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9小题)
1、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A .
B .
C .
D .




2、下图为达累斯萨拉姆(7°S)在北半球春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三天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指出下列排序与图中相符的是( )
A . ①夏至日 ②春分日 ③冬至日
B . ①春分日 ②冬至日 ③夏至日
C . ①冬至日 ②春分日 ③夏至日
D . ①冬至日 ②夏至日 ③春分日
3、某纬度φ的正午太阳高度 H=90°-|φ-⊿| ,其中⊿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正值,
冬半年取负值。下图示意夏至日某地北京时间 18 时的太阳位置。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该地的经度为( ) (1)
A . 30°E
B . 30°W
C . 60°E
D . 60°W
(2)该地的纬度可能为( ) (2)
A . 45°N
B . 45°S
C . 68°26′N
D . 21°34′N
(3)此日后 10 天内,该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为( ) (3)
A . 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 . 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 . 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 . 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4、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大气中( )
A . 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 .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 .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 . 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5、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 .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 .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6、下图中A,B,C,D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7、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
A .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B .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
C .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
D . 赤道到南极点之间的地区
8、地球上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地区位于( )
A . 赤道附近
B . 南北回归线之间
C . 回归线到极圈之间
D . 极圈到极点之间
9、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等时的日期是( )
①春分日②夏至日③秋分日④冬至日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0、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A点的区时是( ) (1)
A . 7月8日12时
B . 7月7日24时
C . 7月8日6时
D . 7月8日16时
(2)此时北京时间是( ) (2)
A . 7月8日15时
B . 7月8日14时
C . 7月8日20时
D . 7月7日14时
(3)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3)
A . 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 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 . 三点角速度相同,B点线速度大于C点
D . 三点线速度相同,A点角速度大于B点
11、下图示意同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个地点中,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是( ) (1)
A . 甲、丁
B . 甲、乙、丙
C . 丙、丁
D . 没有纬度数值相同的地点
(2)图中丁地的日落时刻是( ) (2)
A . 6时
B . 15时
C . 18时
D . 21时
12、地球内部圈层自外向里依次划分为( )
A . 地壳—地核—地幔
B . 地幔—地壳—地核
C . 地壳—地幔—地核
D . 地幔—地核—地壳
13、2013年4月20日,中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此次地震,理论上雅安居民感觉到( )
A .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 .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 . 只上下颠簸
D . 只左右摇晃
14、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反映的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B . 高空
C . 不考虑摩擦力
D . 近地面
(2)图中d代表的是 ( ) (2)
A . 地转偏向力
B . 摩擦力
C . 水平气压梯度力
D . 风向
15、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1)
A . 减弱了地面辐射
B .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 .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 .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2)
A .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 .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 .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 .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16、读图(①②表示不同高度的等压面),判断下题.
(1)图中,a、b、c、d四点,气压值最低的是( ) (1)
A . a
B . b
C . c
D . d
(2)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 ) (2)
A . a
B . b
C . c
D . d
17、读下图“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成各题。
(1)关于图示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1)
A . 气温:甲>乙>丁>丙
B . 气压:甲>乙>丙>丁
C . 密度:乙>甲>丁>丙
D . 海拔:丙>丁>甲>乙
(2)此时,图中M地吹( ) (2)
A . 东北风
B . 东南风
C . 西北风
D . 西南风
18、图中四种局部环流形式图中,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9、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B圈层的主体是( ) (1)
A . 河流
B . 湖泊
C . 冰川
D . 海洋
(2)A、B、C、D四圈层中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的是( ) (2)
A . A圈
B . B圈
C . C圈
D . D圈
(3)C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3)
A . 大气
B . 水
C . 土壤
D . 生物
二、综合题 (共2小题)
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甲乙两地位于 (晨或昏)线,甲地日出时刻为 ,乙地昼长为 小时,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的夜长为 小时。
(3)图示日期为 ,该日北京(纬度为40°N)正午太阳高度是 。
(4)丙地地方时比乙地地方时 (早或晚) 小时,丁地位于乙地的 方向。
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下列大气削弱作用所对应的字母:大气吸收 ,大气散射 ,大气反射 。
(2)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三种削弱作用中,最强的是 ,最弱的是 。
(3)A是 辐射,经过大气时,几乎全部被大气中的 吸收,所以 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
(4)B是 辐射.该辐射的作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