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

1、下面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fú)然    不(xiè)    徒(xiǎn)    (yìng)人 B . (cù)      (yè)然     休(jìn)     (qiāng)地 C . (xǐ)    (shì)学    (yàn)然     千(zhàng) D . (jū)    (guǎ)人    布(qīn)     (qiāng)管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广于君(扩大) B . 天下缟素(穿丧服) C . 轻寡人与(轻视) D .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破衣服)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故患有所不辟也 B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 . 四支僵劲不能动 D . 休稷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4、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或遇叱咄/俟欣悦 B . 烨然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人也 C . 每假借于藏书家/呼尔而与 D . 免冠跣/以有先生也
5、默写。
(1)      ,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2)      ,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北风吹断马嘶声,      !(纳兰性德《浣溪沙》)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            ”两句,作者借用典故表达了期望得到重用以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愿望。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            ”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6、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某校九年级(3)班将以“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简要写出本次主题班会的意义。
(2)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环节。

环节一:开场白

环节二:讲手机的故事

环节三:      

环节四:      

(3)你的同桌小明上课时玩手机,在被老师发现并制止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小明?

二、阅读理解(共4小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 , 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青?青衫湿

【注】①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②青衫湿:唐自居易《琵琶行》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句,指眼泪打湿了衣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1)
A .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借景抒情,写出了作者挣脱家庭牢笼的快乐心情。 B . “四面歌残”用典,指当时中国社会的危机,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C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D .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直抒胸臆,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
(2)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

    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白发,不得已而从仕。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

【注】①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②日力:时光,岁月。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1)
A . 衣食                  每假借藏书之家 B . 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人具鸡黍 C . 而从仕之日学之功十三    所识穷乏者我与 D . 有亲以为之依            吾谁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②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4)【甲】、【乙】两文都是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依据选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②【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      ,对他提出的希望是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用文化滋养时代的心灵

    ①2018年的第一天,不少人走进国家图书馆,一睹《四库全书》真容。参观之余,领一页字帖,坐在展厅里一笔一画地抄写书中内容。文化的书函,在这样一次“观四库、抄经典”的读者体验活动中被打开。

    ②读者、观众与经典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故宫打开《千里江山图》卷轴,中国美术馆展示徐悲鸿的“奔马”与“战马”……在不同场地、以适宜的方式择精品而展,成了打开文化的一种共同选择。人们在“拈花”之间,感受到穿越千年、跨越万里的经典散发出文化的沁人芳香。

    ③藏,是为了存,也是为了传。这个传,不仅是传诸后世,也是传诸众人。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经典文本,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增值。

    ④当前,我们的文化视野不断打开,但文物的“开放度”依旧有待提升。有的场所作为历史遗迹,长期以“保护”的名义被“铁将军”把门;有的文物,被一些单位藏着掖着,生怕失去了研究的“首发权”。开放的文化有着更大辐射力,就像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越来越大,展出文物越来越多,文创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才能涵养出真正的文化自信。

    ⑤面对文明的瑰宝、文化的结晶,人们会有一种与时间对话、与历史握手的感受。让现代人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接触、感受这些文明的宝藏,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有利于滋养时代的心灵。这又何尝不是美好生活、全面发展所需?只有真正推开文化的大门,让更多的人走进去,才能在新时代实现“美美与共”。

(1)请简要概述第④段的论述层次。
(2)第②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结合全文,阐释最后一段中“美美与共”的内涵。
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最后一匹老马

    ①罗老汉有匹老马,马实在太老了,庄稼地里的活干不了,有时拉拉板车,也是出不了村就喘粗气直冒汗。

    ②村里人都劝罗老汉,趁马还活着,赶紧让屠户杀了卖肉还能换几个钱。刚开始罗老汉不同意,说老马从小就跟着自己,杀了有些不忍心。但架不住别人一再劝说,加上自己是个穷庄稼汉,也没几个闲钱养活白吃食不干活的牲畜,老伴又常年吃药也花费不少,罗老汉就动了心,张罗着找来了屠户。

