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读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峨眉山与重庆市的温差约为( ) (1)
A . 12℃
B . 16℃
C . 20℃
D . 28℃
(2)峨眉山成为我国的夏季避暑胜地,是因为这里( ) (2)
A . 纬度高,气温低
B . 靠近海洋,气温低
C . 地势高,气温低
D . 森林多,气温低
2、 2018年9月15日16时,第22号台风“山竹”中心大约位于19°N,120°E,请结合图1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四地能正确表示此时该台风中心位置的是( ) (1)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2)下列经线中,与该台风中心此时所在经线组成经线圈的是( ) (2)
A . 120°W
B . 120°E
C . 60°W
D . 60°E
(3)四地中,所在的纬线圈最大的是( ) (3)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4)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 (4)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5)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台风的是( ) (5)
A .
B .
C .
D .




3、 2018年12月11日,我国山东青岛迎来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人们纷纷在“朋友圈”里晒图。请结合图2“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日地球运行到( )
A . ①段
B . ②段
C . ③段
D . ④段
(2)该日太阳直射点最靠近( ) (2)
A . 北回归线
B . 南回归线
C . 北极圈
D . 赤道
(3)这一天青岛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3)
A . 昼夜平分
B . 出现极昼
C . 昼长夜短
D . 昼短夜长
4、读四地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1)气温年较差最小是( ) (1)
A . 甲地
B . 乙地
C . 丙地
D . 丁地
(2)四地中属于温带气候类型的是( ) (2)
A . 甲地和乙地
B . 甲地和丁地
C . 丙地和丁地
D . 丙地和乙地
(3)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候特征的是( ) (3)
A . 甲地
B . 乙地
C . 丙地
D . 丁地
5、下图为某区域12月份等温线图,读下图,完成两个题。
(1)图示区域中最低气温中心出现在( ) (1)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图中气温差异最大的区域是( ) (2)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A . 图示区域内最大温差在16℃以内
B . 等温线沿东西方向延伸,表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C . 该地区冬季气温分布规律是: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D . 等温线呈南北纵向排列的地方,南北温差大
6、下图为“日本合掌村”和“日本东京”景观对比图,读下图,完成效率高题。
(1)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表现在( ) (1)
A . 语言与服饰
B . 日常饮食和服饰
C . 建筑物和交通
D . 语言和风俗习惯
(2)图中的房屋是为了适应当地冬季寒冷、多雪环境而修建的“合掌造”,其倾斜的屋顶有利于( )
①获得更多光照
②冬季阻挡冷风
③秋季晾晒谷物
④积雪自然滑落
(2)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7、读下图“红海、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位置示意”,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效率高题。
(1)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脉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 ) (1)
A . 曾经是海洋
B . 曾有人来旅游过
C . 生物在不断进化
D . 地壳稳定没有变化
(2)图中甲板块是( ) (2)
A . 亚欧板块
B . 印度洋板块
C . 非洲板块
D . 太平洋板块
(3)按板块构造学说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
A . 阿尔卑斯山脉将会消失
B . 喜马拉雅山脉在增高
C . 红海在缩小
D . 地中海在扩大
(4)2018年8月4日在中国西藏阿里(图中乙处)发生5.2级地震,引发这次大地震的原因是( ) (4)
A . 亚欧板快与印度洋板块碰撞
B . 太平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
C .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
D .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
8、下图为2015年世界部分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数据,读下图,完成效率高题。
(1)下列发达国家中,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是( ) (1)
A . 美国
B . 德国
C . 日本
D . 英国
(2)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2)
A . 发达国家多位于南半球
B . 北美洲均为发达国家
C . 亚洲均为发展中国家
D . 欧洲西部发达国家集中
(3)尼日利亚人口过亿,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过多对该国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
①交通拥堵
②劳动力短缺
③粮食短缺
④教育资源短缺
(3)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二、解答题(共6小题)
1、下图是2018年6月21日太阳光照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 ;甲地位于乙地的 方向,从南北半球看,乙地位于 半球。
(2)图示这一天,太阳直射在 (纬线)上,是北半球的 (节气)日,北极圈内出现 (极昼/极夜)现象。
(3)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北温带的是 。随着地球的自转,丙、丁两地中更早进入黑夜的是 。
2、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①、②两处所代表的山体部位的名称分别是 、 。
(2)山峰③和④的相对高度为 米,若两山峰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 千米。
(3)图中清水河主干的流向大致是 ,若在其支流⑤和⑥开展漂流活动,则水流较急的是 (填数字)。
(4)乙村计划从清水河引水,图中虚线⑦和⑧两条线路中更合理的是 ,理由是 。
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017年9月25-28日,微信登录界面出现了72小时的“变脸”。图甲为变脸前被称为“蓝色弹珠”的地球卫星照片,图丙是变脸后的中国“风云四号”观测到的卫星云图。图乙、丁是为了更清晰地看出陆地轮廓而分别将图甲、丙处理过的界面。
(1)将地球照片称为“蓝色弹珠”的原因是 。
(2)“变脸”前的界面中,甲是 洲,a是大洲的分界线 (名称),该大洲的陆地大部分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带,该洲中南部主要以 人种为主。
(3)“变脸”后的界面中,乙是 洲,该大洲东部濒临 洋;从东、西半球看,两个界面所能看到的陆地大多分布在 半球。
4、下图为“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南半球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由图中等温线数值的变化可以看出,北半球的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造成这一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2)图中A、B两地大致在同一纬线上,两地中年平均气温更高的是 地,C地的年平均气温在 ℃以上,北半球陆地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 月。
(3)E地的年降水量在 毫米以上,南极洲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毫米以下。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年降水量比西岸 。
5、下图是“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北半球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的是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部和 部 。
(2)亚欧大陆西岸温带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和 。
(3)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气候类型:③ ,④ 。
(4)由①到②年降水量呈现递减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6、左图是世界人口分布图,右图是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的 (纬度位置)地区、沿海和 (地形类型)地区。
(2)A处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B大洲没有常住人口,是因为该地气候 。
(3)除B大洲外,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洲,这种增长状况容易产生的社会主要问题有 (写一点即可)。
(4)C大洲的居民主要以 人种为主,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