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阶段检测合试卷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

1、关于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要求,必须满足的是(   )
A . 用锌与稀硫酸反应 B . 用排水法收集 C . 用酒精灯加热 D . 用含氢元素的物质作反应物
2、如图为“配制碳酸钠饱和溶液并测定其pH”的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 . 取固体碳酸钠 B . 加水溶解 C . 蘸取溶液 D . 触及湿润的pH试纸
3、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发生的雷电固氮反应如下:①N2+O2═2NO②2NO+O2═2NO2③3NO2+H2O═2HNO3+NO。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 NO气体由一个N原子和一个0原子构成 B . HNO3属于常见的酸 C . 这些化合物中N元素化合价最高为+4价 D . 反应③属于化合反应
4、NH4NO3是一种化学肥料。某NH4NO3溶液的pH=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NH4NO3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B . 由pH可知NH4NO3是一种酸 C . 久施NH4NO3可能导致土壤酸化 D . 盐溶液也可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5、生活用品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清洁剂的pH=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升高 B . 厨房清洁剂应该含有碱性物质 C . 两者混合使用能提高清洁效果 D . 厕所清洁剂会腐蚀铁制下水道
6、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和分类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氧化钙、熟石灰、CaO、氧化物 B . 氯化氢、盐酸、HCl、酸 C . 氢氧化钠、火碱、NaOH、碱 D . 碳酸钠、苏打、NaHCO3、盐
7、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随着滴入溶液体积增加,溶液钠离子个数增加 B . 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 . 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 . 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8、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
A . 浓硫酸 B . 氢氧化钠 C . 浓盐酸 D . 石灰石
9、在密闭容器中。分别用压强和温度传感器测定久置铝片与稀盐酸反应过程的图象如图。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 从整个反应过程中看,反应中有热量放出 B . 0∼50s时,变化不明显,是因为铝表面有一层氧化铝 C . 60∼100s容器内气压升高,主要由于温度升高的原因 D . 100s后温度、气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反应结束
10、如图装置中的固体和液体混合后,小气球不会鼓起来的是(    )

A . 铁和稀硫酸 B . 二氧化锰和双氧水 C . 铁锈和稀盐酸 D . 氢氧化钠和水
11、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大量气泡

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

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

不变色

两者可能恰好完全反应

D

将某溶液滴在pH试纸上

pH试纸变蓝色

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12、将鸡蛋壳粉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插入电导率传感器,搅拌,测得电导率(用来描述物质中电荷移动难易程度的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搅拌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 B . 可以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产生 C . ab段电导率大幅上升是因为溶液中氯离子数量增多 D . bc段电导率基本不变是因为溶液中钙离子数量基本不变
13、在“电闪雷鸣”这一自然现象中,没有涉及到的能量形式(    )
A . 电能 B . 声能 C . 电磁能 D . 核能
14、关于功、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受力且运动时,力对物体就做了功 B . 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一定多 C . 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就快 D . 做功快的机器做功一定多
15、一位中学生从普通居民楼的一楼走到三楼,他克服自身重力做功大约为(    )
A . 300焦 B . 3000焦 C . 30000焦 D . 没有做功
16、一个小石块由紧贴地面的弹簧装置竖直弹射出后,若不计空气阻力,小石块的重力势能随高度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动能或机械能随高度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17、如图所示是蹦床运动员表演的情景.运动员从最高点A到达最低点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B,运动员的动能减小 B . B——C,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减小 C . A——C,运动员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D . B处时,运动员的动能最大
18、如图所示的用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 食品夹 B . 瓶盖起子 C . 螺丝刀 D . 钳子
19、如图所示,OAB为轻质杠杆,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在B端施加一个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该杠杆(    )

A . 一定是省力杠杆 B . 一定是费力杠杆 C . 一定是等臂杠杆 D .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20、材料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挂在杠杆A、B两端,O为支点(OA<OB),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甲、乙物体(不溶于水)浸没于水中,杠杆将会(    )

A . A端下沉 B . B端下沉 C . 仍保持平衡 D .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0分)(共6小题)

