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模拟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共26小题)

1、从全球化的观点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
A . 开始把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 B . 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的交流 C . 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D . 引发了欧洲人对外殖民掠夺
2、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
A . B . C . D . 秦始皇
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如果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下列最具说服力的是(   )
A . 甲骨文 B . 小篆 C . 隶书 D . 楷书
4、距今约七千年前,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   )
A . 北京人 B .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 半坡原始居民 D . 黄帝部落
5、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周武王建周朝②秦统一六国③赤壁之战④涿鹿之战

A . ④①②③ B . ③①②④ C . ④①③② D . ①④③②
6、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是(   )
A . 孔子 B . 老子 C . 孟子 D . 韩非子
7、下列属于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而采取的思想上的措施是(   )
A .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 统一货币 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盐铁专营
8、2019年4月1日日本正式公布日本新年号为“令和”,成为自“大化”(645年)以来,日本历史上第248个年号。过去247个年号中辨明出处的均出自中国古籍。下列史实中有利于唐文化向外传播的是(   )
A . 张骞通西域 B . 马可·波罗来华 C . 鉴真东渡 D . 郑和下西洋
9、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中国大运河,于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该运河开凿于(   )
A . 秦始皇统治时期 B . 汉武帝统治时期 C . 隋炀帝统治时期 D . 康熙帝统治时期
10、明初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其举措不包括(   )

①开创武举和殿试②废除丞相和中书省③设立锦衣卫④设立军机处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③④
11、清朝恭亲王奕䜣在其《统筹全局折》中强调:“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企业为“自强”而创办的是(   )
A . 福州船政局 B . 汉阳铁厂 C . 上海轮船招商局 D . 大生纱厂
12、王嘉宾(1865—1913),南京高淳人,13岁考取秀才,28岁中江南乡试第一名(解元),30岁后积极参加政治活动。30岁后,他参加的政治活动可能有(   )

①戊戌变法②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④五四运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13、新中国为发展生产力,在农业上进行了多次变革。下列哪次变革后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质的变化(   )
A . 土地改革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不包括(   )
A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 . 沈阳第一机床厂 C . 川藏公路 D . 南京长江大桥
15、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指的是(   )
A . 土地改革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历史上党的会议为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党的会议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中共一大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B . 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 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7、2019年1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1949年开始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分离 B . 1979年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C .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坚决反对外部干涉 D . 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8、下列社会生活现象中,有可能出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

①观看北洋舰队演习②大炼钢铁放高产卫星

③欢庆香港回归④参加人才招聘会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9、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同点是(   )
A . 推翻殖民统治 B . 维护国家统一 C . 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 D . 限制国王权利
20、“该宣言发表于1848年2月,它的最后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宣言”的发表(   )
A . 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B . 体现了资产阶级进步要求 C .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 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根基
21、火车发明之前,陆路交通工具主要是人力或畜力拉动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开始试制使用新动力的车辆。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它的动力机是(   )
A . 珍妮机 B . 改良蒸汽机 C . 柴油内燃机 D . 电动机
22、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1921年苏俄实施的一项政策时说:“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这项政策是(   )
A . 新经济政策 B . 《土地法令》 C . 农业集体化 D . 社会主义工业化
23、下表的内容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有关,其中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

史实

结论

①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②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崩溃

③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④苏联解体

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④
24、吴老师就某一国际组织给出了如图三个提示。你认为该国际组织是(   )

A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 华沙条约组织 C . 联合国 D . 世界贸易组织
25、二战后,美苏两国逐渐从盟友转变为敌手,美国首先发出对苏遏制与对抗的冷战信号。“冷战”正式展开的重要标志是(   )
A . “马歇尔计划”实施 B . “杜鲁门主义”出台 C . 北约组织建立 D . 华约组织建立
26、冷战结束后,哪些国家或国家联盟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
A . 国联、日本、中国、俄罗斯 B . 欧盟、日本、中国、苏联 C . 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 D . 英国、法国、德国、俄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共3小题)

1、二战后,成立的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分别是       和       。

2、1924年,      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孙中山又创办了      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3、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      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      ”的建党建军原则。

三、材料解析题、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共3小题)

1、歌曲的创作常常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除军阀

——《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材料二:唱尽东北血泪史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

材料三:长征精神代代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四:歌声响彻共和国

——《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材料五:向着全国的解放

——《解放军进行曲》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听!革命歌声多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最后的胜利,向着全国的解放!……”

(1)“除军阀”具体指那些军阀?
(2)歌曲《松花江上》中“脱离了我的家乡”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3)“远征”途中发生的哪一事件被称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哪一历史时期?
(5)歌曲中“解放的战场”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标志是什么?“解放的战场”中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什么?
2、2O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世界历史风云突变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以前的几年是充满希望的几年,欧洲逐步解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各种争端。相反,1929年以后的几年充满了忧虑和失望,危机一个接一个,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这是斯大林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

——《大国崛起》

材料三: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四: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希特勒按照准备已久的侵略计划(“白色方案”),向波兰发动突然袭击。……英法两国政府向德国提出停止军事行动的照会遭到拒绝……于9月3日先后对德宣战。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1)“充满了忧虑和失望”主要是因为哪一事件的打击?
(2)材料二中斯大林“创造”的最主要成果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什么?这种“试验性疗法”与材料二中苏联的做法有何相似之处?
(4)材料四反映的事件标志着哪一场战争的全面爆发?
(5)结合材料和所学,说说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探究题: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化

探究一:回放历史画面,了解世界政治格局发展。

图片一:巴黎和会图片二:华盛顿会议图片三:赫鲁晓夫、肯尼迪扳手腕

探究二:眼下经济危机撼动全球,世界各国正联手抗击经济危机。通过探究上个世纪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探寻欧洲走向联合】雨果曾说过“(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

【成果总结】

请回答:

(1)通过回顾以上三幅图片,请说出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2)请问“高一级的整体”是指哪一组织?
(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全球化,中国在此过程中最重要表现?
(4)美国的成功,西欧、日本的崛起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你认为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能从吸取哪些宝贵经验?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模拟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