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武义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26小题)
1、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中,与“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密切相关的是( )
A . 太阳辐射
B . 大气逆辐射
C . 地面辐射
D . 大气辐射
2、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
A . 高低纬度之间的太阳辐射强度差异
B . 地区之间的热量差异
C .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D . 空气上升或下降的垂直运动
3、下列大气环流图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4、地球本身具备“金锁链条件”的原因是( )
①日地距离适中
②体积质量适中
③自转公转周期适中
④稳定的太阳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5、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 ℃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 ) (1)
A . 高温变质
B . 侵入冷凝
C . 高压成岩
D . 喷出冷却
(2)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 (2)
A . 风蚀作用
B . 水蚀作用
C . 溶蚀作用
D . 风化作用
6、温室大棚种植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形式。完成下列各题。
(1)温室大棚种植主要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中的( ) (1)
A . 降水
B . 热量
C . 光照
D . 土壤
(2)大棚玻璃温室可比喻为大气保温作用,其关键在于玻璃可以有效阻挡下列哪种辐射( ) (2)
A . 太阳辐射
B . 地面长波辐射
C . 大气辐射
D . 大气逆辐射
7、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有关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1)
A . 地壳在海洋中缺失
B . 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C . ②层是软流层
D . 岩石圈是指①②层的全部和③层的大部分
(2)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 (2)
A . 莫霍界面附近
B . 上、下地幔之间
C . 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D . 内、外核之间
8、下图为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阴影代表气压带。读图完成下题。
(1)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1)
A . 春季
B . 夏季
C . 秋季
D . 冬季
(2)①气压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对天气的影响是( ) (2)
A . 下沉,晴
B . 由高纬流向低纬,雨
C . 上升,雨
D . 由低纬流向高纬,晴
9、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 )
A . 华北平原
B . 青藏高原
C . 云贵高原
D . 塔里木盆地
10、下图为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1)
A . ①圈层
B . ②圈层
C . ③圈层
D . ④圈层
(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A . 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 . 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 . 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 . ④圈层的温度很低,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11、下列属于印度洋板块(小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是( )
A . 东非大裂谷
B . 马里亚纳海沟
C . 地中海
D . 红海
12、下列能源不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的是( )
A . 石油
B . 风能
C . 水能
D . 地热能
13、下列地球大气层现象的产生与太阳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是( )
①对流层大气对流旺盛 ②高层大气电离层遭破坏
③高纬度上空出现极光 ④夜空中出现流星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4、天文学家已经在200光年外新发现15颗围绕一颗小型红矮星(尺寸相对较小、温度相对较低的恒星)运转的行星。在这些新发现的行星中,一颗可能宜居的“超级地球”存在液态海洋。编号为“K2-155d”的这颗行星大小是地球1.6倍,位于其宿主恒星的宜居带内。
完成下题。
“超级地球”位于( )
A . 地月系
B . 太阳系
C . 银河系
D . 河外星系
15、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图示为北半球,P1>P2 , 则O点风向为( ) (1)
A . ④或⑤
B . ③或④
C . ⑥或⑦
D . ⑤或⑥
(2)若图示为高空等压面,P1<P2 , 则O点风向为( (2)
A . ③或⑦
B . ①或⑧
C . ⑦或⑧
D . ②或③
(3)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 )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 ③极地高气压带 ④副热带高气压带
(3)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16、下图中乙丁为沉积岩,丙变质岩,甲岩浆岩。完成下面小题。
(1)岩层由早到晚顺序正确的是( ) (1)
A . 丙-甲-乙-丁
B . 甲-乙-丙-丁
C . 甲-丁-丙-乙
D . 丁-甲-丙-乙
(2)丙地岩石可能为( ) (2)
A . 花岗岩
B . 玄武岩
C . 大理岩
D . 页岩
17、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被相继印在了它们的背面。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各地貌景观与其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1)
A . 甲——风力侵蚀
B . 乙——流水侵蚀
C . 丙——流水沉积
D . 丁——断裂下陷
(2)“五岳独尊”的泰山山体所属的地质构造是( ) (2)
A . 背斜
B . 向斜
C . 地垒
D . 地堑
18、 有科学家通过实验提供了治理全球变暖的新视角,其主要是向高空发射一颗热气球,这颗热气球在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进而能冷却地球的同时修复臭氧层。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变暖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 (1)
A . a层的e增大
B . b层的f减小
C . a层的c减小
D . b层的d增大
(2)该实验的原理主要是减小了( ) (2)
A . c
B . d
C . e
D . f
19、读高空等压面图(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
B . 甲地多晴朗天气
C . 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 . 近地面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20、如图为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四个地区位置由南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②①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④③①②
D . ④①③②
21、 某地理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放一层水,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内的气温,结果发现甲箱比乙箱的气温高了3℃。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1)
A . 大气的温室效应
B . 大气环流
C .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 . 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
(2)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 (2)
A . 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 . 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 . 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 . 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22、读岩石圈板块分布地球剖面示意图(局部),完成下列问题。
(1)宏观地形M处附近是( ) (1)
A . 巨大裂谷
B . 岛弧—海沟
C . 低缓高原
D . 山脉—海沟
(2)宏观地形N处附近是( ) (2)
A . 海岭
B . 低缓高原
C . 岛弧—海沟
D . 山脉
23、在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分别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
A . 黑子和耀斑
B . 耀斑和日珥
C . 黑子和太阳风
D . 耀斑和黑子
24、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
A . 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 . 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 . 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 . 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
(2)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 ) (2)
A .
B .
C .
D .




25、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为( ) (1)
A . 图中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而成
B . 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C . 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D . 丙河流由流水侵蚀而成,与断层无关
(2)图中( ) (2)
A . 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 . 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
C . 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D . 断层发生在岩浆侵入之后
26、下图为某节气前后某半球近地面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表示的节气和半球是( ) (1)
A . 夏至日北半球
B . 夏至日南半球
C . 冬至日北半球
D . 冬至日南半球
(2)图中b气压带的成因及气流运动是( ) (2)
A . 热力因素 气流下沉
B . 热力因素 气流上升
C . 动力因素 气流上升
D . 动力因素 气流下沉
二、综合题 (共2小题)
1、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b、c、d代表沉积岩的是 ,该岩石常具有的特征为 。
(2)①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光波段。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 (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降低;也可能会导致 (填数码)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升高。
(3)地球内部结构中,丁以上叫作 ,该范围内存在一个地球内部的分界面叫 (界)面,地震波从上层传播到该界面后速度会 。
(4)丙处的地表形态为 ,其形成该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
2、读下图(循环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地壳物质循环图,甲为岩浆岩,则乙为 ,③代表 作用。
(2)若此图为局部地区热力环流,则甲乙丙丁四点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 。从气象角度考虑,近地面甲、乙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 。若是此时是白天,则甲为 (海洋或陆地)。
(3)若此图为南半球低纬环流圈,则甲处为 (气压带名称),受其影响的气候特点是 (干燥或湿润),乙处为 (气压带名称),受其影响的天气特点是 (晴朗或阴雨),①为 (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