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丰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用氯酸钾加热制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二氧化锰混入,其结果是(   )
A . 速率加快,生成氧气量不变 B . 速率加快,生成氧气增多 C . 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变 D . 不生成氧气
2、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镁条燃烧 B . 钢铁生锈 C . 酿谷成酒 D . 干冰升华
3、如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A . 气密性检验 图片_x0020_1309166395 B . 添加试剂 图片_x0020_1562700859 C . 制取并收集气体 图片_x0020_723962203 D . 气体验满 图片_x0020_111410866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空气是混合物 B . 空气被压缩时体积变小,属于化学变化 C . 氮气性质稳定,可用作粮食保护气 D . 氧气不易溶于水,水中少量溶解氧使水生物得以生存
5、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红光 B . 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 C . 电解水实验中,连接电源正极的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 . 点燃氢气,有少量黑烟产生,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固体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B . 氧气(O2)与臭氧(O3)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两种单质 C . Cu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一种单质 D . 水通电产生氢气与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7、以下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 二氧化碳灭火 B . 氧气助燃 C . 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D . 氢气可做燃料
8、科学家近日发现了一种冰的新固态,这是迄今所知道的密度最小的冰。这种新形态被称为“冰XVI”,有着像笼子一样的结构。下列关于“冰XVI”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物理性质与普通水完全相同 B . 它是一种纯净物 C . 构成物质的粒子与普通水不同 D . “冰XVI”中水分子不再运动
9、下列关于氧气叙述正确的是()
A . 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B . 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时都发光放热 C . 用双氧水制氧气时必需要用酒精灯加热 D .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一定到产生连续性气泡时再收集
10、我国科学家在CO低温氧化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氧化为CO2 .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属于化合反应 B . 反应前后氧原子数不发生变化 C . 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D . 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1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实验室不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是因为两者不反应 B . 干冰能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C . 二氧化碳能作温室肥料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 . 二氧化碳水溶液显酸性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12、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2O表示两个氧元素 B . 钠离子的符号为Na+ C . 一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 D . FeO读作氧化铁
13、对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 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 .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 .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D . 水和过氧化氢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14、碳酸氢铵是白色固体,稍微受热就能快速分解NH4HCO3 NH3↑+H2O+CO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碳酸氢铵属于混合物 B . 碳酸氢铵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C . 加热碳酸氢铵时,白色固体会逐渐消失 D . 碳酸氢铵是白色固体是指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
15、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 .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B .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 . 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 . 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形成原子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不同元素的原子其核电荷数一定不同 B . 原子的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 . 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D . “高钙牛奶”中的钙指的是单质钙
17、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A . 用过滤法分离食盐和蔗糖混合物 B .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 .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D . 可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与空气
18、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就会出现事故或者使实验失败。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 在点燃氢气之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B .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加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捂试管,后将导管伸入水中 D . 排水法收集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气管
19、下列对几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甲烷(CH4)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B . 葡萄糖(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C . 尿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D . 乙醇(C2H6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20、目前市场上的补钙药剂很多,如图是某种品牌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此钙片为纯净物 B . 碳酸钙是氧化物 C . 碳酸钙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物质 D . 如按用量服用,则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0.5克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用化学符号填空:
(1)两个氢原子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已知氮元素的一种化合价为+5价,写出其氧化物的化学式      
2、18世纪末,人们就开始了对水的组成的研究。
(1)①卡文迪许把“易燃空气”(氢气)和纯氧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②基于卡文迪许实验,可得出的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2)小林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操作①的名称是      ,进行该操作时用到铁架台、玻璃棒、烧杯、      等仪器。

②进行操作②时,常在自制净水器中加入      ,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③小林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没有泡沫,说明液体D是      水,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

3、用如图所示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属于      (填“化合”或“分解”)。
(2)已知白磷、红磷等物质燃烧需要的最低含氧量如下:

可燃物名称

红磷

白磷

最低含氧量%

8.0

4.0

白磷和红磷相比,使用白磷能使结果更准确,其原因是      

(3)(实验拓展)某学习小组用右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还一定有氮气,其理由是      

(4)通过以上实验探究,我们可以知道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选用的药品,应符合的条件是      

三、推断题(共1小题)

1、一种无色液体A和一种黑色固体B混合能得到另一种无色液体C和无色气体D,A、C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相同,E能够在D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F.回答下列问题:
(1)A的俗名      ,F的化学式      
(2)写出A与B混合得到C与D的文字表达式      ,此反应属于      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四、实验题(共1小题)

1、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422598135

(1)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      ,发生及收集装置为      (填序号)。
(3)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F装置,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b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实验室制取某气体,可用C也可用E装置收集,推测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_____(填序号)。 (4)
A . 密度小于空气 B . 易溶于水 C . 密度大于空气 D . 难溶于水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有关氧气探究实验:

学习了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CuO(氧化铜)能否起类似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Ⅰ.CuO不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Ⅱ.CuO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实验探究)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

结论

      

      

      

猜想I不成立;

猜想Ⅱ成立。

(2)能证明CuO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实验步骤是      
(3)证明CuO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需通过步骤⑦说明      
(4)小组同学通过互联网得知,CuSO4溶液也能显著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CuSO4溶液主要含有三种粒子(H2O、Cu2+、SO42-),稀硫酸中含有三种粒子(H2O、H+、SO42-),为了进一步探究CuSO4 , 溶液中哪种粒子能起催化作用,小组同学作了以下分析和设计。

①小组同学认为最不可能的是H2O,他们的理由是      

②要说明另外的两种粒子是否起到催化作用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完成探究活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a.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2-3滴稀硫酸

溶液几乎没有气泡放出

实验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      

b.另取一支试管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加入2-3滴硫酸铜溶液

溶液中有大量气泡放出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今年的6月18日是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即“端午节”,该节日在我国民间有一些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已知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其药用价值非常高。回答下列问题:
(1)黄酮素组成中含      种元素,它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黄酮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22.2g黄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与      g二氧化碳中所含的碳元素质量相当。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