1、选择H、O、S、K四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1)可做干燥剂的一种酸      
(2)一种可溶的钾盐      
(3)常见的一种碱      
(4)污染大气的氧化物      
2、硫酸铜、硝酸铜具有一相似的化学质。请回答:
(1)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均显      色,因为它们部具有      离子。
(2)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      
(3)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某纯净物的溶液,能同时将铜离子和硫酸根根离子转变成沉淀,该净物的化学式为      
3、镁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金属,能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反应。
(1)已知镁在高温条件下能与 。该反应需在     环境中进行(填字母)。 (1)
A . 稀有气体 B . 空气 C . 氮气 D . CO2气体
(2)镁能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种碱,其化学方程式是      
4、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4瓶无色溶液:稀硫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酚酞试液。现将其任意编号:A、B、C、D、,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部分现象如下表(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请回答:

实验

A+B

A+C

B+C

B+D

现象

溶液变红

溶液变红

产生沉淀

产生气体

(1)酚酞试液是      
(2)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用水平拉力先后两次拉着重为20N的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直线运动。第一次拉力为10N,物体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对物体做了20J的功;第二次拉力增大为20N,拉力对物体做了48J的功。分析两次做功过程,可知:
(1)第一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物体运动了      m。
(2)第二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物体运动了      m。
6、如图所示,杠杆AB放在钢制圆柱亭的正中央水平凹槽CD中,杠杆AB能以凹槽两端的C点或D点为支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长度AC=CD=DB,左端重物G=12N。(杠杆、细绳的质量及摩擦均忽略不计)

(1)当作用在B点竖直向下的拉力F足够大时,杠杆容易绕      (选填“C”或“D”)点旋转。
(2)为使杠杆AB保持水平位置平衡,拉力最小值F1=      N,最大值F2=      N。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共6小题)

1、进行如图实验,研究盐酸的性质。


(1)A中的现象是      
(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中滴入稀盐酸后得到溶液甲,向甲中继续滴加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进行如下实验。研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1)溶液变为蓝色的试管是      (填序号)。
(2)某试管发生了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该试管反应的方程式为      
(3)两支试管中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      
3、小金设计对比实验(如图):两个体积相同且均装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气球上端的玻璃管与外界大气相通。操作:分别向两锥形瓶中滴入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轻轻振荡。

(1)设计该对比实验的目的是证明      
(2)现象:观察到A、B两瓶内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3)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如图是研究小球动能与小球的质量和速度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在实验中,小金让同一铁球A从斜面的不同高度自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B,测量B被推动的距离。他探究了物体的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该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有      和转化法。
(2)小金还用甲、乙两球分别进行实验的数据.

小球

小球质量

小球碰撞物体A时的速度

物体A被推动的距离

甲球

2m

v

s

乙球

m

2v

2s

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球的动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球的动能;在质量和速度两个物理量中,对动能影响较大的是      .

5、小金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杠杆上相邻刻度间的距离相等。

(1)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时      (选填“是”或“不是”)处于杠杆平衡状态的。
(2)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3)如图乙所示,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点挂了2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在B点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仍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      N。当弹簧测力计改为斜拉时,再次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小金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6、小金用三个方案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已知:①氯化钠溶液显中性②氯化铜易溶于水。请回答:
(1)方案一: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      
(2)方案二: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若没有明显现象,则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你认为方案二可以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吗?理由是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8分)(共4小题)

1、下图1为该大桥的实景图,其主通航孔桥采用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可逐步抽象成图2、图3、图4所示的模型。

(1)请在答卷中画出图4中F1和F2的力臂。
(2)为了减小钢索承受的拉力,在需要与可能的前提下,可以适当      (选填“增加”或“减小”)桥塔的高度。
(3)该大桥设计车速为60km/h,若某汽车质量为5×103kg,在大桥上按设计车速水平匀速直线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汽车重力的0.06倍,则汽车通过该大桥时汽车发动机的功率。(g取10N/kg)
2、做俯卧撑运动的人可视为杠杆。如图所示,小金同学重500N,P点为重心,他每次将身体撑起,肩部上升0.4m。某次测试中,小金1min内完成30次俯卧撑,根据图中标注的长度,求:

(1)静止时小金双手对地的压力是多大?
(2)小金同学1min内的平均功率是?
3、小金把图甲中三个质量重均为m千克、边长为a的正方体泡沫塑料块按图乙堆叠起来,小金叠起这堆正方体泡沫塑料块,小金至少要做功多少焦?若将水平面上的n块这样的泡沫塑料块,像图乙那样竖直叠放起来,小金至少要做功多少焦?

4、小金欲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5g,把6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实验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5

15

15

15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5

x

0.75

0.75

(1)表中x=      
(2)求该实验中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书写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阶段检测合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