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hè)       责(jié)     学(chuò)      长途涉(bá) B . 步(duó)      跚(pán)     池(zhào)      颜悦色(hé) C . (jiàng)    婆(suō)     喧(xiāo)      藏污纳(gòu) D . 息(bǐng)     留(zhì)     秀(qí)        摩肩接(zhǒ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簇拥    隧道    重峦叠障    无动于衷 B . 匿名    教悔    惟妙惟肖    络绎不绝 C . 顾忌    篱笆    出自心裁    深恶痛疾 D . 燥热    狼藉    诚皇诚恐    为富不仁
3、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我们班里,他总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B . 东兰红水河大桥的施工技术巧妙绝伦 C . 老师要因地制宜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 D . 村里的不良现象已经蔚然成风 , 是到治理的时候了。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是一位杰出的工匠。 B . 东兰的一山一水,对于我们已经很熟悉。 C .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D . 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同学们自身的努力。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①________民间技艺、民俗活动等,是宝贵的文化遗产②________自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③________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④________。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行的加快,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

②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④不少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

⑤文物非法交易也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

A . ②④①③⑤ B . ④②⑤③① C . ②①④⑤③ D . ①③④②⑤
7、阅读如下请柬,加点处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 寒舍 B . 寿宴 C . 寿辰 D . 务必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消息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其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它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B .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我们学过的《中国石拱挢》属事理说明文。 C .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D . 茅盾的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二、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神功——自净

    ①大气、土壤和水受到污染后,可以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使自己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功”——自净。

    ②水的自净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印度的恒河被佛教徒视为圣河,他们认为河水能消灾除难,强身健体。因此,每一位教徒都爱到河中沐浴,甚至有人在此投水“升天”。尸体火化后骨灰也被倒入河中。即便如此,虔诚的教徒仍然一边沐浴,一边开怀畅饮。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生病。

    ③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清理场”。石油是海洋最主要的污染源。海上油田的开采以及运输油轮的泄漏,都可以造成大面积的海洋污染。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科威特有几十万吨原油流入海洋,所到之处生物遭受灭顶之灾。但是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受害的海域生态大都恢复正常。

    ④陆地的自净能力也令人惊叹。海湾战争中,泄漏的石油在科威特的沙漠里形成了一个50平方千米的“油湖”,清除它们十分困难,且耗资巨大。就在人们对此束手无策的时候,大自然显示其“自净”的本领:流动的沙粒覆盖了油层,沙层中长出了绿色的小草,沙漠中异常的高温也促使了原油的分解和挥发。

    ⑤但是,人类不要以为大自然具有自净能力就可以对它们为所欲为。要知道,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和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人类还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来源:中国公众科技网,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1)
A . 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 .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大自然的自净神功。 C . 大自然的自净能力是非常强大的,人类可以对它们为所欲为。 D . 本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石油是海洋最主要的污染源”一句属平实说明。 B . 第③段画波浪线句的“最大”一词可以删掉。 C . 第③段的中心句是“石油是海洋最主要的污染源”。 D . 第④段主要说明清除沙漠里的“油湖”十分困难,且耗资巨大。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工蜂是老了!然而,母蜂是蜂巢中最迟生出来的,它们既年轻,又强壮。所以,当严冬降临,威胁到它们时,它们还仍有能力来抵挡一阵。至于那些末日已经临近的,很容易地就能从它们的外表的病态上分辨出来。在它们的背上,是有尘土沾附着的。在它们尚健壮,还年青的时候,它们一旦发现有尘土附着在身上,就会不停地拂拭,把它们黑色、黄色的外衣清洁得十分光亮。然而,当它们有病时,也就无心注意卫生清洁了。因为已经无暇顾及了。它们或是停留在阳光底下,一动也不动,或者很迟缓地踱来踱去。它们已经不再拂拭它们的衣裳了,因为这已不再重要了,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这种对装束的不在意,就是一种不祥的征兆。过了两三天以后,这个身上带有尘土的动物,便最后一次离开它自己的巢穴。它跑出来,主要是打算再最后享受一点日光的温暖。忽然,它跌倒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再也不能够重新爬起来了。它尽量避免自己死在它所热爱和生存的巢里。这是因为,在黄蜂中,有一种不成文的“法律”规定,那就是巢里是要绝对保持干净整洁的。这个生命即将结束的黄蜂,要自行解决它自己的葬礼。它把自己跌落在土穴下面的坑里。由于要保持清洁卫生,这些苦行主义者,不愿意自己死在蜂房里。至于那些剩余下来的,还没有死去的黄蜂,它们仍然要保留这种习惯,直到它们最终的结局为止。

(1)此语段选自法国昆虫学家      (人名)写的《昆虫记》。《昆虫记》写作技巧高超,常常以      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
(2)读完语段,请简要谈谈你对黄蜂有哪些新的认识。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长笛

    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③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⑥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⑩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说:“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⑪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1)文章采用第几人称的写法?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2)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3)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4)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5)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乙】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注】①推求本原来,探究。②《书》:《尚书》。③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④忽微:极细小的东西。⑤溺:溺爱,对人或事物爱好过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1)
A . 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B . 必先其心志(使……苦脑) C . 天下之豪杰(全、所有) D . 困于心,于虑(平衡)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甲】文作者先列举六位古代圣贤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后终于担当大任的事例,意在说明能否担当大任有时就要靠运气。 B . 【甲】文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乙】文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都是相辅相成地说明了同一人生哲理的两面。 C . 【甲】文是论证严密的说理散文;【乙】文是语言婉转流畅的政论散文。 D . 【甲】文认为要不亡国,就“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乙】文认为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甲】【乙】两文的作者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却有着相同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两文内容,谈谈其思想情感的现实意义。

四、诗歌鉴赏(共1小题)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以      为线索,融情于景,抒发诗人      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诗的意境,谈谈诗人最爱湖东白沙堤的理由。

五、句子默写(共1小题)

1、用课文原句填空。
(1)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
(2)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4)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5)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6)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7)富贵不能淫,            。(《孟子》)
(8)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9)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六、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东兰铜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世界馆藏传世铜鼓2400多面,而东兰县就有612面,堪称世界“铜鼓之乡”。铜鼓是东兰民族文化中的奇珍异宝,是壮、瑶族珍贵乐器。民族民间流传的传统铜鼓舞蹈有铜鼓舞、蚂拐舞、舂榔舞、瑶族猴鼓舞。壮族铜鼓习俗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兰县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铜鼓文化艺术之乡”。

材料二:东兰铜鼓文化包括了歌谣文化、稻作文化。是多元性和独特性融为一体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活态性、完整性成为绵延千古、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活化石”。

(1)为了更好地了解东兰的壮族铜鼓习俗,学校八年级(二)班组织到壮族村屯考察壮族铜鼓习俗的活动。请你简单地给他们安排一下在考察前、考察中及考察后该做的一些事。
(2)参考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请向外地朋友简单介绍东兰铜鼓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内容。

七、命题作文(共1小题)

1、请以“不曾有过的心情”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字数在600字以上,不得抄袭本试题卷中的阅读材料。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西河池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