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毎小题2分,共30分。)(共15小题)

1、人类文化往往刻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下列文化成果中刻上了南亚次大陆烙印的是(    )
A . B . C . D .
2、亚历山大时代被称为“希腊外部的极盛时期”,这主要是因为(    )
A . 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B . 对外侵略形成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C . 希腊半岛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D . 世界许多地点都是以亚历山大来命名
3、斯巴达克是一位为反抗压迫而勇敢呐喊的勇士,马克思称赞他是“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    )
A . 古巴比伦 B . 古希腊 C . 古中国 D . 古罗马
4、历史概念需要诠释。对下列历史概念诠释错误的是(    )
A . 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人民使用的一种古老的文字 B . 种姓制度是古代埃及实行的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C . 布匿战争是罗马人与迦太基人争夺地中海霸权的战争 D . 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的单位
5、《十二铜表法》第三表规定:“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从这一条款可知《十二铜表法》(    )
A . 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B . 是欧洲法学的渊源和基础 C . 维护了债权人的利益 D . 是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6、查找资料拓展历史知识是学好历史这门学科的一种方法。在学完基督教这一知识点后,某同学摘录了《中世纪社会中的基督教教会》中部分章节的内容,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他查找的内容是(    )

第一节以神学为核心的治国理论

第二节世俗政权与神学的结合

第三节政教事务的纠葛

第四节政教之争中产生的神学理论

A . 政治生活中的基督教教会 B . 经济活动中的基督教组织机构 C . 中古世纪社会中的教会法 D . 基督教在中世纪教育中的作用
7、下列重要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基督教的产生          ②查理曼帝国的形成

③地中海成为罗马内湖    ④罗马共和国成立

A . ④③②① B . ④①③② C . ②①③④ D . ①③②④
8、下表是西欧约克福德庄园法庭审判案件统计表,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

农奴之间纠纷

100件

农奴与庄园主纠纷

152件

农奴与爵士、教士间纠纷

5件

爵士、教士与庄园主纠纷

8件

A . 农奴之间的矛盾最多 B . 庄园法庭处理庄园内部纠纷 C . 庄园法庭可以随时开庭审理案件 D . 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
9、“授予中世纪欧洲大学各种特权已经成为惯例。如教师和学生有免除兵役,免除因审讯而受速捕和放逐以及免税等特权。”这表明(    )
A . 欧洲大学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利 B . 大学不受基督教会的控制和影响 C . 国王尊重大学的自主教育的权利 D . 欧洲大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10、“她辉煌灿烂的文明在历史上延续了一千多年,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她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这段材料评价的是(    )
A . 古希腊文化的悠久辉煌 B . 武士精神熏陶下的日本 C . 神学影响下的欧洲文学 D . 文化灿烂的拜占庭帝国
11、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统一日本是在(    )
A . 3世纪 B . 4世纪 C . 5世纪 D . 6世纪
12、“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打响了。由于葛逻禄部反叛,同大起夹击唐军,导致高仙芝失败,士卒大部死亡,只有数千人逃脱。”材料描述的是(    )
A . 阿拉伯人的对外侵略扩张 B . 雅利安人的入侵与印度文明的发展 C . 古罗马的对外侵略与征服 D . 十字军东征给东方带来的巨大灾难
13、《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一部杰出的民间故事集。它创作于(    )

A . 古印度 B . 古希腊 C . 日本 D . 阿拉伯地区
14、菲茨威廉是生活在14世纪中期西欧的一位普通的富裕农民,他通过承租、购买等方式从领主汤姆那儿获得大量的土地,建立了(    )
A . 租地农场 B . 庄园 C . 城市 D . 手工工场
15、“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将其抵押或变卖;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段材料主要描述的是(    )
A . 欧洲垦殖开荒运动的开展 B . 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巩固 C . 欧洲农村社会结构的改变 D . 手工业者与农业生产的脱离

二、辨析改错(每小题2分,共8分)(共1小题)

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
(1)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

改正:

(1)
A . 正确 B . 错误
(2)封建时代的日本,武士效忠的对象是国家。

改正:

(3)830年,法老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改正:

(4)8世纪中期,波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改正: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共2小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材料二:

政治

经济

中国隋唐制度

中央

地方

班田收授法、均田制

三省六部制

郡县制

日本大化改新

设二官八省

设立国、郡、里

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

(1)雅典民主政治在谁主政时期达到顶峰?当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2)日本大化改新开始于何时?通过比较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隋唐制度,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3)结合材料一、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谈谈改革所起的作用。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而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后来发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材料三: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

(1)图一到图二说明罗马历史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图二中,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是谁在其领土上建立了法兰克王国?东罗马帝国最终灭亡是在何时?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恩格斯曾说过“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中古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是在什么时间?西欧城市居民通过哪些手段获得自由和自治?

四、活动与探究(共12分)(共1小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大国的起源】

材料一:东方文眀起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以海洋为中心。它们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地区

文明成就

古埃及

发源于①)流域,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被称为“金字塔的国度”

古马比伦

约公元前3500年产生文明,公元前18世纪,国王②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古印度

印度河流域是其发源地,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古希腊

以爱琴海为中心,公元前8世纪出现城邦,③是当时最大的城邦。

【东西方名人】

材料二:

 

【文明的交流】

材料三:在谈到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时,有这样一句俗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2)穆罕默德在宗教和世俗两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什么?查士丁尼一世在欧洲法制发展史上做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3)请结合一件具体的事例谈谈对“阿拉伯人的口”的理解。
(4)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东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我们应该秉持怎样的原则?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