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奉化高级中学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联考试卷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18小题)

1、“流冰”指的是随水流动的浮冰。每到1-3月,鄂霍次克海北部的浮冰会南下来到日本北海道沿岸,成为著名的流冰旅游景观。下图示意鄂霍次克海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动鄂霍次克海浮冰南下的动力可能是(   )

①洋流  

②海陆风  

③季风  

④地球自转

(1)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2)鄂霍次克海流冰的形成,与黑龙江密切相关。其原因是(    ) (2)
A . 汇入淡水,易凝结成浮冰 B . 江水流动,推动浮冰运动 C . 凌汛明显,带来大量冰块 D . 冲散海冰,避免海面封冻
2、岩溶台地是指山体为石灰岩,顶部相对平缓,四周为陡崖的一种岩溶地貌。湘西岩溶台地因与峡谷伴生而独具特色。下图为岩溶台地绝壁上悬挂式洞瀑景观及湘西主要岩溶台地空间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绝壁形成的地质过程 (   )

①地壳抬升,流水下蚀加剧,形成峡谷 ②流水沿岩体断裂处溶蚀

③地壳运动,岩层断裂 ④岩体沿断裂处解体崩塌

(1)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④②①③ D . ②①③④
(2)悬挂式洞瀑形成的关键是(    ) (2)
A . 丰富的降水形成较大的河流 B . 活跃的地壳运动形成巨大的高差 C . 地表河流下蚀快于地下河溶蚀 D . 河流溯源侵蚀造成崖壁岩石坍塌
(3)图中,与湘西峰脊峡谷区域相比,台地峡谷区域的台地分布更广泛的主要原因是(    ) (3)
A . 岩性坚硬 B . 河流较多 C . 降水较少 D . 断裂较少
3、“超级地球”-巨蟹座 55e位于银河系之外(距地球约40 亿光年),围绕着某星系的类太阳恒星巨蟹座 55A 运行,该“超级地球”的直径是地球的 2倍,质量是地球的10倍,没有自转运动,公转周期 18 小时。昼半球的最高温度将近 2426.8 摄氏度, 昼夜半球的温差高达 1300 摄氏度。完成下面小题。

(1)该“超级地球”可能位于(    ) (1)
A . 银河系 B . 河外星系 C . 太阳系 D . 地月系
(2)据材料推测,该“超级地球”温度高的原因最可能是(   ) (2)
A . 距恒星近 B . 没有大气层 C . 公转周期短 D . 质量庞大
4、在2014年的某一天,美国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停电,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 (1)
A . 太阳耀斑爆发 B . 紫外线辐射增强 C . 太阳辐射增强 D . 太阳辐射减弱
(2)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2)
A . 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B . 信鸽丢失 C . 指南针失灵 D . 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5、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地震波的研究。图甲为地球内部圈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为“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中a是d的一部分,a和b组成c,则图中a、b、c可分别表示的概念是( ) (1)
A . 外核、内核、地核 B . 上地幔、下地幔、地幔 C . 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岩石圈 D . 地壳、地幔、地核
(2)图乙中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面以下( ) (2)
A . 5千米 B . 17千米 C . 33千米 D . 400千米
6、太阳辐射中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称为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产品质量。读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多年月平均值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季节变化特点是( ) (1)
A . Q值夏秋季节大,冬春季节小 B . PAR值冬春季节大,夏秋季节小 C . Q值比PAR值季节变化更大 D . Q值与PAR值在同一个月达到最大值
(2)造成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6月和8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
A . 太阳高度 B . 白昼长短 C . 天气状况 D . 地面反射率
7、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其花岗岩峰丛地貌奇特,飞来峰上“飞来石”如天外来客。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飞来石”的外观形态与下列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1)
A . 冰川侵蚀 B . 流水侵蚀 C . 风化作用 D . 岩浆凝固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够反映“飞来石”岩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2)
A . a B . b C . c D . d
8、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正确的是(    ) (1)
A . A→D→G→B→F B . B→E→D→A→F C . G→F→B→D→A D . G→B→A→E→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A . 在③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B . 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F层施工 C . 如果该地区有石油,则应该在①地向下打井开采 D . 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区可能常年盛行南风
9、古书云: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分析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主要是下图中( )

A . a减弱 B . b减弱 C . c减弱 D . d减弱
10、除了大气中CO2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外,封存于北极海底的甲烷由于冰层融化而被大量释放,可能对全球变暖起推动作用。下图为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表。

气体

项目  

二氧化碳

甲烷

氟氯烃

一氧化二氮

单位

10-4

10-6

10-12

10-12

工业化前

280

0.8

0

2.88

1990年

353

1.72

764

3.10

年增加率/%

0.5

0.9

0.4

0.25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上述气体的共同性质是( ) (1)
A . 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B . 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 C . 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 D . 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近百年来,全球变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②人类大量消费能源,加热了近地面的大气

