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2019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共12小题)

1、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宗法制度逐渐崩溃,“天”的权威也随之难以维持,“人”的地位日益突出。《孝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周易》也提到“天地之大德曰生”,《礼记》更明确提出“人”是“天地之心”。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   )
A . 天人合一意识尚未形成 B . 儒家思想反对神权主义 C . 王权与神权实现了分离 D . 已具有了人文主义精神
2、521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并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这反映当时政府(   )
A . 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 B . 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 C . 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D . 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3、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宋朝的这一传统(   )
A . 保证了宋王朝长治久安 B . 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 C . 完善了古代的监察制度 D . 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利
4、唐宋至明清,受对外贸易的推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后期更是达到空前水平,据估计,17世纪的前三十多年中,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达25万-26.5万公斤。导致17世纪白银大幅流入的原因是( )
A . 世界市场已现雏形 B . 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C . 海禁政策已经废除 D . 货币制度发展需要
5、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鸦片战争后不断受到西医冲击。19世纪70年代,一些洋务人士和绅商有感于西医的功效,纷纷捐资筹建西式医院,各地就诊西医人数大大增加。20世纪初,大量中医人士也学习西医。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   )
A . 缘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B . 推动近代医学的进步 C . 是对中医价值的否定 D . 是西方文化侵略的产物
6、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揭示了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

时间(年)

新式学堂总数(所)

学生总数(人)

1902

35787

1006740

1906

59117

逾160万

1912

82272

2933387

对上表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合理的解释是(   )

A . 甲午战争的失败刺激了民众觉醒 B . 科举制废除切断士人的传统仕途 C . 辛亥革命成功实现近代教育转型 D . 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7、据统计,1913年英国与法国对华输出货物价值分别为九千六百余万两和五百多万两;到了1918年英法对华输出货物价值分别下降为四千九百万两和一百五十余万两。这一变化说明(   )
A . 中国外贸入超状况得以扭转 B . 传统大国正在走向衰落 C . 西方经济侵略受到华资抵制 D . 民族工业处境有所改善
8、1955年7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提出,“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机器生产的革命。”这说明当时(   )
A . 国家工作重心是社会主义革命 B .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是首要任务 C . 改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D . 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战略
9、古雅典通过定期“信任投票”和“告发”两种程序来监督官员。公元前430年伯里克里曾因没有通过信任投票而被免职。在公元前430-355年间,被告发的将军达35人。公元前330年,为防止恶意告发,又建立了责任追究机制。这些举措(   )
A . 加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有效性 B . 不利于行政系统的通畅运行 C . 避免了官员权力的滥用与腐败 D . 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0、如图是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而构建的基本权力架构。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帝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专制权力 B . 中央集权下的地方各邦可以选举宰相 C . 突出体现了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偏离 D . 帝国议会的法案经皇帝批准即可生效
11、实现鸦片贸易合法化是近代英国侵华的重要方式。1858年,英方迫使清政府签署《天津条约》,鸦片从此以“洋药”名义入口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1907年,英国主动向清政府提议逐年减少直至1917年完全禁绝鸦片对华出口。这一变化反映(   )
A . 工业革命发展使鸦片贸易无利可图 B . 英国政府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性 C . 英国在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利益诉求 D . 英德矛盾激化使英国放松了对华侵略
12、下表为20世纪不同时段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人数统计表

国别

1901-1925年

1926-1950年

1951-1975年

1976-1999年

美国

3人

26人

69人

95人

德国

22人

25人

10人

13人

英国

11人

18人

27人

9人

法国

12人

5人

5人

5人

这表明美国(   )

A . 主导资本主义世界 B . 逐渐成为科技中心 C . 利用科技发展经济 D . 操纵诺贝尔奖评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0分) (共5小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治边政策。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军、城、镇等皆有使职专领,都有兵力配备,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唐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1941年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通过了《边疆施政纲要》,提出了边疆治理和边疆开发的方略。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上都不注重族际治理,而是采取区域治理的方式,从而逐步构建起一个区域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取代了长期存在的族际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但是,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建树。

--摘编自周平《我国的边疆治理研究》

材料三:中国边疆治理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治理边疆的新理论和新战略。党的十九大为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边疆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式,为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边疆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政治遵循。

--摘编自邢广程《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新思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治边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政府边疆治理的不足,并分别说明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意义。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论在单个国家,还是在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一开始表现为思想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这种要求起初可能是温和的、建设性的、改良性的,以后却可能变得激进。再者,胜者或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

--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全国卷烟业生产销售中心的上海,市内共有烟厂122家,有颐中、花旗两家外资企业,国营仅有中华一家,其余皆为私营企业。新中国虽对私营卷烟业实行合理调整,但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烟草企业依然不景气,直接导致了新政权税收的萎缩。对此,中央高度关注。1951年5月,中央政府明确将“烟叶”、“卷烟用纸”纳入国家专卖品范围。1953年后,上海市政府决定对私营卷烟业加强领导、管理和监督,到1955年底,上海的私营卷烟企业悉数被接收或进行了公私合营,政府对其改造策略也成为日后指导其他地区卷烟业改造的方针。烟草制度改革后,上海卷烟工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摘编自沙青青《一九五一年率先改造的新中国烟草业》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烟草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烟草制度改革的影响。
4、材料:30年代,法西斯主义甚器尘上,远在大西洋彼岸的加拿大采取了赞成绥靖政策的立场。关于二战,加拿大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是中立还是参战,政府并没有明确的态度。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9月10日加拿大正式对德宣战。加拿大通过互助协定来帮助盟邦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二战期间,加拿大运出了价值247121.5万加元的物资,其中90%以上运往英联邦国家,仅英国达85.5%,苏联占6.8%,其余的输送到了法国海军或中国军队等。1940年,美加签订了《奥格登斯堡协定》,决定实行两国共同防卫,之后又订立《海德公园协定》,标志着美加正式进入合作生产军需品的阶段。

--摘编自苏颖《加拿大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加拿大在参战问题上犹豫不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加拿大参加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5、材料:刘晏,字士安。因年少才华横溢,被视为神童。刘晏入仕后管理财政几十年,效率高,成绩大,被誉为“广军国之用,未尝有搜求苛敛于民”的著名理财家。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刘晏任河南江淮转运使后,首先是解决关中的缺粮。他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后,拟出方案,得到朝廷批准,之后立即发动民工,组织兵丁疏浚河道。接着又改革运输工具,由军官督运。他把过去的“直达运送”改为“分段接运”,把原来的散装,改为袋装。他办事公正无私,得罪了不少权贵,后来受到杨炎的诬陷被赐死。人们都佩服他是一位清廉的好官。《三字经》写道:“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如是”。宋代,把他树立为当时青年才俊学习的榜样。

--摘编自黄继林《理财家刘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刘晏漕运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刘晏被树立为榜样的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湖南省衡阳市2019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