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联考试卷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共11小题)

1、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造成人员伤亡,部分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下经过莫霍界面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 (1)
A . 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 . 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 . S波的波速明显超过P波 D . 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2)地震发生后,相关部门及时获取了地震对当地破坏程度的信息,其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2)
A . 遥感技术 B . 全球定位系统 C . 地理信息系统 D . “数字地球”
2、读我国X省人口部分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1)目前该省人口增长模式为( ) (1)
A . “高-高-极低”模式 B . “高-高-较低”模式 C . “高-低-高”模式 D . “低-低-低”模式
(2)该省城镇和乡村的“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差异显著,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2)
A . 环境污染程度 B . 医疗卫生条件 C . 城乡经济发展差异 D . 人口生育政策
3、人们在选择工作及居住地时往往受就业机会、治安、文化生活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图是根据美国大学生的居住地及工作地选择抽样调查结果而绘制的“偏好指数”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东北部“偏好指数”呈带状集中分布的理由是:(    ) (1)
A . 沿海平原地形,港口多,对外联系密切            B . 工业发达,人口密集 C . 气候优越,呈带状分布                                    D . 沿河分布,水源丰富
(2)美国某城市虽然阳光明媚,旅游休憩设施完善,是退休老年人选择居住的首选城市之一,但对受访的大学生而言,仅为中等偏好的居住地及工作城市。这个城市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2)
A . ①区域 B . ②区域 C . ③区域 D . ④区域
4、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植被覆盖完好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甲、乙、丙、丁为养猪户所在,Í线段是计划要修筑水坝的位置。完成下列小题。

(1)为保证水库水质,哪家养猪户必须搬迁 ( ) (1)
A . B . C . D .
(2)有关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2)
A . 不受寒潮影响 B . 适合种植茶树 C . 耕地资源丰富 D . 水土流失严重
5、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1)
A .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 .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 .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 .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2)
A . 珠江三角洲 B . 洞庭湖平原 C . 江汉平原 D . 成都平原
6、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如副高控制区域位于图中位置,则雨带处于:(    ) (1)
A . 南部沿海一带 B . 长江中下游地区 C . 华北地区 D . 东北地区
(2)当北方冷空气势力最强盛时:(    ) (2)
A . 我国受副高控制最明显 B . 我国锋面雨带控制在华北地区 C . 锋面雨带已撤离我国大陆 D . 台风已蓄势待发
7、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上图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 (1)
A . 人口数量增多 B . 气候变化 C . 森林破坏 D . 围湖造田
(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2)
A . 综合性 B . 区域性 C . 整体性 D . 差异性
8、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图中信风说法正确的是(    ) (1)
A . 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会发生改变 B . 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会发生季节变化 C . 图示洋流的形成原因与信风关系密切 D . 该信风源地为高压系统
(2)影响山脉两侧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2)
A . 海陆位置   B . 大气环流 C . 洋流影响   D . 地形影响
9、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分别是(    ) (1)
A .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C . 极地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D .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2)给甲、丁两地带来降水的盛行风分别是(    ) (2)
A . 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B . 东南季风    极地东风 C . 东南季风    盛行西风 D . 西南季风    盛行西风
10、读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下题。

图中西南部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的主要原因是(    )

A . 位于板块内部;风力作用强 B . 地形以高原为主;起伏较小 C . 位于板块张裂地带;流水作用强 D . 水土流失作用严重;植被较稀疏
11、假如P地的昼长为T小时(T不等于12),则P地的对趾点Q(与P点分处于地球直径的两端)的日出时刻为( )
A . T时 B . T/2时 C . (12­-T/2)时 D . (12+ T/2)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共2小题)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1(甲地)与图2(乙地)为世界两个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甲乙两地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与中国开展广泛的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合作,两地成为中国石油的重要进口地区。

材料三:近年来甲乙两区域的主要河流因沿途蒸发、渗漏及大量灌溉,导致中下游流量持续减少,影响下游河口的自然生态环境。

(1)分别指出中国进口甲乙两地油气资源所采用的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2)比较分析甲地中①河与乙地中②河流量季节变化的差异。
(3)指出甲地区主要农业类型及相应的加工工业部门。
(4)分别推测①、②两河上游径流量减少对入湖(海)口三角洲地貌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云南省西北部的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为玉龙雪山下的一块高原台地,海拔2416米。

材料二  图1为我国西南某区域图,图2为丽江古城平面示意图,

 材料三  昆明与贵阳冬半年和夏半年降水量、1月和7月平均气温的对比

 

11-次年4月

5月-10月

1月

7月

 

降水量mm

占全年比重%

降水量mm

占全年比重%

平均气温℃

平均气温℃

昆明

11.2

11.2

918.1

88.8

7.5

19.7

贵阳

278.5

24.7

849.8

75.3

4.6

24

(1)说出图中西部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交通线路分布的主要影响。
(2)比较昆明和贵阳冬季气候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3)描述昆明夏季气候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4)简析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联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