③过度砍伐森林,削弱了绿色植物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加了二氧化碳浓度

④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增加了大气热量

(2)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1、拉萨河流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 . 夜晚盛行下沉气流,水汽易凝结成雨 C . 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 . 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12、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1)
A . 湖、岸热力性质差异 B . 湖、岸地形高低差异 C . 湖、岸太阳辐射差异 D . 湖、岸植被类型差异
(2)图示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可能是(    ) (2)
A . 夏季白天 B . 冬季晴天 C . 夏季晚上 D . 冬季阴天
13、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大气中某一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甲地此时高空的风向为( ) (1)
A . 正西 B . 东南 C . 正东 D . 西北
(2)若用此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则此季节( ) (2)
A . 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B . 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 C . 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快 D . 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14、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成因相同的一组是(    ) (1)
A . 甲和乙 B . 乙和丙 C . 丙和丁 D . 甲和丙
(2)下列关于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②乙气候类型在各大洲均有分布③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大陆东岸 ④丁气候类型在欧洲分布最广

(2)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15、读“常见的天气系统(甲、乙)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甲、乙两图的正确叙述是( ) (1)
A . 甲图是暖锋示意图 B . 甲天气系统产生的降水发生在锋前 C . 乙天气系统的中心气流垂直下沉 D . 乙图是南半球反气旋
(2)下列天气现象与其成因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 (2)
A .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甲 B .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的台风——甲 C . 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午后的暴雨——乙 D . 长沙夏季的伏旱——乙
16、图为“2017年1月3日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四地最可能是(    ) (1)
A . 黑河将出现连续性降水 B . 此时北京出现狂风暴雨 C . 石家庄水平气压梯度将增大 D . 此时成都气流上升,天气晴朗
(2)该日上海出现雾霾天气,其主要原因是(    ) (2)
A . 气压高,气温低 B . 风力小,湿度大 C . 气温低,对流强 D . 风力大,气温低
17、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1)
A . 下渗 B . 径流 C . 蒸发 D . 水汽输送
(2)该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 (2)
A . 补充城市地下水 B . 减缓城市内涝 C . 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D . 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3)推广该类房屋,能获得综合效益最大的城市可能是(    ) (3)
A . 拉萨 B . 吐鲁番 C . 北京 D . 呼和浩特
18、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中低纬海区洋流分布的规律是(    )

A . 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为寒流 B . 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陆东岸为寒流 C . 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岸为暖流 D . 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

二、综合题 (共3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11月,就读于宁波大学的A同学计划去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旅游。出发前,在网上查询了巴厘岛的气候,发现11月份下雨比较多,就准备了雨衣和雨伞。

材料二:A同学他在巴厘岛游玩时,发现当地不下雨时,太阳辐射非常强烈;岛上有很多火山,火山口一般都会有一个凹陷的坑,但是有的火山口,却垮塌了。11月21日,该岛阿贡火山(8°S,115°E)喷发,同时还伴有地震。很多中国游客被困,中国民航专门调派了6架大飞机接同胞回家。下左图为“东南亚及巴厘岛示意图”,右图为“垮塌的火山口”。

(1)巴厘岛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处于      板块与      板块的      边界(边界类型),一般认为,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岩石圈下的      层。
(2)导致该岛火山口垮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作用。
(3)岛上的岩石类型主要是      ,该类岩石一般具有      等特点。
(4)巴厘岛11月份降水多的原因是      ,岛上中午前后不下雨时,太阳辐射强烈的原因是      
(5)A同学乘飞机回宁波时,正常巡航高度变化是      (变高或变低)。
2、下面两图中,图Ⅰ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Ⅱ为世界局部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中B季节为北半球      季,导致A、B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不同的原因是      
(2)常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其气候类型分布对应图Ⅱ①②③④四地中的      地。
(3)图Ⅱ中①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其气候是常年受图Ⅰ中      (甲、乙、丙、丁)带影响形成的。
(4)图Ⅰ中A季节时,图Ⅱ中②海沿岸此季节受      (甲、乙、丙、丁)带控制,此季节②海沿岸的气候特征是      ;B季节40°N的亚欧大陆东岸盛行      风,气温特征为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壳运动及外力作用是影响黄河冲积扇沉积物剖面特征的主要因素,在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下,沉积物沉积的过程在时间上是连续的。黄河冲积扇沉积的第四纪松散的土层厚达3050 m,其底层为分布稳定的黏土和粉质黏土,不易透水,其上为冲积形成的粉砂、细砂和中砂组成的松散含水介质。该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地势较高的冲积扇地带。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决口改道。图a示意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及城市A和B一线冲积扇剖面示意图。图b示意城市C附近理论与实际沉积剖面图。

图a                                             图b

(1)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黄河由峡谷进入平原,比降减小,流速       ,泥沙堆积加剧,造成河床      ,水位上涨,汛期河水水位上涨加剧,对堤岸压力增大,容易造成决口改道。
(2)描述冲积扇城市A和B一线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3)判断城市C附近岩层的沉积在时间上是否连续,并从地质作用推断其成因。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慈溪市三山高级中学、奉化高级中学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联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