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湖片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阶段测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km B . 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dm C . 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 D .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m
2、小理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的时间只需3分钟.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

A . 200m       B . 400m C . 2000m     D . 10000m
3、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 . 4:9 B . 9:4 C . 1:1 D . 2:3
4、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 . 高架道路两旁安置透明板墙 B . 将高音喇叭音量调小 C .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 . 居民小区内多种植花草树木
5、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 .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 .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 .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6、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7、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 . 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 . 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D . 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8、小明爸爸的车因红灯在路口等待,坐在车内的小明突然发觉自家的小车在后退,其实车子并没有动。小明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旁边车道先行的公交车 B . 小明爸爸 C . 地面 D . 自家小车
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  )

A . B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B . A物体作变速运动 C . vA>vB D . 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刻度尺的零刻度磨损了就不能再使用这把刻度尺了 B . 测量时,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歪斜所致 C . 一位同学测量黑板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完全一样,这说明他的结果完全没有误差 D . 记录的测量结果只写了数字而未标明单位是无用的、错误的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速的大小只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B . 超声波和次声波统称声音 C . 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只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 D . 声音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 .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 . 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 .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13、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②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

③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

④为了免受环境噪声对学生的干扰,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可减弱噪声

⑤人们可用灵敏声学仪器接收超声波以确定台风的方位和强度

⑥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紧按在桌边的钢尺能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A . ①②③ B . ②⑤ C . ③⑥ D . ③④
14、下列探究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利用了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 . 科学家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这一原理发明了军事雷达 C . 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相同的力吹奏它们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低 D . 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响度越低
15、火车车厢长20 m,某乘客以2 m/s的速度在车厢内行走,当火车向前匀速行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乘客用10 s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 B . 乘客用多于10 s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 C . 乘客用少于10 s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 D . 乘客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所用时间可能多于10 s也可能少于10 s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  2016年是毛泽东、周恩来逝世40周年,1960年5月他们在长沙视察时,来到湘江橘子洲,慷慨之余,豪兴勃发,毛泽东即出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周恩来兴对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诗句中“舟走”是以      为参照物,“洲不走”是以      为参照物,其中“鸽飞”是以      为参照物,“阁不飞”是以      为参照物。
2、如图甲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如图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

3、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某探测船竖直向海底发出超声波后,经2s后船收到了回声,则此处还有的深度是      m,人      (填“能”或“不能”)听到该声音。
4、有四个实验现象:能够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实验是:            。
A .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B . 吹响笛子,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 C . 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水平拖过,纸上出现弯曲的图像; D . 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
5、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      ,乙测量的结果是      ,使用刻度尺      测量较准确。

6、在测量过程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还有差异,这个差异叫测量      。小明用一刻度尺对某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测量值分别是36.3cm、36.4cm、39.4cm、36.4cm,其中错误的是      ,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cm。
7、甲乙丙三人骑车匀速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则当时刮的是      风,骑车速度最大的是      
8、如图所示为A、B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个小车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小车A做      运动(填“匀速”或“加速”或“减速”,下同),小车B做      运动,前30s内      的平均速度大(填“A车”或“B车”)。

9、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实际上,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再“高”的声音也惊不到太空上的人,这是因为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  2018年4月1日,“光谷量子号”有轨电车开始载客试运营,开通了交路1和交路2两条线路。交路2全长约20 km,若电车某次跑完全程需要50 min,则电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2、一列火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铁轨上匀速行驶,鸣笛后2 s内收到前方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此时司机立即刹车。问刹车处司机距障碍物多远?(设所求距离为s)
3、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驶轿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

(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若人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该车的宽度为1.8m,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

四、实验题(共4小题)

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cm; 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      (填“大”或“小”)
3、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3)若实验过程中放在月亮上进行,则音叉      发声,实验员      听到声音(以上两空均填“能”或“不能”)
4、在研究有关声音的传播时,小军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如图所示,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管子抽出。请你根据小军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一些问题。

(1)在没有抽气时,小军用家用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的声音。
(2)当小军不断抽出瓶中的空气时(瓶中空气没有完全抽走时),再拨打手机,听到手机的铃声将      
(3)当小军继续把瓶中的空气往外抽,再拨打手机,他仍能听到从瓶里传出来的微弱的手机铃声,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4)通过以上小军的实验探究,请你帮小军总结出实验结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湖片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阶段测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