    ③屠户在院子里磨着刀,罗老汉跑到马厩里抚摸着老马的脖子,诉说老马的好处和自己的不舍。说着说着,只听老马一声低低的哀鸣。他一抬头,竟然发现老马的眼里吧嗒吧嗒地掉下了眼泪。老马这一掉眼泪,罗老汉眼泪也止不住地掉下来,心里一软,就出来对屠户说老马不杀了。

    ④这天快天亮时,老伴的病又犯了,罗老汉看老伴痛得死去活来的,只得把老马套上车,扛着老伴到乡医院去医治。一路上,罗老汉舍不得打老马,但奇怪的是,老马今天像是一下精神了许多,蹄下生风,很快就来到乡医院。停下车,罗老汉发现老马浑身打战,汗顺着腿向下流。大夫仔细检查一番,连说惊险,要是再耽搁个一时半刻,老伴的命就搭上了,所幸送来得及时,并无大碍。过了晌午,老伴病情就稳定了。鉴于罗老汉的家庭情况,为了节省开支。大夫开了药让回家静养。罗老汉把老伴背上车,抚摸着老马的耳朵说:“老伙计,辛苦你了。”

    ⑤老马晃晃悠悠地拉着车,路过一个邻村时,刚走到一处院落前,突然从院子里跑出一条宠物狗。老马躲闪不及,车轱辘把狗的腿轧断了。狗的主人伍三听到狗的惨叫声,从院子里冲出来,把狗宝贝一样抱在怀里,指着罗老汉破口大骂。骂完罗老汉,又抄起门前一根大木棒,扬言要打断老马的一条腿才肯罢休。都是邻近的村子,罗老汉知道伍三很有钱,黑白两道都吃得开,心狠手辣,不是善茬。当下,他忙从口袋里掏出看病剩下的钱来,说着好话赔着笑脸往伍三手里塞。伍三把罗老汉扒拉到一边,恶狠狠地说:“你这点钱能赔了我这条狗的腿?实话告诉你,连车带马加一起卖了,也值不了我这狗的医疗费用!打断一条马腿出出气算便宜你了。”说着他瞅瞅四腿颤抖站立不稳的老马又说:“你要舍不得你这破马,你的一条老腿也行啊,今天只要车轱辘从你的腿上过一遍,甭管断不断,这事就算了了。大家说我这样做公平合理吧?”

    ⑥罗老汉知道今天的事凭几句好话断然不能解决,也就没再言语。回头看看遍体流汗疲惫不堪的老马,罗老汉拍拍老马的头,然后在围观人群的注视下,慢慢坐到地上,伸一腿盘一腿,定定地看着老马,冲老马挥了挥手,做了个向前走的手势。众人屏住呼吸看着老马,只见老马的眼里满是亮晶晶的泪水,和罗老汉的目光一接触,突然打了个响鼻。冲罗老汉点了几下头。然后老马拉看车退后几步,“嘶溜溜”一声暴叫,四蹄腾空而起,直奔罗老汉而来。众人都闭上了眼,心想:老头的腿算是废了。谁知老马到了罗老汉跟前一跃而过,紧跟着车轱辘眼看就要轧上罗老汉的腿时,老马却猛地一顿,然后拼尽全身的力气向前猛冲,把板车带了起来,车轱辘飞离罗老汉一米开外才落了地。众人惊呆了,须臾一片叫好声。伍三一看也没话说,只得挥挥手让罗老汉走了。

    ⑦当天夜里,老马就死了,罗老汉抱着马脖子哭了一夜。天亮后,他找人帮忙把老马埋在村后自家的地头,还筑起了一个大坟包。

    ⑧后来村里人时常说起老马的神奇。不过,这种老马可能以后再也不会有了。因为,再没人像罗老汉这样对待一匹老得快走不动的老马了。

(1)结合全文,说说老马的神奇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请从描写方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众人都闭上了眼,心想:老头的腿算是废了。

(3)请简要回答文章第⑤段在故事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4)文章最后一段中的画线句有哪些含义与作用?

三、作文(共1小题)

1、我们每天都在路上。生活路上有欢笑,学习路上有艰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付出。在路上,我们有坚实的脚步,有丰富的体验,有无尽的期盼与思考。请以《在路上》为题,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