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共20小题)
1、下列自然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 水资源
B . 煤炭资源
C . 土地资源
D . 森林资源
2、在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中,香港、澳门属于( )
A . 省
B . 自治区
C . 特别行政区
D . 直辖市
3、我国夏季最热、有“火洲”之称的地方是( )
A . 重庆
B . 武汉
C . 南京
D . 新疆吐鲁番
4、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 )
A . 旅游业
B . 工业
C . 交通运输业
D . 农业
5、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
A . 发源地
B . 上游
C . 中游
D . 下游
6、关于我国优越地理位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 . 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C . 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
D . 绝大部分领土在热带、小部分在温带
7、我国的领海范围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 )
A . 12千米
B . 12海里
C . 120海里
D . 200千米 .
8、当乌苏里江上太阳刚刚跃出地平线时,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是怎样的情景( )
A . 人们正处在甜蜜的睡梦中
B . 正式上午下班时间
C . 正在工作
D . 正是早晨八点左右,准备去上班
9、下列省区中,既是我国夏季最早迎来日出的省份,又是纬度最高的省份是( )
A . 吉林省
B . 黑龙江省
C . 海南省
D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0、我国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分界线是( )
A . 黑河一一腾冲一线
B . 漠河——腾冲一线
C . 秦岭—淮河一线
D .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11、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 )
A . 沙漠多,气候湿润
B . 山地多,气候干旱
C . 平原多,气候湿润
D . 平原多,气候干旱
12、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气候复杂多样
B . 冬季南北温差小
C . 降水的空间分布均匀
D . 热带气候分布广
13、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 )
A . 在室内时要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B . 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等软物护住头部
C . 乘电梯逃生
D . 在操场或室外时,注意避开建筑物或危险物
14、夏季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持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是( )
A . 台风、洪涝
B . 火山、地震
C . 雾霾、沙尘暴
D . 滑坡、泥石流
15、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B .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 . 总量很少,大部分依赖进口
D . 人均资源丰富,但种类很少
16、被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的是( )
A . 工业
B . 农业
C . 畜牧业
D . 交通运输业
17、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中速度最快的是( )
A . 水运
B . 铁路
C . 公路
D . 航空
18、小明的家乡地势平坦,一望无际,草原辽阔。从自然条件考虑,她的家乡适合发展( )
A . 渔业
B . 林业
C . 畜牧业
D . 种植业
19、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集中分布的地区是( )
A . 西部地区
B . 东部沿海地区
C . 中部地区
D . 两北内陆地区
20、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 )
A . 上海
B . 武汉
C . 中关村
D . 重庆
二、综合题(共30分)(共4小题)
1、读下图及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每空1分,共10分)
材料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她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黄河源自巴颜喀拉山,从源头至内蒙古河口镇为上游段,河口镇至河南省桃花峪为中游段,桃花峪至入海口为下游段。
(1)李白曾写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是指黄河发源地青藏高原上的 ,“海”是指黄河最终注入 海。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① ② 。
(3)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 平源和河套平原。
(4)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
(5)黄河中游流经 高原,这里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多暴雨,因此 问题突出,导致大量泥沙下泄,河流含沙量增大。
(6)黄河下游游荡在 平原上,河床宽,水流缓,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世界闻名的“ “。
2、读“我国年降水量及水资源空间分布图”,回答问题。
(1)观察图中等降水量线,从总体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 向 递减。受季风影响,从时间分布看,我国降水 季多, 季少(填“季节”)。
(2)人们常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见降水直接影响 业生产,为我国带来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洋和 洋。
(3)我国降水不稳定会引发自然灾害。南方地区雨季过长往往会引发 灾害,北方地区雨季过短则多会引发 灾害。
(4)解决我国水资源南北空间分布不均,可行的措施是 。
3、如图是我国沿北纬36度附近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我国地势的特征高低,呈 高 低,呈 状分布。
(2)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位于第一级阶捞上的高是 高原。
(3)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地形以 、丘陵为主。
(4)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 流,便于东西交通。
4、实践探究题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我国的耕地危机日益突出,人均地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0.2公顷降至目前的0.09公顷,耕地总面积已经逼近国家规定的8亿亩红线。
(1)我国土地类型齐全,分布不均。耕地分布在东部湿润区; 主要分布在山区。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分布着 ,主要用于发展牧业。
(2)土地是立国之本。我国把 和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