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在悄然不觉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下列史料能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

①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②清政府在上海开办第一家电话局,方便了人们的交流

③火车、轮船、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④对地位高的人的称呼从“老爷”“大人”改用“先生”“女士”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2、聚焦20世纪初期中国的时局,回望“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形成的历程。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的转变,说明革命党人(    )

①摒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            ②仍然排斥其他少数民族

③视各族人民为一个整体            ④追求各民族之间的平等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3、下表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政权得到巩固

1925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27年苏联政府实行农业集体化

农业直接纳入国家全面管理之下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4、小张在期末复习梳理历史人物、国家、历史事件时,做了笔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埃及扎格鲁尔领导华夫脱运动 B . 印度甘地领导暴力不合作运动 C . 中国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 D . 加拿大白求恩支援抗日战争
5、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对策。下列历史事件的发生,与这次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 意大利法西斯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 B . 希特勒上台,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 C . 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D . 日本发动偷袭珍珠港事件
6、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学校举行“峥嵘岁月”图片展。下列四幅图片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①②④③ D . ①③④②
7、以下能佐证“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斯西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史论的史实有(    )

①中国组织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②中国战场牵制大量日本军力

③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    ④美军在中途岛对日军作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8、古城南京是我国历史一位特殊的“见证者”,它见证了(    )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日军大屠杀           ④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9、下列符合内战爆发后,共产党在解放区的史实的有(    )

①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②掀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运动

③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④1948年底,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10、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中用“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四十年”三个时间概念将中国革命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请你选择出这三个阶段开始的标志性事件的组合(    )

①全面内战爆发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鸦片战争的爆发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1、毛泽东的毕生都奉献于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年时期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

材料二:红军歌谣:“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农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满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三:重庆各界纷纷向《新华日报》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一些民主人士称毛泽东等敢冒风险来重庆,是“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

(1)材料一提到的这份出版物最有可能是什么?这与当时中国的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2)结合歌谣内容,联系所学知识选取与毛泽东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制作完成年代尺。

(3)在材料三反映历史事件上国共双方抱有怎样不同的目的?
2、20世纪上半期短短50年内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背景德、意、奥同盟国和英、法、俄协约国成立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而矛盾日趋势激化。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德、意、日等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发动战争的策源地。英法等国的   ①     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战争历时1914年-   ②    年
1939年-1945年
参战国家30多个60多个
战胜方协约国      ③    
主要战役“绞肉机”似的战役:   ④   二战重要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伤亡人数3000多万人9000多万人
经济损失3000多亿美元军费1.1亿美元
物资损失4万亿美元

(1)请准确写出表格中①②③④的具体内容。
(2)综合表格中的材料,归纳两次世界大战的特点并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
3、回望历史,有许多“那一年”令人铭记,催人奋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一年,制度更替。结束了一个王朝,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是中国历史的巨变。

材料二:那一年,抗战胜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材料三:那一年,开国大典。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开辟道路,历经无数艰难坎坷,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阐述“是中国历史巨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伟大胜利”和“民族团结”的关系。
(3)材料三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成立,它得益于中共开辟的一条中国化的道路,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它的成立对中国有何意义?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历社部分)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