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回龙镇回龙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6小题)

1、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市场上有“高钙牛奶”、“加氟牙膏”、“葡萄糖酸锌”等商品,这里的“钙、氟、锌”应理解为(    )

A . 原子 B . 元素 C . 分子 D . 单质
2、Na2FeO4是一种绿色无污染的,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2    B . +3    C . +4    D . +6
3、下列实验设计与实验目的不一致的是( )
A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 氧气的检验 C . 木炭还原氧化铜 D . 检验氢气纯度
4、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B . 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6% C . 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8 D . 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6: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离子化合物的水是硬水 B .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蓝色的火焰 C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结构不同 D . 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6、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16

X

5

24

A .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 .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 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5 D . X值为28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
(1)两个铝离子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3)3个磷原子      
(4)2个碳酸根离子      
2、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原因是      
(2)“低碳生活”中的“低碳”是指减少      的排放。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填字母)。

A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 为防止环境污染,生活垃圾就地焚烧

C 优化建筑设计,减少空调使用

D 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出行

3、利用化学知识,可以解释与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请你完成下列空白:
(1)水与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
(2)用活性炭净水器可净化饮用水是利用活性炭的      作用。
(3)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将天然水变成纯水的方法是      。日常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      
(4)下列生活中的做法 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 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B 未喝完的矿泉水随手倒掉

C 用不间断的流水冲洗碗筷

D 洗手使用洗手液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4、已知A、E、F是单质,B、C、D是化合物,它们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成.其中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物质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B和C,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2128261203

(1)则A、F的化学式为A:      ,F:      
(2)请你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A+E→B         D→B+C      

三、计算题(共2小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粗略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称取研细的2.50g石灰石样品,分4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测得反应前后的有关质量如表: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计算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若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石灰石样品和所加酸液均无抛洒,根据图中装置判断,该实验结果可能      (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反应前,整套装置+样品的质量/g

共加入:稀盐

酸的质量/g

反应后,整套装置+锥

形瓶中剩余物的质量/g

104.60

20.00

123.72

2、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石油是一种粘稠状液体,主要含有      两种元素
(2)页岩气(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发现邻居天然气泄漏,      (填“可以”或“不可以”)按门铃通知户主。
(4)氢气是最环保的能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是      。100kg的氢气燃烧最多可以生成的水是      kg(写出计算式及计算结果)。

四、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实验探究:小林同学在体育课上腿部擦伤,医务室的大夫在她伤口上涂了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小林看到伤口处产生了小气泡,很好奇。为什么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涂到伤口上,分解就加快了呢?

(1)I.小林准备用如图2所示装置测定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实验前在注射器中吸入过氧化氢溶液,量筒内装满水。实验开始时,向试管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记录2分钟收集的气体体积。

请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若要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可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      ,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3)Ⅱ.小林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①.过氧化氢是人体代谢废物之一,它能够对机体造成损害,人体存在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②.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影响,人体正常体温是37℃。

(提出猜想)

猜想1: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体温比瓶中的温度高。

猜想2: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伤口中有过氧化氢酶。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两次进行实验,均注入5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一次在常温下进行

第二次将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

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均为5mL

猜想      不成立

分两次进行实验

第一次将装有一小粒过氧化氢酶的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注入5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二次      

第一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6mL

第二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mL

猜想      成立

(4)(实验反思)

小林反思了实验过程,认为人体中过氧化氢酶是在体温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又补充进行了几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加入过氧化氢酶

不加过氧化氢酶

反应温度/℃

25

37

42

25

37

42

收集到气体体积/mL

39

56

60

5

5

5

通过这些数据,你能得出的新结论是      

要证明某物质是催化剂,还需要证明的是      

五、实验题(共1小题)

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试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图片_x0020_787440101

(1)图中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            
(2)实验室制取CO2,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检验CO2常用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已知甲烷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则实验室收集少量甲烷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回龙镇回龙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