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2018-2019年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02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与运用 (共10小题)

1、按要求填空。
“播”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能组成词语      
2、多音字组词。

奔 bēn         bèn          和  hé         hú                                              

3、选字填空

做    作

小红的            完了。

4、《西湖的绿》有哪些特点?(     )

A . 幽、清、野 B . 幽、野、绿 C . 幽、野、闲
5、选词填空

               珍惜      爱惜

①她十分      时间,一分钟也不让它白白地浪费掉。

②粮食是宝中宝,人人都要      

              稀少      稀有

③严冬的夜晚,路上行人      

④大熊猫是我国      的动物。

6、想一想,连一连。

元宵节                           赛龙舟

长城长                           看花

冠必正                           珠峰耸

过端午                           纽必结

酸溜溜的                         西瓜

甜津津的                         话梅

油腻腻的                         核桃

硬邦邦的                         红烧肉

7、看拼音,写词语。

ruò  yǒu  suǒ  wù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cùn  bù  bú  ràng

jù  jīng  huì  shén

      

      

      

      

8、写出反义词。

片面——           凶残——           仇恨——      

9、按要求,写一写。

①描写水的四字词语:      

②描写山的四字词语:      

10、根据日积月累填空。
(1)路曼曼其修远兮,      
(2)      ,浪淘风簸自天涯。
(3)关公赴会——      
(4)      ——巧用天时
(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阴郁的日子里      ,相信吧,      
(6)君子之学必曰新,      
(7)当朋友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感到迷茫时,可以用英国诗人雪莱的名言来鼓励他:“      ”。

二、阅读理解 (共2小题)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曩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①曩:从前。②履:鞋。③志:标志。

(1)翻译下列划线词语。

      

薄暮      

③是      

不入      

(2)翻译句子。

①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②愚者审视之,乃悟。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青海高原一株柳(片段)

    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为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树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1)为下列成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

婀娜多姿

(1)
A . 姿态各异,美丽娇媚,轻盈柔美 B . 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越寻常
(2)为下列成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

艰苦卓绝

(2)
A . 姿态各异,美丽娇媚,轻盈柔美 B . 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越寻常
(3)片段中有一个比喻句是(    ) (3)
A . 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 B . 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C . 漫天飞舞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 D . 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
(4)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在这段话中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这是________手法。(    ) (4)
A . 对比 B . 夸张 C . 比喻 D . 拟人
(5)“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意思的是(    ) (5)
A . 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B . 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怎样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C . 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不要怎样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D . 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三、写作 (共1小题)

1、任选一题作文。

(一)手机的发展体现着当今科技发展的状况。手机传递着丰富的内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大人离不开它,我们也很喜欢它。可是手机也传递不良的信息,并且长时间使用它会伤害我们的眼睛,因此,大人限制我们使用手机。大人、我们和手机之间有怎样的故事呢?请以《手机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二)世间万物无不处在变化之中,请以“变”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①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②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标点;④不少于400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2018-2019年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02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