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海伦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的原意中蕴涵化学变化的是(    )
A . 星火燎原    B . 水滴石穿    C . 积水成渊    D . 披荆斩棘
2、下列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 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 .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D . 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3、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 B . 冬天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因为分子停止运动 C .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D . 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4、2013年6月12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太空中度过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并且吃到了粽子.粽子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隔绝(   )
A . 氮气 B . 水蒸气 C . 氧气 D . 稀有气体
5、下列厨房用品中,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 . 白砂糖 B . 豆奶粉 C . 甜面酱 D . 花生油
6、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不符合题意地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15.5g(1g以下用游码),若按符合题意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
A . 15g B . 15.0g C . 14.5g D . 14.0g
7、20l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的空缺.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   )
A . 质子数 B . 中子数 C . 电子数 D . 中子数和质子数
8、下列物质若露置于空气中,会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其质量增加的是(   )
A . 浓盐酸 B . 生石灰 C . 石灰石 D . 浓硫酸
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1     蒸发 B . 图片_x0020_100002      稀释浓硫酸 C . 图片_x0020_100003    点燃酒精灯 D . 图片_x0020_100004   检查装置气密性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
A . 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B . 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C . 向H2SO4和CuSO4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 D .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
11、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B . 保护水资源要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C . 电解水时正极端玻璃管中有氢气生成 D . 任何物质都能溶于水
1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B . 金属都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为金属 C . 在化学反应中。CO和H2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CO和H2都具有还原性 D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一定是中和反应
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 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一金刚石质地较硬 B . 焦炭用来冶炼金属﹣焦炭具有可燃性 C . 石墨做电极材料﹣石墨具有导电性 D . 木炭可以除异味﹣木炭具有吸附性

二、多选题(共2小题)

1、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831406567

A . d点的意义是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B . t2℃时A,B,C的等质量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顺序是A=C>B C . 若要将图中“b”点表示A的溶液情况变为“c”点,宜采取的方法是恒温蒸发溶剂或降温 D . 若将t3℃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C>A
2、现有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10g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得到9g水,则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   )
A . 1:9 B . 1:4 C . 1:8 D . 2:3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铁离子      
(2)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3)最简单的有机物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2、某校“酸雨”(pH<5. 6)测量小组的同学,取刚降落雨水的水样,用pH探头(测pH的仪器)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

测定时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 95

4. 94

4. 94

4. 88

4. 86

4. 85

4. 85

(1)“正常雨水”的pH=5.6,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解释引起这种pH<7的原因是      
(2)根据以上数据,判断所降雨水是否为“酸雨”(填是或否)      
(3)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个硫酸厂(生产过程产生SO2)和一个电镀厂,这些厂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试分析造成这一地区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4)研究表明:增高烟窗的高度,可以降低周围的酸雨程度,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你认为这方法可取吗?      ,原因是:      
3、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很密切,结合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      。(填化学式)
(2)新买的车内放入几包活性炭可减少异味,其原理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填一具体性质)
(3)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4)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      
(5)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其中的“铁”指的是      。(填“元素”或“原子”)
(6)“双吸剂”的主要成分是还原铁粉,常用于食品保鲜,其原因是铁粉能吸收空气中的      。(填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7)南山区有“中国硅谷”的美誉,而晶体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晶体硅的粒子是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                
(1)粗盐提纯实验的主要步骤有:                        
(2)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步骤有:                        
5、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5)(6)(7)用方程式表示。
(1)体温计中的金属是      
(2)森林着火,设置防火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      
(3)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另一方面要      
(4)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5)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服用含少量细铁粉的补血药品,能治疗缺铁性贫血      
(6)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在一段时间内墙壁会“出汗”      
(7)长期存放的氢氧化钠溶液,因保存不当而发生变质      

四、实验题(共3小题)

1、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稀盐酸和稀硫酸,以及以下仪器:

(1)请写出图中②的仪器名称: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CO2 , 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药品是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也能生成CO2 , 该方法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原因是      
(3)若补充一种仪器      (填仪器的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为了鉴别它们设计如下鉴别方法:先把两瓶溶液分别贴上标签A、B,然后进行实验。

加入的试剂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1

锌粒

A中无明显现象

B中产生气泡

A是      溶液;

B是      溶液

方法2

碳酸钠溶液

A中      

B中      

3、规范使用仪器是实验成功的保障,请结合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1

(1)仪器D的名称是      
(2)给烧杯中的物质加热时,必须用到上述仪器中的      (填序号);
(3)常用作加热少量固体试剂的反应容器是      (填序号),向其中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补充的仪器是      (填名称),加热时容器口应      (填“朝上”“朝下”或“平放”)

五、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在学习盐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老师要求同学们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1)请你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提出猜想)

猜想1:滤液中溶质是NaCl;

猜想2: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                (填化学式)的混合物;

猜想3: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

(3)(实验探究)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同学们认为猜想      不成立.

②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      (填实验现象)证明猜想2成立.

(4)(问题讨论)

①甲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硫酸钠溶液.你认为甲同学      (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②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硝酸银溶液.你认为乙同学      (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      

六、推断题(共1小题)

1、如图所示,A~I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E、H为单质,F为浅绿色溶液,G、I均为各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D的化学式:      
(2)写出A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属于      

七、计算题(共2小题)

1、蛋白质是由丙氨酸(C3H7NO2)等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根据丙氨酸的化学式计算:
(1)C3H7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丙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H:N:O=      
(3)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0.1%)
(4)8.9g C3H7NO2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是      g。
2、为测定硫酸钠和硫酸镁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固体混合物26.2g,向其中加入219.6g水,使其完全溶解配制成混合溶液。将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5等份,依次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40

40

40

40

40

产生沉淀质量/g

1.45

2.9

m

5.8

5.8

试分析计算。

(1)m的值为      
(2)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      (结果保留0.1%)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黑龙江省海伦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