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 . 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 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2、

如图所示为小明用透镜观察字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字与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 B . 此透镜只能成虚像 C . 此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 D . 此透镜可以用来做照相机的镜头
3、如图所示,表示光从空气中射向玻璃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是(   )
A . B .    C . D .
4、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 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 . 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 . 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 . 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

A . 8cm B . 15cm C . 20cm D . 40cm
6、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 B .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C . 在学校附近“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 . 当物体振动发出超声波或次声波时只要响度足够大,我们就可能听得见
7、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 B . 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 . 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 D . 冬天,车内窗玻璃有时会变模糊,是水蒸气液化的缘故
8、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图中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9、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泰州地区5月份的平均气温约50℃ B . 普通教室的高度约7m C . 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D . 中学生百米赛跑所用时间约为1min
10、小明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4次测量结果分别记录为:17.31cm、 17.33cm、17.52cm、17.30cm,则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
A . 17.31cm B . 17.313cm C . 17.365cm D . 17.37cm
11、下面列举的四个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 . 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B .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 . 最物在镜中成像 D . 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12、下列有关光的反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当入射光线与镜面成25°入射时,反射角为25° B . 当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反射光线将偏离法线 C .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 D . 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3、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 . 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 .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 m D . 当该同学走近镜子时,视力表的像大小不变,而她自己的像变大
14、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上的光斑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l,那么,该凸透镜的焦(   )

A . 一定小于l B . 一定等于l C . 一定大于l D . 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将蜡烛沿主光轴由距离透镜90cm移至120cm的过程中,发现无需移动光屏,烛焰在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较清晰。若他再将蜡烛移至距离透镜7cm处,移动光屏,则光屏上(   )

A . 没有像 B .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同学们在讨论“如何在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打火机,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      ,“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      位置.

2、人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       产生的,“闻其声而知其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特征,“轻声细语”主要是描述声音的      特征。
3、阳光下看到一朵花是红色的,是因为这朵花      (选填“反射”或“吸收”)红光;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则这朵花呈现      色;光在真空传播速度为      m/s,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      m。
4、如图所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MN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则入射角为      度,MN的      侧是空气(选填“左”或“右”)。

5、湖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       (选填“浅一些”或“深一些”),这是由于光        (选填“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的缘故.
6、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市区一角,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选填“大于100mm ”、“ 略大于50mm”、“略小于50mm”、“ 等于50mm”)

7、如图 所示,来自物点A 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 点.要使像靠近视网膜,可以将物点A 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或者佩戴一个合适的      透镜制成的眼镜,也可以使像成到视网膜上.

图片_x0020_327485572

8、一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      nm;如图甲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      (填“A”或“B”)刻度尺,该刻度尺分度值是      mm,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如图乙,秒表的读数为      s;

9、小高第一次用刻度尺测得桌面的宽度为0.683 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为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他应      

三、实验题(共7小题)

1、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碘的熔点为113.7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的碘颗粒吸热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变化外,还可能会      ;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均会      

2、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      (选填“左”或“右”)图;
(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3、小琳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于是她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以及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她按图甲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次数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cm

5

4

6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5

4

6

(1)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      ,因为玻璃板具有      (物理属性)
(2)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 , 将等大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      (选填“A”或“B”)侧观察,直到B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3)改变A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A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4)小琳将图甲中的毛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ON与平面垂直(如图乙所示),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他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NOF      EON(选填“>”、“<”或“=”)。
(5)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4、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左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且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      

(2)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      (选填“OA”或“OB”);此时激光经过水面反射时的反射角等于      (选填“α”、“β”或“γ”)
5、如下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

(1)这个实验显示的现象叫做      。由这个实验现象我们可知:      
(2)东东对光屏上出现彩色光带的现象产生原因进行了思考并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

请写出你的推断:      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      

6、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现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      (甲/乙)透镜.

(2)如图乙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如图丙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4)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再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 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当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为了观察此时的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步骤:       
(5)实验中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      (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7、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上课前,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让太阳光照射到凸透镜上,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到光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小强却说,这个距离不是凸透镜的焦距,其理由是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甲所示位置放置时,光屏上恰能呈现烛焰倒立、      (选填“放大”、“等于”或“缩小”)的清晰实像;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       透镜,将光屏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3)完成实验后,继续模拟近视眼的缺陷:如图乙所示,给透镜戴上近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进行的操作是:①将蜡烛      透镜或②将光屏      透镜(两空均先填选填“远离”或“靠近”).

四、作图题(共3小题)

1、

如图a、b是从点光源S发出的、经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在图中完成光路并标出点光源S的位置.

2、如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锐角,小聪想用一个平面镜把太阳光竖直反射到井底,请在图中帮小聪画出平面镜。

3、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线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