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共30小题)

1、两汉与匈奴的战争实质上反映了(     )


A . 民族之间的冲突  B . 农牧两种文明的碰撞 C . 发展生产的需要   D . 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
2、史学巨著《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巨著的体例是(      )


A . 编年体通史 B . 编年体断代史     C . 纪传体通史  D . 纪传体断代史
3、古印度创造的“计数法”、中国发明的指南针都由“他”传到了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他”指的是(    )
A . 希腊人 B . 苏美尔人 C . 罗马人 D . 阿拉伯人
4、下列早期文明成就中,至今仍有影响的亚非文明有(    )

①太阳历

②《十二铜表法》

③奥林匹克运动

④七天一星期制度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5、在古代西亚,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
A . 孔子宣传自己的治国政治主张 B . 种姓制度下人们不平等 C . 象征王权的司母戊鼎 D . 刻在石柱上的《汉谟拉比法典》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开始的。(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春秋
7、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下列伟大思想家、所属学派及其主张相吻合的一组是(    )

选项

思想家

学派

主要主张

A

孔子

儒家

强调“仁”,“仁”就是“爱人”“克己复礼”

B

老子

墨家

崇尚“自然”,主张“无为”,反对侵扰百姓

C

墨子

道家

强调以法治国,主张树立君主权威,集权中央

D

韩非子

兵家

主张“非攻”,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互爱

A . A B . B C . C D . D
8、穿越时空隧道,我们来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我们可以看到的真实一幕是(    )

①雅典人正在召开公民大会

②人们在陶片上写上某人的名字

③斯巴达人在进行军事训练

④人们在大街上用拉丁语说话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9、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这次改革史称(    )
A . 梭伦改革 B . 大化改新 C . 商鞅变法 D . 管仲改革
10、秦朝与西汉对待儒家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两者的根本目的却都是为了(    )
A . 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B . 加强思想控制与君主专制统治 C . 笼络知识分子 D . 有区别地对待知识文化
11、通过《史记》有可能查到相关史实的是(    )

A . ②③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①④
12、秦朝与隋朝都有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制度创新。秦朝与隋朝在文化上的创新有(    )

①统一铸造货币    ②统一文字    ③科举制度    ④刺史制度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13、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事件是(    )
A . 占领河西走廊 B . 设置河西四郡 C . 设置西域都护府 D . 设置安西都护府
14、考古发现匈奴人墓葬中有许多汉式丝绸服装、铜镜、漆器等,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 修筑万里长城 B . 汉匈和亲政策 C . 鉴真东渡送经 D . 秦军北击匈奴
15、既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的城市是(    )
A . 敦煌 B . 武威 C . 龟兹 D . 楼兰
16、史载:“(汉武帝时)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这说明汉武帝(    )
A . 重视农业发展 B . 加强监察制度 C . 解决王国问题 D . 推行儒学教育
17、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民间兴起的时间是(    )
A . 秦朝 B . 战国 C . 西汉 D . 东汉
18、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正确的一项是(    )
A . 蔡伦——改进造纸术 B . 司马迁——著《九章算术》 C . 华佗——著《伤寒杂病论》 D . 贾思勰——制成“麻沸散”
19、中国象棋被誉为“纵横之智慧,浓缩之历史”,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 . “楚河汉界”源于秦国某年的历史 B . “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秦始皇 C . “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宋代 D . “围魏救赵”的战术思想源于战国
20、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    )

①时间都发生在东汉末年

②交战双方中都有曹操的军队

③结局都是以少胜多

④都促进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21、隋朝大运河南北两端城市分别是余杭和涿郡,它的中心城市是(    )
A . 长安 B . 洛阳 C . 扬州 D . 江都
22、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涌现出大批杰出诗人,“诗仙”和“诗圣”分别是(    )
A . 李白、杜甫 B . 杜甫、李白 C . 李白、王维 D . 李白、苏轼
23、与以下示意图中“①”朝代相关的史实是(    )

A . 北魏改革,民族交融 B . 定都建康,开发江南 C .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D . 崇文抑武,高度集权
24、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25、“朕(宋太祖)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材料中这一举措(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使思想实现“大一统”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6、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 . 黄袍加身 B . 澶渊之盟 C . 宋金议和 D . 郾城大捷
2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寺庙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 当时佛教刚刚传入,各地兴建寺庙推广佛学 B . 当时社会动荡,百姓寻求精神慰藉,统治者大力扶持 C . 当时建造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工匠技艺高超 D . 当时统治者昏庸奢靡,大量建造各种宫殿、寺庙
28、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这一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尺中的(    )

A . A B . B C . C D . D
29、谚语是历史的最好写照。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欧洲封建社会统治情况的是(    )
A .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 .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 . “条条大路通罗马” D .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30、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段。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 . ①蜀;②东晋;③金 B . ①东汉;②南宋;③隋 C . ①蜀;②东晋;③隋 D . ①蜀;②西夏;③元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共5小题)

1、电视台拍摄了专题片《文明之路》,寻找西方文明的源头,见证地中海文明的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集:《辉煌的希腊文明》

材料一:如图

第二集:《伟大属于罗马》

材料二:历史学家耶林说过:“古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第三集:《中世纪的欧洲》

材料三:随着基督教传播的日益广泛和统治阶级的承认乃至推崇,基督教的影响越来越大。到了中世纪,它在欧洲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时期,教会的权力可以说是无限的。

(1)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一图中两位人物代表“光荣属于希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请分别谈谈对罗马第一次和第三次征服世界的认识。
(3)材料三中“它在欧洲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采取何种政治制度以维护对全国的统治,这是历代统治者都面临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格来说,要到秦汉,中国历史上才正式有统一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

材料二:汉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来监察一切政治设施,他是副丞相。……汉代的地方政府,共分两级:即“郡”与“县”。

材料三: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中书主发今…名义上是皇帝的诏书…系中书省拟定。门下省……加子覆核(审查)。……后,即送尚书省执行。尚书省共分六部……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实现“封建的统一”是指什么政治制度?它是从哪一朝代开始实行的?
(2)材料二中的政治制度最初是由哪一位皇帝创立的?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创立的意义。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材料说明“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
3、“一带一路”既是一条和平友谊之路,更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终点写出大洲所在地)分别在哪里?
(2)材料中“凿空之旅”指什么历史事件?当时该事件的初衷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凿空之旅”的影响。
(3)列举中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互学互鉴”的两例史实。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4、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和叶社稷如一,于贞观之岁,迎娶文成公主……重协社稷如一,更续姻好。”

——摘自唐蕃会盟碑

(1)图一所展现的生产场面说明了什么?
(2)图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那些内容?说出这次改革的作用。
(3)材料二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该事件与当时的民族政策有何联系?
(4)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当今应如何发展民族关系?
5、人类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特征明显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晁错(西汉)《论贵粟疏》

材料三:唐代生产技术创新,社会经济繁荣,科举重视诗赋,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当时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

材料四:①商鞅变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②汉初……

③唐朝……

④元世祖忽必烈:“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1)古埃及文明是亚非大河文明的代表之一。请你列举亚非其他大河文明的名称两例。说说材料一反映出早期人类经济发展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汉代农民的艰辛生活,那时的“春耕”应用的是何种农业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引发了社会变革,试举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一例。
(3)材料三中新型农具图A是什么?图B是什么?它们都促进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从经济政治或文化任选两个角度说明唐朝成为“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的原因?
(4)请运用具体史实补充材料四中的②③,印证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思想。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