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浙江宁波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12小题)
阅读表格
外国在华设立的工厂及资本数(资本单位:千元)
上述数据反映了( )
①《洛迦诺公约》
②《日内瓦议定书》
③《九国公约》
④《非战公约》
①罗马法起点是《十二铜表法》,高度成熟是万民法
②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渊源因而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
③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人的务实灵活精神
④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精神“持久征服”了世界
下图反映新航路开辟后,人口、动植物及贵金属的流动方向。按移民、公奴、玉米、白银的流动方向.顺序对应正确的( )
二、综合题 (共2小题)
材料一:吾曾欲研究中国与印度文化沟通之迹而考证中国留学印度之人物。吾细检诸传记 ,陆续搜集,……其后每读一书,遇有此者则类而录之,经数月乃得此数。吾因将此百八十馀人者稽其年代籍贯、学业成绩、经行路线等,为种种之统计,而中印往昔交通遗迹可以大明。
——摘自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抗战爆发不久,印度各界对中国抗战提供了物资扶持与道义声援。泰戈尔就带头捐献,同时动员加尔各答的国际大学通过义演募捐用于中国抗战。连续发表谴责日本野蛮暴行、声援中国抗战的文章、诗歌、公开信,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也使日本政府对泰戈尔记恨又怕,印度还从军事上帮助中国抗战……1942年,美国、英国、苏联、中国、印度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嚣张的日军切断滇缅公路后,等于把中国所有的对外陆地通道全部切断,美国建立了从印度汀江到中国昆明的“驼峰航线”,中国抗日军队得到了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中国人民也没有忘记印度在英国殖民统治下追求独立的正义事业,对印度的独立解放运动给予了物资上的帮助和道义上的声援
——据江亚平《印度: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度》、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整理
材料三:1954年,为了促进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印度驻联合国大使梅农在日内瓦与周恩来密切沟通,协调立场。万隆会议期间,中印两国总理自始至终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几乎所有重大问题上都相互配合和支持。
——摘自张敏秋《中印关系研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后来的条约附件又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在最惠国原则发展历史上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相互无条件是最惠国原则只是通行于“(基督教)文明国家之间”的原则
——高心湛《“最惠国待遇”的源流及其他》
材料三
2001~2005年中国与中亚四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周肇光《区域经济学概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