运用(100分)(共12小题)

1、下列有关鲁迅先生的介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 B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臧克家写的《有的人》。 C . 鲁迅得到过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民族魂”。 D . 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呐喊》《彷徨》等。
2、用“然”字组词,并填到句子中。
(1)这件事太      了,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2)鲁迅这样的作家,      一点架子都没有。
(3)早上出门时,妈妈说今天会下雨,让我带伞,到了第三节课时      下起雨来。
(4)奶奶这么大年纪了,      是爬不了泰山的。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B . 学校就像一个温馨的家,让我们感到安全、亲切、温暖、快乐。 C .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D .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4、看拼音写词语。

jiā jǐng

zhèngzhòng

jì qì

chú fáng

líng lì

      

      

      

      

      

dàngyàng

tuì suō

shùn jiān

róng hé

jīng lì

      

      

      

      

      

5、给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土( yùn)   祭(sì)     鹁( gū )   谷( bǐ ) B . 猪(huān)   笠(shuāi)  然(zòu)   虹色(ní ) C . (yàn )   囵(hú)     不( xiǔ)  酸(péng)
6、查字典填空。

张小明不会写“缚在棒上”中的“缚”字,可以用      查字法,先查音序       , 再查音节      ;李华不认识“缚”字,可以用      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缚”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拘束;②捆绑。在词语“缚在棒上”中的“缚”应选义项      。(填序号)

7、选词填空。

爱惜    爱护    爱抚    爱戴

①鲁迅先生是深受众人      的著名作家。

②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大家都应养成      花草树木的习惯。

③小侄儿在家里得到了好多长辈的      

④真正的读书人大都      各种书籍,不会损坏它们。

8、选择正确的描写方法,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E.外貌描写

①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②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③“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9、按要求写句子。
(1)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缩句)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3)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改为转述句)
(4)下了雪的沙地是我们捕鸟的好时机。(修改病句)
10、课内阅读。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1)选文中有不少词语不太常见,请你把下面不太常见的词语换成常见的词语。

便是——          素——         如许——          先前——      

(2)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猹是一种像小狗的小动物,专门吃西瓜。

②“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是指:獾猪、刺猬和猹经常咬瓜。

(3)闰土讲的这件事很有意思,我要给这一部分拟个标题:
(4)读选文第六自然段,我们能从中体会到“我”对少年闰土的      之情。
11、课外阅读。

鲁迅和萧红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在鲁迅先生的帮助下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目无亲( )

A.抬起   B.全    C.推选    D.举动

②一见如( )

A.原来的 B.原因  C.老朋友  D.故意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心里的冰块”是指萧红      ,“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      

②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健步地奔跑”是指      

“汗珠”喻指      

(3)通过上一题的分析,说说为什么鲁迅先生能够让萧红“心里的冰块”融化并最终促使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
(4)短文主要歌颂的是( )。 (4)
A . 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B . 萧红才华出众 C . 鲁迅与萧红的友谊
(5)通过本文,你对鲁迅先生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12、表达与交流。

同学们,通过六年的学习,你们明白的道理越来越多。在长大的日子里,你也许在经历某一件事时,一下子就弄明白了某一格言警句的含义。请在下列三句话中选择你领悟最深的一句,把你经历的这件事写出来,重点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及你的感悟,字数要在400字以上。

①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测试卷(B)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